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漂流纪念所

旅行   2024-10-19 15:56   上海  

 展览·戏剧·时尚·生活方式 

 传递生活的品位与态度


















10月18日,在金鸡湖畔的秋夜里,光影与人声汇聚在小木屋驿站户外露台。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杨迪:漂流纪念所”项目在此举办了开幕仪式。








作为“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项目的艺术家杨迪是唯一一位在苏州本地长大的艺术家。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拿起镜头重新走遍苏州乐园、东园、沧浪亭、桂花公园、京杭运河公园等苏州代表性的水域边公共空间。通过蒙太奇和影像片段的方式,将九十年代的记录影像与今天的现场结合起来,携带着情感的个人记忆碎与城市里水岸空间的历史瞬间交织在一起,成就了这件跨时空叙事的影像与游戏互动装置。在苏州工业园区三十周年之际,我们邀请杨迪用当代艺术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三十年的影像苏州,它浓缩了不止一代人的历史与生活记忆,并期待人们现场“打捞”。


苏州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罗杨


在开幕仪式上,苏州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罗杨向到场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她说,苏州是一座水孕育的城市,水域是本次项目很早就锁定的一种空间类型。而艺术家杨迪对苏州这座城市有着独特情感和双重视角,他的这件作品不仅展示了苏州三十年来的变迁,更让人们体会到了属于这座城市的浪漫底色。


艺术家杨迪


艺术家杨迪介绍了“漂流纪念所”的创作历程和创作理念。河流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影像装置中的河流与天光随现实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偶尔还会在装置内“下起小雨”,如同真实的生活世界,装置中的音乐旨在勾起观者对精神空间的回望与思考。装置中共有13个碎片片段,有短视频、叙事片段也有无意义的空镜,不同的片段就像是不同的支流,与个人的生活经历交汇,最终汇入生活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曾在德国留学多年的艺术家,当被问到和国内生活的区别时,他用进入河流来形容。在德国,他仿佛置身于一条全新的河流,只有在那样不同的流速后,才能真正回望过去,了解自己具体所在的河流是如何流动的。在他的影像装置中,这种对时间与速度的敏感也得到了巧妙的呈现。画面中的流动感,观者所经历的节奏变化,都仿佛穿越了不同的时空与河流,使人能够在视觉中通过这种独特的影像语言,体验生活中不同节奏中的核心意义。



发言结束后,杨迪还特别展示了“漂流纪念所”的“玩法”。这件基于体感钓鱼游戏的互动影像装置。在互动体验中,参与者钓起的并非实体的鱼,而是一系列经过拼接的影像片段。这些片段如同时光碎片,触发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当下现实的思考。


影片节选


在活动现场,观众仿佛成为了时间的垂钓者,每一次虚拟的垂钓都是一次对过去的回望和对当下的旁观。观看短片的过程中,展厅内的气氛随着时间与画面交错的节奏起伏,画面既有苏州乐园中威尼斯水城的欧洲印象,也有东园内九十年代的记录影像与今天被景观化的现场的鲜明对比;既有沧浪亭水岸边评弹演员重新演绎的《浮生六记》片段,也有桂花公园相亲角与网络小说打卡点的价值观碰撞;还有京杭运河公园边轮滑训练营中孩子们对“速度”的直观体验,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想象。观众不时沉默、不时发出笑声,短片结束后,爆发出剧烈的掌声。



这些片段不仅是对苏州各个水域边公共空间历史变迁的记录,以此抒发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30年来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代际之间快速断裂以及个人与集体记忆失联的象征性反思。


“空间生产力”项目持续发酵


漂流纪念所”是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中的第6个项目。自2024年4月发起以来,“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已经将美术馆的工作与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带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苏州当代美术馆认为,城市的每个“空间”不仅是生活的载体,还是城市文化与情感的容器,更应该是当代人思考的对象。因此,他们依托苏州多样的城市功能载体与情感空间实施丰富的项目活动,在一个暂没有实体场馆的“美术馆”中打造了一座“无边界美术馆”,为大众制造从自己熟悉的情境出发与艺术相遇的机会,使美术馆成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在今日生活中的链接点。


“漂流纪念所”项目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通过对苏州水域边公共空间的当代性观察,杨迪用镜头记录下的现实素材揭示了“空间生产力”项目的核心:即空间作为生产力,指向的是人(以及其他生物)与空间如何发生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未来。因此,漂流纪念所不单单关注叙事内容,而是提供给观众一个重新观看自己生活的视角并与数字空间进行互动,以此反思技术时代下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关系以及个体身份的重构,展开对未来的想象。




关于艺术家

杨迪



杨迪2020年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于同年获得毕业生奖和大师生荣誉。


他的艺术创作通常以影像和装置为主。他以流行文化、小说、电影等叙事素材为基础,探讨权力对人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生活危机的想象。他的创作与科技造成的精神困境密切相关。他认为当今的 "经验 “是失效的,并希望探索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重新定义人类的身份。


他的作品曾在许多美术馆和机构展出,如德国杜塞尔多夫 K21 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罗马 MAXXI - 国家 21 世纪艺术博物馆、华宇青年奖入围展、798cube美术馆,西海美术馆、上海多伦美术馆、成都当代影像博物馆等。


他也以策展人的身份进行工作,2024年在上海多伦美术馆策划了《身体缺席的旅行》中德影像展。



END

-发布资讯及合作联系-
小编:Artlife_2018



   延展阅读   





艺期艺荟ARTLIFE
ARTLIFE & LIFESTYL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