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现场
锚定智能电动汽车主赛道
擦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金名片”
许林
市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科技公司总裁
许林
在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实践中,赛力斯从一个小弹簧厂成长为造车新势力,打造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赛力斯的成长历程,是重庆制造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一个缩影。
2024年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开行国际班列4500列
见证“重庆造”笔记本、汽车走向世界
黄浦
市政协委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记者提问: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中欧班列始发地,在服务重庆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和新成效?
加快培育壮大重庆人工智能产业
搭建更多示范应用场景
王国胤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正迎面而来,千行百业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
重庆是国家主要的工业重镇,既是山水之城,又是交通枢纽,产业基础十分雄厚,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和基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政策保障到位,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政策措施;
——平台引育成效明显,重庆已经获批了视听交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还建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技术水平先进,在先进计算、大数据、具身智能、大模型和智能传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示范应用先行,已经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大应用场景”,同时重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重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数字技术,早在2023年就已经推出了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翻开了重庆市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新篇章。”王国胤认为重庆要抢抓机遇,坚持政策先行、技术为先、产业发力、应用牵引,加快培育壮大重庆人工智能产业,他带来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向“智”而行,搭好台,建好数智基础设施。着眼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形态,建设好数据的流通和算力的供给,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数据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落地重庆,为人工智能这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乘“智”而上,谋好局,形成重庆市人工智能特色发展路径。针对重庆市特有的禀赋条件,寻找好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绘制好重庆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对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特别是在行业大模型、智能芯片和智能机器人等几个方面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重庆的特色发展路径。
第三,以“智”赋能,唱好戏,搭建更多示范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科创园区的作用,聚焦几个主要的行业领域,比如产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培养和引进大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人工智能企业。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更多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
大足石刻“破圈” 为拓展巴渝文化传承利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米德昉说,大足石刻借助《黑神话:悟空》“破圈”,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巧妙融合的成功案例,是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的生动注脚,为拓展巴渝文化的传承利用提供了更多选择,非常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个启示是注重表达方式创新,打造现象级文化产品。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影像展示手段的迭代更新,使大足石刻“活起来”“火起来”成为现实。目前,重庆已经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上线“云游·大足石刻”数字体验景区,线下建成4K、8K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多维度展示大足石刻艺术魅力,获评文旅部2023年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第二个启示是注重文物价值阐释,开辟文化传播新路径。文化的魅力需要体验,更需要阐释、解读与创新。大足石刻研究院这些年不断深入挖掘石刻文化内涵,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同时,研究院也围绕大足学,召开8次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千手观音、卧佛等石质文物的修复,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大足方案。积极打造海外传播品牌,建成大足石刻国际传播实验室,依托脸书和推特开展石刻文化国际传播。
第三个启示是注重让文物走下圣坛,融入社会、走近大众。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在国家、地方博物馆开展文物巡展26场,推出《天下大足》大型舞剧,与中央媒体合作开展系列直播活动,切实让石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是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的魅力之都,除了享誉世界的石刻文化外,还积淀着内涵丰厚的红色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等。大足石刻‘活’起来的实践,为重庆弘扬巴渝文化、推动长江文明传播提供了实践路径。” 米德昉表示,作为文化领域从业者,当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创新创造精神,争取为传承文化薪火、助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助力山地农业发展
推进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在重庆“安家落户”
文明维
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文明维先讲了个例子,2024年12月,重庆市农科院在江津区夏坝镇举办了一场科技赋能绿色高效柑橘果园的现场观摩会。会上,经过市内外权威专家鉴定,认为该基地通过综合应用果树弥雾技术、避雨栽培技术和现代水肥发酵技术,实现了卡拉卡拉红肉脐橙量质双升,也就是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亩产从0.5吨增长到1.5吨,水果的糖度从10%增加到12%。今年,这个基地的柑橘产品也是全市唯一一个连续3年获得有机认证的脐橙产品,售价从往年的每斤3元提升到了最高30元,即使是批量采购也达到了每斤20元。
“这是重庆市农科院派出专家团队服务乡村振兴,用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山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生动例子。”文明维说,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生态良好,但是大量的“巴掌田”“鸡窝地”分布在高山河谷之间,夏季高温伏旱,冬季低温寡照。独特的市情、农情和资源禀赋,决定了重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科技支撑,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文明维介绍,全市农业科技战线围绕产业链布局科技链,紧扣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和产业发展难点,开展科技攻关,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累累硕果。
除了市农科院的一些科研成果以外,全市其他涉农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这些科研成果在推进重庆千亿级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重庆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和成果供给主渠道的作用,围绕山地农业发展需求,紧扣粮油提单产、土特产培育、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农业科研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更多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山地农业发展提供助力,推进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在重庆“安家落户”。
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人民医院为人民,患者满怀期待而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让我们的医院更有温度,以医者仁心,暖万千患者人心。” 黄𬎆如是说。
黄𬎆介绍,2023年,重庆市人民医院增挂了重庆市医学科学院和重庆大学附属医院的牌子。医院进一步整合临床资源,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1名,也深入推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医院的医教研综合实力,用精湛的医术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坚强堡垒,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期盼。
黄𬎆
同时,重庆市人民医院不断在细节细微上用心,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就医流程,推出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基层的“三服务”活动。让信息多跑路,全面启动全场景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同时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在全市率先启动,互联网线上问诊达到8480例。
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卫生一体化发展要求,开展了远程医疗活动2481次,检验检查的结果互认达到了4562次。医院组建了15个专家团队,深入到区县和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帮扶活动,全年开展义诊104场,手术示范示教83次。
“医疗卫生事业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黄𬎆表示,希望通过她的介绍,能让大家对卫生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医患同心、齐心齐力,携起手来共同守护健康、守护生命。
大家都在看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今年重庆这么干!
来源:重庆发布
编辑:刘艳、李娇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