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战”记之——“新人”陈建涛

文摘   2024-09-25 22:54   云南  


9月14日,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金平供电分局党员突击队决定,次日徒步进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支援抢险复电工作。


得知消息后,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新闻宣传办公室安排子晓东当晚赶赴前方指挥部所在地勐桥乡随队进入,并协调增派输电管理所带电专业的陈建涛一同前去。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陈建涛,在要出发去勐桥乡前的几个小时,才收到班长的通知。


于是,陈建涛匆匆收拾行囊,就这样随党员突击队徒步30多公里进入马鞍底。


对没有任何新闻宣传工作经验的他来说,面临了全新的挑战。


在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了长途跋涉的艰辛,第一次从“记者视角”记录了抢险队员攻坚克难、复电群众欢欣喜悦的瞬间,也是他成长中难忘的一次历练!


9月24日,陈建涛和子晓东终于回到蒙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陈建涛的前线“战”记,看看这一路,他的成长和感受。



前线地址: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

前线记录者:陈建涛(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网带电作业一班 输电网带电作业初级作业员)

前线历程:9月15日至24日,跟随金平供电分局应对“摩羯”台风灾害徒步支援马鞍底乡党员突击队进入马鞍底。



9月14日  晴  星期六  红河州金平县勐桥乡

20时20分,班长电话通知我说:“建涛,你协助新闻宣传办公室的同事去金平出差几天,今晚就要出发!”


我感到非常意外。需要出差几天?去做什么?我一无所知。


班长还说,考虑好同意去的话,让我联系新闻宣传办公室的子晓东了解情况。我心里纠结起来,原本计划回家过中秋节,我说我先考虑一下。


没过几分钟,电话再次响起。班长直接告诉我,另外一个同事有事无法前往,那就你去吧。我心里想,出差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便同意了。


随后,我联系了子晓东了解情况。他告诉我,要做好心理准备,明天从金平县勐桥乡前往马鞍底乡,预计需要徒步十小时以上,尽量轻装简行,大约要去一个周,直到道路恢复我们才能返回。


他的每一句话都令我震惊。我开始担忧,这么艰苦吗?但既然答应了前往,我就不能选择退缩。


23时40分,我们从蒙自出发,抵达勐桥乡时已是次日凌晨1时。子晓东提醒我说,早些休息,六点就要起床,六点半在供电所集合。这就意味着我只能睡四个小时左右,第二天还要走很长的路,抓紧时间休息。



9月15日  晴  星期天  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

6时50分,睡眼惺忪的我背上背包,和突击队员们从勐桥供电所出发。


出发前得知,要走30多公里山路,可能要走到天黑。我更担心了,我能走完这30多公里吗?要是走到一半走不动了怎么办?


刚开始,是一段平缓的小路。走到一个山沟的时候,我们得从五六米高的竹梯爬下去。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今天去马鞍底的路必定困难重重。


爬竹梯的时候,梯子摇摇晃晃的,还很滑,我只能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下爬。


在竹林里行走的时候,一开始我没戴手套,上坡时拉了一下竹子。没想到那竹子上全是细毛,扎得我又痒又疼,还不好弄掉,我只好老老实实地戴上了手套。


▲陈建涛和队员们穿越勐桥至马鞍底泥石流、滑坡路段。


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一处滑坡路段,十分陡峭,要是不小心滚下去,根本来不及救,而且连抓的东西都没有,我腿都软了。走上去之后,我尽量把重心放低,稳稳地走每一步。在突击队队员的帮助下,我才安全通过。


我们从山坡下来到公路上。走了这么久,听说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我当时都快崩溃了。腿已经疼得不行,才走了三分之一?那剩下的路我该怎么走,我能走到马鞍底吗?


路过村子的时候,我在想,要不要在这个村子里休息一晚上,明天早上再出发。但是没人选择休息,可能大家都想着早点到,就能早点给村民通电。


走到村子,我们的水也喝完了,正好可以补充一下。简单休息了一下,吃了点面包和压缩饼干。


村民让我们吃点饭,但我们都没去吃。因为我们知道,路被堵了,他们也没法补充粮食和水。


补充好水,感谢村民后,我们继续出发。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太阳很大,我开始担心会不会中暑。


路途中,队员们不断为我们打气:翻过这座山就到马鞍底了,加油!其实,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陈建涛拍摄的队员们夜间赶路的画面。


我们连续翻过几道塌方的山坡,实在太累了,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天黑了,我们打着手电筒继续赶路。


终于,历时14个小时,在晚上九点多到达马鞍底供电所。



9月16日  晴  星期一  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

昨天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感还没有完全消除,党员突击队没有一个人停下休息,马不停蹄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今天我们又徒步前往抢修现场。连续翻过了三个塌方的山坡后,脚底就传来酸痛感。我担心跟不上抢修队员的步伐,影响他们的抢修进度,踮着脚尖忍痛跟上大家的步伐,还不时拍摄下他们翻山越岭的瞬间。


▲徒步到各个抢险现场拍摄的陈建涛。


连续拍了几张照片,发现画面有点虚,我仔细检查了几次都没发现问题。由于刚开始学习使用微单相机,对相机性能还不是很清楚,我只能向子晓东求助。


原来我不注意,把镜头调到手动对焦模式了。在使用相机拍摄的同时,为了快速把图片传到工作群,我又用手机拍了几张,分享在群里。


子晓东给我指出,注意拍摄角度,不要把电线杆“插”在抢修人员头上。我试着调整了几次角度,感觉果然比之前要好了一些。


他们午饭吃了点压缩饼干,又继续顶着烈日开展故障巡视工作。


▲陈建涛拍摄的抢险队员检查村民电表受损情况的画面。


抢修人员为村民通电的急切心情让我很感动,他们不是不想休息,而是根本没办法停下来休息。


今天工作很顺利,我们送电成功。归途中,我看到沿路灯火通明的村寨,村民灿烂的笑容,觉得这一天的辛苦很值得……


“后方”手记

听同去的通讯员子晓东说,刚开始徒步,建涛一路上沉默寡言,以为这小伙子体力不错。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感到疲惫,但他默默地走着,坚持了下来。


第二天,他依旧和抢险队员到现场拍摄采访。从零到一,他边拍边学。一天下来,拍摄的照片“有模有样”。


不管怎么累,他第二天总能手拿相机出现在抢修一线,静静地拍摄。


离开马鞍底的那天,这个第一次来“蝴蝶谷”的小伙子,轻轻地说了一句:“带一只蝴蝶走吧……”


其实,他不就是那只蝴蝶吗?短短时日,已经成长蜕变。


感谢建涛,作为新闻宣传的“新人”,努力记录下奋战在抢险现场的队员们挥洒汗水的画面。


祝贺你们,凯旋归来!


编辑丨周新叶

图文丨陈建涛、子晓东、周新叶

校对丨子晓东

审核丨祁彦君


红河供电
讲述你身边的供电故事,提供最新鲜的供电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