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一尝早茶,逛一逛凤城河,走一走老街巷……没想到现在家乡发展得这么好,果然不虚此行。”日前,张大爷带着家人回到家乡泰州,他不禁感慨道,“游客如织,家乡旅游变得越来越好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近年来,泰州主城海陵区持续挖掘辖区内文化旅游资源,扎实推进业态融合,突出文旅品牌打造,着力构建“点上有体验、线上有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打造水韵都市新亮点
夜幕降临,800架无人机在望海楼流光溢彩的夜景中腾空而起,一场以“凤庆华诞”为主题的无人机展演,激情点亮城市夜空。
“不必远行,家门口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旅游爱好者王韵忍不住点赞到,如今家门口举办的众多活动越来越新潮,可以打卡的点也越来越多。
围绕凤城河文化核,打造水韵都市新亮点。近年来,海陵聚焦“戏曲文化”“红色文化”“早茶文化”“非遗文化”四张名片,汇集“梅桃柳、儒释道、水盐茶”等元素,串联梅兰芳纪念馆、望海楼、乔园、崇儒祠、学政试院、涵西历史文化街区、盐税文化博物馆等景区景点以及单声珍藏文物馆、杨延修纪念馆等文博场所,因地制宜布局3D水幕秀、裸眼灯光秀、无人机展演、非遗夜市,引进智慧导览、互动体验等项目,展示古今融合的文旅创意新看点。
“依托清朝泰式民居,我们创新打造了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泰和堂国医馆、苏轩堂国药馆等成为古建筑文化与传统中医文化传承教育的‘生动课堂’,中医养生局成为新潮流。”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造康养旅游新样板
金秋时节,华夏大地层林尽染,诗意斑斓。一张“游客在江苏省泰州市香草湾薰衣草景区赏花游玩”的照片“火了”,央视网、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纷纷转发推荐。
如今的香草湾景区,集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研学基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四季如画,风景别致,已然成为综合性旅游胜地。
“依托城北生态经济带,我们立志打造康养旅游新样板。通过整合农旅资源、人文优势,系统规划城北生态经济带‘一轴两片五核’空间布局。”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片即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国字号“金招牌”优势,打造农业产业展示集聚片区;西片则立足水文化、渔文化、庙会文化等,串联唐甸古村、罡南花乡、渔行水村、渔火上溪、麒麟吉乡等旗舰村,打造“东西南北中”五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核心,拓展乡村度假、亲子户外、运动康养等业态,成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的“城市后花园”。
打造升级消费新热度
旅游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还是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载体,是文化传播最好的媒介。
一直以来,我区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经济,推动海陵成为全域全天候旅游不夜城、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创新推进“文艺共享 星火赋能”工程,以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推动文化艺术全民共享,助推商旅文融容共“升”,获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强化非遗活态传承,在全省率先开展非遗品牌形象门店评定活动,26家门店传承人流动式深入景区展示展销展览,烙画、干丝、跳面等产品成功出圈。
放大“泰好吃”品牌效应,泰州宾馆、会宾楼宾馆、古月楼等知名早茶餐厅和“回家吃饭”“留芳·桃园里”等地方菜网红餐厅一个月吸引近百万人消费。打造凤城河“游船+餐饮+演艺”一体式消费模式,开发老街、钟楼巷、柳园、三水湾等八大夜市,完善海陵“水包皮”产业链,“夜游凤城河”已成为城市名片。
“人气旺”带动“消费火”,成为最真实的写照。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期间,凤城河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27万人次,带动静安路街区商户营收近2000万元。
下一步
海陵区将积极活化历史资源
传承城市文脉
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提升功能配套
全力打造
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的
文化“会客厅”和生态“大观园”
编辑 | 卢婷婷 马春晴
审核 | 沈雁秋
审发 | 晏文彬
版权声明:【微海陵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