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磅礴力量 打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翻身仗

时事   2025-02-06 20:30   内蒙古  
《内蒙古日报》(2025年2月6日5—8连版)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2024年1月4日,自治区党委金融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旨在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1年来,自治区金融系统积极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持续赋能“五大任务”“六个工程”,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数字是最好的见证。2024年,内蒙古主要金融指标向好,截至12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794.1亿元,剔除地方化债和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影响因素后,比年初新增239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内蒙古辖区金融机构已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合同金额47.3亿元,发放贷款23亿元,获得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2.4亿元;全区绿色贷款余额5996.3亿元,同比增长26.8%;全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495.7亿元和11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5.5%;全区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企业和项目700余家(个),金融机构累计向8家养老服务机构发放普惠养老贷款3744.6万元;全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71亿元,同比增长41.9%。

2025年1月3日,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接续奋进 

赋能“五大任务”


  内蒙古首家民营稀土新材料企业——英思特成功上市,打破了包头市连续11年没有新上市公司的局面;宝丰能源内蒙古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在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精准滴灌下,内蒙古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步伐跑出加速度。创新“党建+乡村振兴”模式、推广“通辽红干椒”“包头黄芪”等超100个产业贷项目,在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赋能下,内蒙古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

  2024年,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内蒙古金融机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助力“五大任务”取得实效。

  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由中建安装承建的宝丰能源内蒙古一期项目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首套MTO装置于2024年11月底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

  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

  2024年4月,自治区政府与高端煤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宝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明确在内蒙古打造新型储能、现代煤化工、风光新能源、氢能多种绿色能源融合协同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

汇聚金融力量助推乌兰察布铁合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

  内蒙古银行了解到企业前期有融资需求,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仅用月余时间为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30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成功授信8亿元,灵活高效地解决了企业提前采购设备、建设物资或支付其他建设费用的资金需求问题,有效缓解了项目前期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压力,助力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聚焦能源金融,内蒙古银行积极助力自治区重点企业改革重组和转型升级,累计给予包钢、交通集团、地矿集团等区属国企授信支持163亿元。特别在全国17个省份仅有100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助力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区首家民营稀土新材料上市企业。

内蒙古银行为客户办理市场采购贸易收汇业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助力“五大任务”建设中,内蒙古金融机构不遗余力贡献非凡力量。

一排排风机连接在天地之间,随风起舞,威武的风车在阿拉善荒漠戈壁中蔚为壮观。这是由大唐集团建设的阿拉善盟乌力吉4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为该项目提供信贷支持9亿元。

护青绿,战黄沙。2024年以来,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以信贷支持助力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培育绿色金融新优势,推动黄沙变绿洲、变金沙。截至2024年11月末,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新增255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27.3%,较年初提升4.02%。

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扶持的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15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作为农牧业大区,内蒙古肩负着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大使命。围绕这一使命,自治区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出创新产品。
  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大力推行“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助力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该行聚焦内蒙古特色产业,开发出肉牛、玉米种植、羊绒等9大项目,聚焦各盟市特色产业,创新推广“通辽红干椒”“包头黄芪”等产业贷项目,形成了邮储银行产业贷服务实体经济的“9+N”新模式。
  蒙商银行牢记“国之大者”,强化金融国企使命担当,制定、实施服务“五大任务”三年行动方案,投放“五大任务”领域贷款336亿元,余额增长61%。

蒙商银行工作人员下乡送金融知识。

  点上发力,面上开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加力推动“五大任务”出成果、见实效。

聚焦聚力 

助力“六个工程”


  “六个工程”是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重大部署,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2024年以来,全区金融系统紧盯主要目标,聚焦聚力推进“六个工程”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24年,内蒙古农信围绕服务“五大任务”、支持“六个工程”,出台17条举措和10条实施意见,持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精准把控投向投量,助力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截至2024年末,全区农信社资产总额8833亿元,稳居全区银行业首位;各项存款余额在全区银行业率先突破7000亿元、达到7435亿元,较年初增长6.2%,为万千家庭“储蓄”梦想;各项贷款余额4379亿元、实际增长4.6%,减费让利超15亿元,沁润小微个体、服务百姓民生。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2413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55%,小微贷款余额2108亿元,占全区近1/4,能源保供、科技创新、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1亿元、74亿元、53亿元,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人保财险内蒙古分公司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积极对接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委、能源等部门,聚焦供热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助力自治区“温暖工程”建设,为百姓送出“人保温度”。2024年,该公司成功中标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集团)2024—2025年度保险服务项目主承保资格,为内蒙古电力集团提供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供电责任险、公众责任险、航空器一切险、雇主责任险及车辆保险等风险保障;2024年4月、6月、10月,分别中标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2025年财产保险采购项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4—2026年度财产险和责任险统保项目、华润电力保险项目,于11月签发全区首单储能建筑和安装工程一切险,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信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保障政策落地工程从纸上落到地上。按照《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该分行积极向中信集团及总行争取支持政策。已落地项目包括中信泰富锡林浩特风力发电项目、种业龙头隆平高科巴彦淖尔投资子公司三瑞农科种业项目、中信开诚智能鄂尔多斯智能机器人项目技术支持、中信大昌行鄂尔多斯二手车进出口平台、中信数科与乌兰察布市光缆运营深度合作等。

  华夏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致力于服务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该行积极运用绿色金融特色产品,发挥国际合作优势,梳理我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运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及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予以支持,提高绿色重点客户的合作深度。2024年8月为400MW风电项目投放贷款2亿元,该笔贷款采用系统内联合贷款的方式,2024年9月由苏州分行按照项目进度同比例投放贷款2亿元。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内蒙古金融系统做了很多具体的安排。”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马保国说。

自治区金融系统深入开展上市公司走访活动。

  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创新为驱动,持续助力“六个工程”。该公司完成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和内蒙古银行不良资产的收购反委托其清收处置,并定向发行专项票据。2024年投放自治区化债短期应急流动性周转金项目23个。发起设立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赤峰战略资源基地产业基金、呼和浩特市经开区园区基金等各类专项基金。盘活国有存量资产项目8个、资产价值134.26亿元,撬动杠杆6.57倍。
  华宸信托将不良风险化解工作纳入公司党委《政治责任清单》,对重点风险处置事项提级调度,定期督办,加快化解存量风险,防止出现新的隐患。2024年,某矿业风险项目继年初根据最高院判决收回现金12640万元后,公司上下持续发力,守正创新,再次实现风险处置溢价收入约3300万元,使持续近10年的风险项目得以完全化解。
  针对传统金融体系“重抵押”和科创企业“轻资产”的矛盾,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金融支持“六个工程”若干措施的通知》,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科技厅等部门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治区重点产业链、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建立了1家科技支行,发放贷款23亿元,获得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204亿元,为科技突围贡献了力量。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以来,自治区金融系统在服务“六个工程”中找准定位、优化职能,交出了满意答卷。

精准滴灌 

护航“助企行动”


  “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在银行放贷、政府招标中对民企国企一视同仁,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执法检查的规范性实效性,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对“助企行动”作出具体部署。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马保国说:“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我们会同自治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筛选本行业优质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建立‘白名单’机制,第一时间向金融机构推送,促进企业融资便利化。目前已梳理汇总全区融资需求项目5163个、企业674家,全部推送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名单内企业项目进行全覆盖对接,已累计为超590个企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累计授信超2300亿元。”
  金融在“助企行动”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从中央到地方,金融系统正精准滴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相关负责同志莅临德包图村包联帮扶调研指导。

  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服务机制,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形成四级联动,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形成企业“备选清单”和“推荐清单”,持续向金融机构推送优质民营企业及项目。
  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主旨演讲中提出,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情下,如何更好发挥银行主力军作用,关键是要做到“善贷”“愿贷”“敢贷”。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

  2024年以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领。出台《打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翻身仗”行动方案(2024—2026)》,并联合印发《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开展质量融资增信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助力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搭建交流平台。举办政金企对接活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动,搭建政金企沟通交流平台。汇集发改委、工信厅、农牧厅、能源局等部门,2025年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810个,印发《关于探索建立我区企业项目“白名单”推送共享机制的通知》,全部推送至金融机构,帮助融资需求端与供给端精准对接。

  推动降费让利。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区小微企业担保余额137.93亿元,占总在保余额的34.73%,支小主业突出。担保费率方面,5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53%,低于国家不高于1%的政策要求。内蒙古鼎新融资担保公司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深入合作,已累计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备案业务25201万元,涉及71户小微、“三农三牧”经营主体。

  助力企业授信。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协同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形成“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截至目前,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7.17万户企业授信、发放贷款311.52亿元。

内蒙古农信工作人员向奶牛养殖大户介绍信贷产品。

  深入推进全区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全区加快构建专业高效、便捷利民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关于呼和浩特市开展金融纠纷调解情况的调研报告》受到自治区高度重视,指出此项工作是创新举措,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牵头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完善调解工作机制、规范调解工作流程、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强化要素支持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将引导金融机构健全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组织架构和产品服务,提升金融供给与民营企业需求的适配性。更好发挥银行主力军作用,做到‘善贷’‘愿贷’‘敢贷’,引导金融机构善于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形成放贷内生动力。通过推动银企精准高效对接、孵化培育优质企业改制上市等举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马保国说。

党建引领 

推动业务发展


  2024年1月4日,自治区党委金融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提出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贯彻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努力补齐金融干部人才短板,大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为确保党管金融取得实效,1年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部署要求,紧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全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区金融业增加值860.56亿元,占GDP比重较2023年末提升0.51个百分点。

全区金融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研讨交流会现场。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三级联动”党建工作体系,指导基层党组织刚性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完善贯彻“第一要件”闭环工作机制,建立及时请示报告和定期汇报党建工作机制。督促各机构将主线意识写入“三定”规定、企业章程,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全覆盖抓好金融系统1516个基层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轮训,定期调度推进全区108家金融单位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工作。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聚焦金融服务保障办好两件大事,优化完善抓党支部建设责任清单,紧扣金融高质量发展、改革化险等重点任务落实,指导建设堡垒支部506个,选树命名坚强堡垒支部132个,推荐获评坚强堡垒模范支部4个。分层次全覆盖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加强跨区域跨系统双向交流。对全区11.6万金融从业者开展调研,全面摸清金融人才工作现状,加快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践行“五要五不”重要要求,着力打造以诚信为底色的北疆特色金融文化,大力弘扬张富清、饶才富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创优争先。
  持续深化纪律作风建设。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同步一体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按照自治区党委巡视整改“一条线”工作机制要求,严格落实督导责任,推动建章立制185项,修订完善131项,废止110项制度。确保区管金融机构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坚决落实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专项工作,出台政策指引,指导制定证明事项办理指南,推动各机构优化制度流程,对30种业务情形7类27项证明事项全部取消,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度。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和监督责任。深入各区管金融机构党委及分支机构、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基层党组织,分类分级开展督导检查。建立日常考核、实地考核和述职评议考核“三位一体”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务实有效开展区管金融机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强化结果运用。
  2024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每一步前进,都是对自己的超越,未来更加值得期待。启程崭新时代,再谱辉煌画卷。2025年,自治区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将调动好各方有利因素,带领各金融机构全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办好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再立新功。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新媒体呈现:张雨婷

编辑:陈超

校对:李彦萱

内蒙古日报
静水流深,感谢您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