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

时事   2025-02-01 09:30   内蒙古  

  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也是最浓的“年味儿”。不论人们身处何方,也不管离家有多远,大家都风雨无阻、不辞辛苦地回家过年。



  “媳妇儿,咱们今天得早点儿起床,一会儿你把给爸妈买的新衣服放到车上,咱们再出去买点儿水果和其他年货,就直接回家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家住乌海市海勃湾区的郝占东就开始为回老家过年做准备了。尽管距离老家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有500多公里,一路开车很辛苦,但想想能和父母团聚,所有劳累早已抛之脑后。“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所以一想到回家过年我就特别开心,感觉很幸福。”郝占东高兴地说。


  回家过年就是一种幸福。刚刚参加工作的郝玄义和郝占东的心情一样。“再有一个小时我就下班了,就能回家过年啦!”除夕当天下午,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的郝玄义和同事聊起了回家过年的幸福事:“我爷爷奶奶住在村里,每年过年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年。村里过年特别热闹,尤其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村里有好多传统习俗,比如垒旺火、赏花灯、看秧歌等,年味儿十足……”


  “村里过年不但热闹,村里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大家吃得好、穿得好,村村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无线网,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就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郝玄义的父亲郝明乐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统筹抓好用水、用电、通车、通网等建设,新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确保“快递进村”通达率达到97%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政府工作报告对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部署,将来村里的硬件设施会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感会不断提升。常年在外工作的我们,不论离家有多远,我们都要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共享幸福生活、共话美好未来。”郝明乐笑呵呵地说。


  春节是无声的召唤,团圆是情感的纽带,将亲人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说说自己的小计划,聊聊家庭的小目标,家家户户沉浸在幸福美满的氛围中,这就是回家过年的幸福感。

短评



















年货清单看变化


□王文婧


  非遗文化年货展熙熙攘攘、春节档电影市场再掀热潮、各种“年味游”持续走红……乙巳蛇年,“热辣滚烫”的年味儿在消费热潮中持续沸腾。


  年味儿,藏在人间烟火气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春节的味道是集市摩肩接踵的人群、小商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禽肉蛋奶、海鲜水产、果蔬干货是他们青睐的年货选择。对于90后、00后来说,春节消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满足,而是更多地向体验式、个性化、品质化方向迈进。智能门锁、咖啡机、氛围灯等产品,逐渐被列入大家的年货清单;选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全家之旅,已成为当下的流行“新年货”。虽然不同世代对春节消费理解有所不同,但无论新俗、旧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国潮一直是消费市场上的热点。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到来,全国各地更是铆足了劲,在线上线下推出各式各样的非遗年货、文创商品、民俗活动,将仪式感“拉满”,让春节消费透着浓浓的文化味。讲好非遗故事,打造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消费场景,不仅有利于拉动消费增长,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应有之义。


  市井长巷,烟火聚拢。年货清单年年变,不变的是年货市场的持续火爆和人民生活的精彩纷呈。烟火气加时尚感,我们的生活“热辣滚烫”,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记者:郝佳丽

编辑:陈超

校对:李彦萱

内蒙古日报
静水流深,感谢您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