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产值超过430亿元的目标。
1月2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就《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何 涯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政策解读
赵勇介绍相关情况
百亿级目标
多措施保障
“三大”鲜明特点
优化全方位全链条服务。《行动计划》围绕优化审评审批、提升质量标准、强化流通储备、支撑临床应用等方面,提出构建“研审联动”创新服务体系,包含实施“一品一策”帮扶、建设中药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产地交易中心和数字化交易平台、支持临床应用等系列措施,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问答精选
1标准1规范填补行业空白
王力回答记者提问
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力:
在制定和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方面,目前发布的《重庆市中药材标准》《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共收载中药材138个和中药饮片301个,填补了重庆市地方中药材标准空白,发挥了重庆市地方炮制特色,进一步丰富了我市临床用药品种,促进了中药产业发展。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优化完善我市药品标准制定体系,充分考虑地区习用历史和临床效果,增补/修订我市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集中培训,加快各区县中药材基地高质量建设,大力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
重庆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超百亿元
骆凤玲回答记者提问
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骆凤玲:
2024年,全市中药材产量107.5万吨,同比增长2.3%;种植业产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7.2%;黄连、青蒿、山银花、独活、木香等多个品种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带动百万药农人均增收超万元。
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委将在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方面、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能力方面、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方面和强化科技支撑方面持续发力,按照“优化布局、提升加工、培育龙头、强化支撑”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AI赋能!重庆正建立人工智能中药筛选系统
田盈回答记者提问
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
另外,市科技局还将通过一体化推进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打造高水平创新链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爆款”产品
林耕回答记者提问
市经济信息委总工程师林耕:
接下来,将加快创新品种挖掘,聚焦临床用药需求,支持创新中药研发成果转化,推动已上市中成药改良和经典名方传承,引导企业挖掘停产和销售量较小的上市中成药的临床价值,加大对具有临床优势品种的推广力度。
同时围绕“中医药+”产业,鼓励企业以“渝十味”等渝产道地中药材为原料加快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的研发及应用,开发一批“药食同源”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爆款”产品。
3年内重庆力争实现1-2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转化为中药新药
赵勇回答记者提问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勇: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重要支撑,也是中药新药的“孵化器”。
市卫生健康委将通过强化政策制度供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产学研医”合作平台和强化示范引领,力争实现全年新增备案数量达到10个以上、产值增加20%以上。
加快培育组建一支由临床医生、药学人员、科研人员、企业人员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团队。打造重点品种,深度挖掘活血贴膏、济生乌梅片等10个首批优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潜力。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就协定处方及人用经验收集等与企业开展早期合作,提高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成功率,到2027年,力争实现1-2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
何涯主持新闻发布会
大家都在看
小布丁·图解 | 2025年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如何“焕”新?解读来了
小布丁·解读 | 重庆男性可接种HPV疫苗!为什么打、去哪打?看这里→
来源:重庆发布
编辑:姜念月、李娇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