《知否》原著:华兰将女儿嫁给沈家淘汰的小将军,道出了婚姻的真谛:好的婚姻要“捡漏”
文摘
电视剧
2025-01-16 06:19
河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五百二十期:给儿女相看另一半这件事,盛家真的是完美继承了“捡漏”这一传统。细看盛家人的婚事,从盛纮开始,就走上了“捡漏”的道路。华兰也参透了这个天机,为女儿庄姐捡漏了沈家嫡长女的婚事。这桩婚事,让沈家的嫡次女羡慕的流口水。那么,华兰到底为庄姐选了一位怎么样的夫婿呢?原著中,沈皇后为大邹氏的嫡长女沈珍珠推荐了两个夫婿候选人。卫王世子是皇亲国戚,温雅尊贵,才貌过人;薄小将军,少年英雄,英挺不凡。沈从兴在两个候选人之中犯难了,就去询问张桂芬。张桂芬开口就道薄家好:“过日子还得看底细。薄家人口简单,家底厚,门风好,定是省心的。卫王世子虽好,但到底是宗室亲王,能入玉牒的侧妃庶妃就有四个,各路花草还能少得了?何况是皇家,就算受了委屈,谁又能如何?”小邹氏不这么看,她觉得张桂芬不看好卫王世子,是因为卫王世子,是高门,皇亲国戚,相比之下,薄家略逊一筹。薄家虽然不是皇亲国戚,功名却都是从沙场上,一刀一枪拼搏来的。而且,薄小将军的二叔和三叔还未娶妻,就死在沙场上。薄家只剩薄小将军的父亲。人口简单,家风正,就足矣让薄家在婚嫁市场上有绝对的优势。薄老将军是从底层爬起来的,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其中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从来不觉得有军功在身,就恃宠而骄。八王爷登基后,薄老将军瞧出的意思,就立刻上交了兵符。古岩庄事件后,顾廷烨不声不响的自掏腰包填补了窟窿,薄老将军赞了一句:“顾家二郎真长进了。”西征凯旋后,皇帝龙颜大悦,打算重重赏赐,薄老将军拄着拐杖,半死不活的哼哼,表示这回去了大半条老命,真真要致仕了,皇帝您若要抬举,就抬举我几个儿孙罢。见老头子这般上道,皇帝愈加高兴,出手阔绰非常,薄张沈顾段等一众将帅,均受了重赏晋官。明兰出嫁的时候,是薄老夫人为她绞面。京城第二次兵变前,薄老夫人就察觉时局不对,带着家眷到庄子上躲避灾祸。有这样两位老祖宗在家里坐镇,子孙自然是听话,不敢做出格的事情。张桂芬为沈从兴分析薄小将军好于卫王世子时,沈从兴也很认可。其实,盛紘为华兰相看夫婿的时候,也是觉得袁文绍自己有本事,华兰嫁过去,即使以后分家,依附不上忠勤伯府,华兰的日子也不会太差。而薄小将军英勇不凡,有军功,有实战经验。谁家的姑娘嫁过去,都能得到一个有前途的夫婿。原著中,对于这段婚事,沈玉珠曾说过:姐姐嫁给卫王世子后,果然有了一大堆‘好姐妹’,环肥燕瘦,各款都有。后来,那位薄小将军便宜了顾家婶婶盛明兰的大外甥女。继母张桂芬还带着我去吃过他们的喜酒。我没见到新娘子,不过听好多女眷闲聊,说袁家二太太盛华兰是出了名的能生养,又貌美贤惠,她的大姑娘定也差不了。细看盛家人的婚事,从盛纮开始,就在“捡漏”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盛纮虽然考上了举人,但在历经三朝的能臣干吏王老太爷的面前,盛家的家底始终是单薄了。但王若弗自幼养在小商贩的叔父和婶婶身边,文墨不通,脾气倔强,唯一的优点就是管家理事。王老太爷虽然没有瞧上盛纮,但王老夫人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什么德行,所以,她看好盛家人口简单,盛老太太又是嫡母,非盛纮生母。而且,盛老太太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让盛纮去王家求娶的。袁家因为牵扯逆王案,被夺过爵位,起复后,也是门厅冷落。所以,袁家嫡长子袁文才娶了母亲的外甥女,亲上加亲。到了嫡次子袁文绍这里,求媳妇就成了老大难了。然而,这段婚事,用明兰的话说,华兰嫁过去,费了姥姥劲了。海家女难嫁,一个原因是海家的家规,明令子孙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导致女子也容不下妾室这种生物。另一个原因是海家大小姐出了门子后,三天两头忤逆婆婆,不许丈夫纳妾,偏海家门第又高,让海家有了善妒的名声。就是盛紘也对王氏说:“废话!若非如此,咱家如何与海家攀亲!”柳氏本来说好了婆家,奈何柳氏的未婚夫给父亲丁忧期间,跟丫鬟有了孩子,本来是柳氏的未婚夫有问题,但柳氏的准婆婆却只是增加了聘礼,不说丫鬟和孩子怎么处理。于是,柳氏的父母不想将女儿嫁过来了,却不想伤了两家的和气,就求上了盛家。盛紘和盛老太太都觉得这是一门好婚事,就由盛老太太到柳家提亲,成就了长枫与柳氏的婚事。剧版中,梁晗家是伯爵府,但原著中,梁家也是侯爵府邸。若不是梁晗在国丧期间与庶长嫂的表姨母的庶妹的庶女春舸有了孩子,先帝驾崩的时候,皇帝颁布指令:凡有爵之家和六品以上官宦人家一年不得宴饮作乐,一年不得婚嫁,百姓半年停缀,凡诰命等皆随朝按班守制。梁晗在国丧期间,让女子有孕的事情,若是被抖出来,梁家不死也会脱层皮。于是,梁夫人四处为梁晗寻觅妻子,被墨兰钻了空子。盛老太太也是瞧准了这一点,让梁夫人认下了这门婚事。文炎敬是盛紘为墨兰瞧上的夫婿,但在盛紘心里,如兰这位嫡女,是不会嫁到文家的。不过,墨兰嫁去梁家后,盛紘还是跟长柏感慨:“那文……贤侄,唉……也是好好的后生,是墨丫头没福气,论起来你是他师兄,多加安慰罢。”若是没有墨兰和林姨娘的算计,文炎敬和墨兰的婚事自然是成了的。所以,如兰与文炎敬在一起,是捡了墨兰的漏。虽然,墨兰嘲笑如兰用嫁妆养着夫家一大家子,但文炎敬谋了泉州的差事,盛紘只轻轻的做了推手后,墨兰后悔了,而盛家,始终没有错过一个好女婿。若是没有顾廷烨,大概盛家身份不会水涨船高这么快。不过,这也是盛家捡漏了。因为,顾廷烨的名声被小秦氏搞的烂大街,但顾廷烨自身也是不修边幅,养外室,未成婚就有了子女。这些经历,让骄傲,放话非嫡不娶的顾廷烨认清了本心,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女子为妻。大家都说明兰命好,但顾廷烨没有这般遭遇,她也不会捡漏这么个能干的夫婿。这沈绣巧的父亲是沈从兴的族叔,虽然出了五服,却是一位看透万事的能人。沈皇后和沈从兴偏爱小邹氏的时候,沈绣巧的父母就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后来,沈绣巧的母亲在上香的路上,碰到了长栋,因为扭脚,被长栋背了一段路程后,知道长栋是官宦家的子弟,虽然是庶出,但有显赫的亲戚,还是顾廷烨的小舅子,就动了心思。因为,沈绣巧的父母知道,自家虽然有身份,却没有根基,真的嫁到深宅大院,沈绣巧就要面对妯娌、婆母小姑子,拉拉杂杂一堆人。而盛家,虽然有三个儿子,却人口简单,没有打秋风的亲戚。可以说,能将女儿嫁给盛家的人家,都是头脑清醒的。而能娶盛家女孩的男人,除了梁晗外,也都头脑清醒。因为,顾偃开早把娶妻秘诀告诉大家了——家世清白,品行端方,温善贤良,大方得体——若是娘家再有些助力就更好了。所以,盛家的人为子女的“捡漏”婚姻,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别人不要的,不一定是不好,也许另有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