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墨凛最新个展:机器下的画布

旅行   2024-11-11 14:17   上海  

 展览·戏剧·时尚·生活方式 

 传递生活的品位与态度




“机器下的画布”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带来艺术家在过去十余年间创作的近50件作品,呈现谢墨凛在创作中与机器的长期不断对话所带来的其绘画中的演变及对人与机器之间关系的思考。


对谢墨凛而言,其“绘画机器”基于刻字机三轴联动原理通过对不同机器的研究与使用,它不仅是一件工具,更是画家双手的延伸。谢墨凛尝试将机器绘画的叙事性与颜料的层次感结合起来,在机器与颜料之间建立起一种不间断的对话,如刀口、机器尺寸、运转速度以及颜料厚度的改变。



作品依次为:

悬刀·竖线23. 6. 13,2023,谢墨凛,布面油画,30 x 40 cm

悬刀·竖线23. 6. 27,2023,谢墨凛,布面油画,30 x 40 cm

悬刀·竖线23. 6. 25,2023,谢墨凛,布面油画,30 x 40 cm

悬刀·竖线23. 6. 22,2023,谢墨凛,木板油画,30 x 40 cm


“机器下的画布”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艺术家谢墨凛邀请观众在视觉与思维的交汇中,重新审视宇宙与生命的关系。


本次展览汇集了谢墨凛过去十余年的作品,全面呈现其艺术探索轨迹。从早期对机器的依赖,到对颜料物质性的探索,再到近年来对光影与空间关系的关注,谢墨凛的创作不断丰富,人、机器和作品之间形成丰富有机的互动关系。


“机器下的画布”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左:光焰20. 11. 23,2020,谢墨凛,布面丙烯,70.5 x 51 cm

右:彩条·敦煌13. 6. 9,2013,谢墨凛,布面丙烯媒介剂,230 X 160 cm


“机器下的画布”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机器下的画布”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此次为展览拍摄的视频亦在现场作为深入了解谢墨凛创作过程的注脚,他融入三层结构的画法,强调了对绘画基本元素的重新审视,认为“颜色、笔触层次、比例大小、色彩之间的过渡关系”是他创作的核心,但这些作品不仅突显了物质本身所蕴含的光影魅力,更深刻地指向了生命能量,“机器把我带到一个未知的地方,是我可以对自己的实践打开一个空间。” 





展期

2024.11.6-2024.12.8


地点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三层展厅


本次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





“机器下的画布”展览开幕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11月6日,众多合作伙伴和媒体朋友在展厅里感知人与机器的对话,共同庆祝“机器下的画布”展览正式开幕。


展览开幕当日下午,“机器下的画布”开幕论坛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四层顺利举办,艺术家谢墨凛和策展人冷林,向现场观众讲述颜料、空间、规律、形式语言之间无限的可能性。


“机器下的画布”展览开幕讲座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谢墨凛


艺术创作不是对技术的简单映射,而是透彻理解技术,并找到一种与其相关但又相对独立的应用方式。在与机器合作时,非常注重作为艺术家的自己与绘画本身的不可替代性。绘画中所展现的人类本能的延续是永远无法被技术取代的。在未来的创作中,希望能继续深入探索颜料的物质性,研究颜料作为一种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变化与不确定性,用机器在物理层面解放并拓展颜料的新表现形式。


冷林


谢墨凛在亲自设计机器时,不是将其作为身体的延伸,而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人与机器的关系。画布上的颜料在艺术家与机器的协作中展现出多层次的运动、肌理与韵律,让人振奋。




上海外滩地标城市之窗外滩大屏


复星艺术中心八周年派对现场


2024年11月,复星艺术中心迎来创办八周年。自2016年建馆以来,复星艺术中心始终秉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宗旨,为中国观众呈现了众多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展览,并与国际各品牌携手跨界合作,深入探索艺术时尚生活新方式。


八周年派对现场,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时尚传媒集团文化艺术总策划徐宁、复星基金会理事长李海峰发表致辞,共同庆祝复星艺术中心八周年。




本次复星艺术中心八周年影片与时尚芭莎艺术联合出品。邀请8位跨领域的艺术同行者: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艺术家宫岛达男、演员童瑶、演员王阳、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艺术家潘公凯,以及品牌主理人淳子,分享8个关于艺术的故事。


本次八周年派对特别感谢SU group的大力支持,感谢青岛啤酒、汇泉洋酒 、1800 Tequila、 N12提供的酒水支持。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工作团队





谢墨凛 1979 年出⽣于中国温州,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及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现⼯作⽣活于北京。从开始亲⼿改装制作第⼀台绘画机器开始,谢墨凛逐渐形成了⾃⼰在绘画中的独特路径。他对"机器"的拥抱既是源于他对绘画形式感更精确表达的需求,也同时是观念意义上的。"机器”不仅可以被艺术家⽤来替代传统⼯具对绘画这种创作形式做出新的探索,其实践本⾝也对应著中国当下⽂化⾥对技术带来的可能性的多重想象。

谢墨凛的作品曾被多个美术馆和机构展出及收藏。






END

-发布资讯及合作联系-
小编:Artlife_2018



   延展阅读   





艺期艺荟ARTLIFE
ARTLIFE & LIFESTYL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