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FE 专稿 | 世界奇妙物语:阿依达·凯巴迪安个展

旅行   2024-09-24 11:41   上海  

展览·戏剧·时尚·生活方式

 传递生活的品位与态度









“在一切潮流之外,她创造了一个全是奇异小人的世界”,策展人柯梅燕Myriam Kryger这样评价艺术家阿依达·凯巴迪安Aïda Kebadian的作品,对于艺术家本人,柯梅燕则反复强调:“她在生活和创作中都远离了一切规范。” 这让我们不由好奇,急切地想去窥探这个充满着奇异小人,又脱离一切规范的奇妙世界。


“奇幻异梦 MONSTRES & MERVEILLES:阿依达·凯巴迪安个展”是继罗南·巴罗Ronan BARROT的“惊奇”,米莱娜·桑歇Milène SANCHEZ的“夜焰永昼”后,柯梅燕为我们介绍的第三位法国艺术家及其精彩作品,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活动,阿依达·凯巴迪安个展由上海之禾ICICLE艺术空间,于2024年9月8日正式推出。


展览现场:阿依达·凯巴迪安Aïda Kebadian


初见阿依达·凯巴迪安,你一定会被她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她一头银发,精神灼烁,虽然已近耄耋之年(80岁),却依旧带有几份少女的神态,用“老人”一词称呼她似乎是一种冒犯。“她是个孤独沉默的孩子”,策展人形容阿依达时说,“她太孤僻了,难以融入集体;太爱做白日梦,难以专心听课;太多奇思怪想,难以循规蹈矩。”或许也正因此,才成就了阿依达独特的艺术样式,让她创造出一个令人着迷的奇妙世界。


规范之外,另一种可能



今天,人们面对阿依达·凯巴迪安作品时,无不称赞其成就,为她能突破世俗规范,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而惊喜。却不知,阿依达并非是刻意打破规范,而是她从来就无法像其他人一样遵从世俗规则,她无法接受正规教育,曾被迫离开学校,甚至一度被送往精神治疗。这让青春期的阿依达几乎封闭了内心。如果她不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这样古怪的孩子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爱她吗?


阿依达·凯巴迪安的绘画在今天之所以能被我们所看见,得益于家人对她的爱,阿依达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一个流亡法国的亚美尼亚家庭,有一个和她性格全然不同的双胞胎姐姐。父母和家人从未因阿依达的特殊而放弃她、忽视她。哥哥最先发现了阿依达宣泄苦闷的绘画,没有嗤之以鼻,而是非常重视地把妹妹的作品拿给评论家过目,结果得到了一致好评。




宝丽来系列 , 自画像,2011,纸本综合15x15cm 

© 艺术家提供


20世纪的巴黎,阿依达所处的时代,正是各种新兴画派纷繁登场,奋力挣脱古典规范束缚的时代,其间有一种回到原始的艺术风尚,如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推崇的原生艺术(Art Brut),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为代表的稚拙画派(Naive Art)……他们主张艺术应该是原始的自然天成的形式,以最朴素的情感表达。阿依达的绘画正合乎其理念。1973年,阿依达在杜布菲专为“界外”艺术家设立的展览空间雅各布画室(Atelier Jacob)中首次展出自己的作品,一举成名,随着她越来越多的作品呈现,逐渐得到了艺术批评家、作家、哲学家们的盛赞,一个个头衔迎面而来 :举世罕见,令人震撼,直抵内心,萦绕不绝,异常迷人,令人不安,难以忘怀……




展览现场



成为一名艺术家,是很多人倾其所有而为之努力的方向,在阿依达看来,这不过是她最朴素的内在需求。当她压抑的心,被画笔撬开了一道缝隙,当她发现她那丰富到无法言说的情感,都可以用画笔表达时,便一发不可收拾,绘画成为她“诉说”的唯一通道。在其早期画作中,我们常能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呐喊,和死寂一般的孤独,粗粝的线条描绘着古怪人物,暗色块的涂抹衬托着她内心的压抑和无所适从。


阿依达绘画不是为了取悦观众,也不是为了谋生,没有任何目的,成名与否也并不重要,她只是要将她的世界呈现出来,于是一个个小人诞生了,每个人的眼睛都极为传神,哪怕是动物也有一双人的眼睛,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他们凝视这画面外,似乎在奋力地挣脱画框,要跳出来和我们聊两句。阿依达绘画看起来格外生动,这种生动不在于写实,而是她画中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悸动。“他们陪伴着我” 阿依达·凯巴迪安说,“这是我的世界,我生活在这里。”



无题,1977,纸本水粉,24x32 cm  


或许,阿依达并非无法适应这个世界,而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既定的规则和秩序。人是否一定要接受统一的规范化的教育?权威和规则又一定是正确的吗?似乎也是个值得深思问题。但我们无法泯灭生命的多样性,也不能忽视,在规则外,另一种可能的存在。当我们注视着阿依达绘画时,正如策展人柯梅燕所说,“阿依达的人物们在荒诞大剧场的舞台上游行。他们注视着我们,正如我们注视着他们,仿佛也在反问我们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无题,1979,纸本水彩,32x24 cm 



如果,人生是个游乐场



阿依达·凯巴迪安早年作品的那种模糊不清、无所适从感,或许还因为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迷茫,流亡状态,故乡和异乡之间,文化的差异……这一切都冲击着阿依达敏感的内心,即便她在家人关爱中长大,却另有一个孤独的她,迷茫的她同时存在,她无法言说,绘画更像是她在用灵魂书写,那些画面多带有些许东方艺术的韵味,轻若无骨的人物,漂浮在苍茫的大地和山脉间,呈现着令人不安和无法沟通的苦闷。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80年代,她获得了法国学术院美蒂奇别墅海外艺术的资助(Villa Medicis Hors Les murs)来到墨西哥后,画面突然产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是她风格的成熟时期。



无题 1987,布面油画,54x65cm


墨西哥的“明艳”,让阿依达·凯巴迪安的画面也跟着“鲜艳”了起来,墨西哥热情洋溢的民族性格和温暖的气候,让阿依达的艺术驻流计划从数月变成八年。这期间,她逐渐敞开自己,像孩子一样汲取着当地的文化艺术,并开始大量的创作油画,线条从直线转变为曲线,视觉上更加生动圆融。一直执着于关注人的阿依达,还在画面上增加了很多自然元素,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和人紧紧相依,互相缠绕着,弧形的线条像漩涡一样,将这一切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我们有时候很难分辨的奇异生物。人和自然呈现出一种异常和谐的共存关系。在阿依达的眼中,他们原本就是一体的,仿佛混沌时期,万物都还没有分离。“天人合一”是她来到中国后刚学会的四个汉字,这和她的绘画追求不谋而合。



无题,1991,布面油画, 38x46 cm 


“一张纸,一支笔,一旦线条在其中游走,一个人物就自然而然地诞生,故事也就此开始了。”阿依达描述着她作画的过程,这又何尝不像人生?阿依达的绘画是自由的,自由到仿佛进入一个游乐场。她希望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是自由的,能通过她的画面去寻找自我。如果人生一个游乐场,那么入场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阿依达给我们的答案依旧是自由,阿依达用她的人生绘画,又用绘画演绎着她的人生。


为了回应阿依达·凯巴迪安独特的画面,策展人柯梅燕为我们精心搭建了一个特别的展览现场。汇集了阿依达从1975年至今的代表作,100幅精选画作,近五十年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柯梅燕深知墨西哥对阿依达艺术的重要性,特意在展墙上安放了很多墨西哥民间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以及和死亡相关的图样,那骷髅丝毫没有恐怖感,反倒是为现场平添了很多童话色彩,而阿依达的画面原本就充满了童趣。除了绘画作品,现场还呈现了艺术家多年收藏的各种老照片、书籍、日记、小盒子、装饰品、画着人脸的小石头……透过展柜的玻璃窗和作品交相呼应,仿佛一个万花筒的世界,随便转动一下视角,都是一个新的镜像。




展览现场 


阿依达的作品在这个展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当我们步入展厅的那一刻起,就像是翻开一本童话书,在森林的小路上,斑驳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荫落在我们身上,无数的眼睛透过画面凝视着我们,人和动物仿佛精灵,隐藏在色彩斑斓的画面里,脚下似乎还保留着为我们指路的面包屑和鹅卵石,“糖果屋”在密林深处,汉赛尔Hansel和格莱特Gretel兄妹或许原本就是两个孤独的小孩,他们离开家只不过是为了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女巫,幸运的是他们用智慧打败了女巫,拯救了自己。而我们的艺术家阿依达·凯巴迪安曾经也是那样一个格格不入的小孩,她的孤独在画中得到了缓释,在她的世界,她的“糖果屋”里,是一群和她一样的人。



展览现场



回望,童年的绮丽时光



阿依达·凯巴迪有趣的艺术和奇怪的收藏,召唤出我们遥远的童年记忆。阿依达曾笑着说,她是从童年直接到了老年,跳过了无聊的“成年”,从某种角度上说她仍然在童年,一直保有一颗赤子之心。还记得毕加索Pablo Picasso说过的话吗?毕加索说他用了四年时间学习如何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却用了一生的时间学习怎样像孩子一样画画。而阿依达一直都是像孩子一样绘画,这真是让人羡慕。


无题,2008,纸本水彩,29.7x21 cm 



1995年,五十岁的阿依达·凯巴迪安回到巴黎,她搁置了厚重的油画,画了很多更像是“日记”一样的水彩画,一页页,轻快的线条,淡淡的色彩,人和动物依然和谐的生活在一起,眼神依旧灵动如往昔。极具趣味性的是,阿依达在画中呈现了一个向外的空间。一般艺术家处理画面时,通常会希望将观者引入画面中,但阿依达的画却是向外的,她能把观众的视线往外牵引,这相当有趣,当你注视着阿依达的绘画时,会发现画中的生灵有些眼睛凝视前方,同时又有一些看向一旁,仿佛在暗示什么,当你不自觉地随着画中形象的眼神转动身体时,若身旁边刚好有人,目光便会瞬间将正在观看的两个人联系在一起。若身旁没有人,一个幻想的世界,似乎正在等待你去开启。联系,和世界的联系,在阿依达的视角中十分重要。



宝丽来系列 , 无题,2011,纸本综合,40x40 cm  


近几年,阿依达的创作更加随意,她开始直接在现成品上创作,对宝丽来照片的再创造,对包装纸的再加工……构成一种超现实的画面,面对自己创造的“奇妙世界”,阿依达不断地澄清,那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因为她就生活在那里。“孩子”总是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路边的小石头、用过的纸盒、橘子包装纸……都是阿依达的收藏,在价格上并不贵重,却极为珍贵。如果你曾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你一定能和阿依达的艺术产生共鸣,它可以瞬间将你拉回到遥远的过去:那时,路边的石头是会变成人和我们交谈的;那时,我们手里也藏有一张张透明的糖纸,夹在书页里……童年,有着相似的味道,即便是隔着不同的时空。不要记恨巴别塔Babel Tower割断了语言系统,在世界不同地方生活的我们,除了语言还有其他沟通方式,艺术是不二的选择。



橙子包装纸系列,无题,2019,纸本综合29.7x21 cm 


如果,成年后的我们,变成了《小王子》Le Petit Prince书中提到的“大人”,过着无聊且没有想象力的生活,看不懂画面中的“帽子”其实是一条巨蟒在消化一头大象,也看不到盒子里藏着的小羊。那么,请来看一下阿依达·凯巴迪安的作品吧,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或许可以唤起被你遗忘的“童年”和内心深处的“糖果屋”。



关于之禾空间:一个独一无二的项目


之⽲是一家诞生于中国,于法国巴黎创办设计中心长达十年的时装公司,一直热衷并支持艺术及文化领域的创新创作,致力传播根植中国的艺术与文化,促进东西方艺术文化交融,并将其作为品牌一切实践行动的核心。2024年ICICLE SPACE之禾艺术空间将全年在巴黎和上海举办⼋场当代艺术系列展览。打开一条全新路线,做一个独一无二的项目总策展人柯梅燕( Myriam Kryger )表示,作为法国驻华使馆主办的「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之禾将为两国两地观众带来一场别具一格的当代艺术盛宴。



从2024年1月至12月,上海之禾空间将聚焦罗南·巴罗(RONAN BARROT)、米莱娜·桑歇(MILÈNE SANCHEZ)、阿依达·凯巴迪安(AÏDA KÉBADIAN)与弗朗索瓦兹·佩特罗维奇(FRANÇOISE PÉTROVITCH)四位法艺术家个展;与此同时,四位深受中国文化启发的艺术家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李昆武、司徒立与何曦的个展,则将于巴黎乔治五世旗舰店展览空间相继呈现,实 现中法两国艺术作品的互文与对望。


“八位艺术家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创作理念,但其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则一致入微。他们精于色彩和线条,专注于视觉意境,远离复杂浮躁的话语和观念。他们追求感性,聆听世界的震颤,感知它的肌理,捕捉它的厚重与神秘。他们不耽于结果,一心深入艺术之道,不为转瞬即逝的风潮所左右。立足现实世界,同时潜心探索想象的空间,以发掘独特意象中的大美。他们无视艺术的边界、分类和标签,巧妙编织意识与现实、个体与集体、境界与日常。他们不囿于传统,而忠于从生活诗意与脉 动中感受坚强和脆弱,通过艺术创作同我们分享世界的光华”——策展人柯梅燕( Myriam Kryger )




柯梅燕
Myriam Kryger









END

-发布资讯及合作联系-
小编:Artlife_2018



   延展阅读   





艺期艺荟ARTLIFE
ARTLIFE & LIFESTYL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