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名单公布!文轩出版16个项目入选

文摘   2024-12-18 17:53   四川  



近日,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2024年度拟资助出版项目正式公布,此次共资助29个项目。新华文轩16个项目入选。




图书简介


《路魂》

天地出版社


《路魂》是藏族作家达真创作的一部书写川藏公路建设和养护历程,展现七十年来川藏公路为西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两路”精神的报告文学。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塑魂之路”书写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为了巩固边防,解放西藏,派遣十八军“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艰难进藏历程,着重讲述了十八军建设川藏公路,以及公路建成后几代筑路工人对公路持续维护的艰辛。


中篇“巨变之路”集中展现了公路建成之后的七十年间,青藏高原由于与内地的公路连通,获得了长足的社会进步,完成了雪域高原脱贫攻坚的任务,走上了现代发展之路。


下篇“振兴之路”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突出了“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展望了青藏高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两路”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路魂》从多个维度反映了“两路”精神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力量。



《万桥赋》

四川文艺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万桥赋》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者和著名作家宋潇凌共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桥梁建设的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的自我认识、社会时代变迁、家风与国风等多方面主题的作品。作品深入挖掘了桥梁建设背后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文化传承,使得整部作品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本书中的桥曾是祖辈疏财仗义以工匠态度修筑的造福后人之桥,步入新时代后桥是展现中国科技力量通向现代富强的大国工程之桥,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更是新时代精神的象征。



《格萨尔》百部汉译(第一辑)

巴蜀书社


作为青藏高原上传唱了千年的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活态史诗,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首。这一由藏、蒙古、土家等多民族共享的史诗,既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璀璨瑰宝,又是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动见证。《格萨尔》百部汉译拟从现有的300余部格萨尔故事中遴选出最为经典、传诵最为广泛的作品100部,将这些经典之作翻译成汉文,让这一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跨越语言与民族的界限,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藏文古籍目录大全》(藏汉对照)

巴蜀书社


本项目搜集、整理、著录自公元8世纪至1911年之间的各类藏文古籍文献,搜集范围涵盖民间、寺院、图书馆、博物馆,以及英、法、俄、日所藏的藏文古籍文献。特别著录了包括布达拉宫、国家民族图书馆、拉卜楞、德格印经院、北京民族文化宫等数家藏书最丰机构极难得见的藏文珍稀文献。经过剔除异名重复及未见遗存内容的书目,按藏文古籍学科分类法编排成书,每学科中再按作者姓名编排索引,由精通藏汉双语的文献学专家学者进行汉语翻译,藏汉双语出版。



《中国巴蜀地区汉代条形画像砖全集》

四川辞书出版社


巴蜀汉代画像砖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画像砖分为方砖和条形砖,本书在全面收集巴蜀地区各个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管理所以及民间收藏家所藏条形画像砖的基础上,将1000余张条形画像砖按铭文砖、纪年砖、钱币纹砖、人物社会生活砖、神禽异兽砖等类别分类编排,尽可能加以考释,注明出处、形制和特色。这些条形画像砖题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了当时巴蜀地区的社会风貌及生活习俗,不仅具有独特艺术价值,更是历史的记录载体。书中还附有条形砖早期研究者陆心源、郭沫若等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读者对条形砖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铸造中国:图说青铜文明》

四川教育出版社


《铸造中国:图说青铜文明》丛书基于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宣传工作重点的主题要求策划撰写,包含四册图书——《中原问鼎》《巴蜀星光》《荆楚异彩》《吴越沧桑》,以中国四大重点区域的青铜文明为主题,以青铜重器铸造历史为线索,对以青铜器为标志的中华青铜文明做了全景式的介绍。丛书结合考古、历史、材料铸造的研究成果,解读青铜器形制、纹饰、铭文三大艺术要素,融入经典故事,叙写专业、表达生动,配以高清实物图与精致手绘插画,图文并茂展示中华青铜文明的灿烂成就。


丛书向读者普及中国青铜铸造发展史,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丛书旨在书写灿烂文明,展现时代星光;增进民族自信,奏响文明乐章;开启宏伟征程,创造新的辉煌!



《惠通桥之战》

天地出版社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在滇缅战事中起着关键作用,更关乎民族抗战的命运。


作品以“微观战史”的写作方式,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冷静客观地叙述了1942年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围绕惠通桥展开的攻守较量,对惠通桥的战事和相关人物进行了细致还原,生动再现了抗战史上这一段命运转折之战。




《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

四川人民出版社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一书以文明发展进程为纵轴,创造性地以吃(稻作、粟作、陶器)穿(玉文化)住(定居村落、古代城池)行(社会分化、礼仪制度、文化交融、国家建立)为横轴,串联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各大考古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插图将探源工程实证“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考古成果具象化,是将探源工程严谨的学术成果进行大众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为宣传、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古蜀秘境的守门人》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古蜀秘境的守门人》是一套以古蜀文明符号为灵感创作的儿童科幻小说丛书。书中通过两位少年主人公“一一”和“一诺”的奇幻旅程,重点呈现了古蜀文明中极具代表性的五丁力士、太阳神鸟、纵目、建木、羽人等文化符号的历史文化故事,勾勒出几个古蜀文明的清晰剖面。主人公“一一”和“一诺”在一次次探索古蜀秘境的过程中,了解、认识了古蜀文化,并在奇妙的文化探险中培养了正确面对挫折、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优良作风。



《拉索:打开人类高能宇宙新视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拉索”是我国自主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探索宇宙线起源”为核心科学目标,是当前国际宇宙线领域最为卓越的科学设施,也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伽马天文探测装置,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拉索不仅在科学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通过技术创新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50载结出的硕果,是中国基础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本书以拉索艰辛的建设历程和重大科技成果为主线,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宇宙线和相关探测技术的科学知识及拉索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解读了科研人员如何通过测量宇宙线来探索高能宇宙的奥秘。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宇宙线研究如何从“零”起步,经历跟跑、并跑直到引领的非凡蜕变,生动描绘了我国三代宇宙线学人朝着国际前沿接力奔跑的奋进篇章,特别是他们勇于叩问苍穹、敢于挑战“不可能”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本书通过拉索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日益重要的角色和贡献,让每一位怀揣科学梦想,矢志追求科学真理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科学的力量,体会科学的美妙,感受中国科技迸发的智慧和能量。



《实用彝医方剂全书(汉文版)》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张毅主编,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彝医医院等单位有关权威专家参与编写,对1912年以前的彝族医药古籍和在四川、云南彝族地区收集的彝族民间单方、验方进行了系统归纳、整理,并分别论述彝族古籍文献记录的方剂和民间收集整理的方剂的方名、方源、异名、别名、组成、剂量、制法、用法、用量、功用、宜忌、加减、方论选录、注释等,欲解决彝医方剂中“药物基原不清”“方剂适应证与现代临床不符”“使用方法不科学”等技术难题。本书填补了彝医方剂出版的空白,对于彝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百年磨砺 刀锋留痕——现代版画图像中的家国巨变》

四川美术出版社


本项目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以恢宏壮观的气势和异彩纷呈的版画画卷,回顾和展现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以艺术的形式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谱写新时代华章,是一部展现家国巨变的中国版画精品文献集。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管乐器制作技艺图录》

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项目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关于加强“绝学”和冷门学科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抢救性记录的手法,通过图、文、音、像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濒危失传的100种管乐器的制作流程、器型结构、音色特质等进行了全面的呈现。本项目旨在通过出版的方式保留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展现西南地区独特管乐器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石窟史诗·安岳》

四川美术出版社


本项目以宏观的历史视野,紧随中国石窟艺术从南北朝到明代的历史脉络,沿着其自西北至南方的地理传播轨迹,将四川安岳石窟嵌入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广阔背景中。项目内容融合了历史、地理、文化、建筑、艺术等多个维度,通过文字描述、图像展示、3D测绘数据等综合研究手段,对安岳石窟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和呈现,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影像档案。此外,本项目深入挖掘了安岳石窟的艺术成就,并探讨了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的石窟史诗。



《南部档案·刑房 礼房 盐房》

巴蜀书社


本项目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的核心成果之一,精心挑选并深入整理了南部县衙档案中“刑房”“礼房”和“盐房”三大关键部分的珍贵资料。在整理过程中,严格遵循保持档案原始风貌的原则,按照一案一卷的标准进行编排,为每卷档案精心制定了题名,撰写了详尽的内容提要,编制了档案索引,并影印了高质量的彩色图片,同时注明了文种并标注了档案的物理属性。通过这些高质量的彩色图像,大量非文字信息得以完整保存,使得档案的内容极其接近其原始状态,为广大学者与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研究便利,进一步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

10册:

《川剧卷》《川菜卷》《川酒卷》《川茶卷》《蜀山卷》《蜀水卷》《蜀道卷》《名城名镇卷》《名人名家卷》《名寺名观卷》

天地出版社


本项目是一套全面反映四川富集文化资源、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旅丛书,由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组织编写,参与编写人员均为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员。丛书共10册,内容涵盖川剧、川菜、川酒、川茶、蜀山、蜀水、蜀道、名城名镇、名人名家、名寺名观等主题,从不同层面深挖巴蜀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质与独特内涵。




更多内容

请关注新华文轩


编辑:黄怡畅  校对:肖琬冰

审核:朱晔、邓禧


 • END • 


新华文轩
文轩出版传媒,好书阅读,书店活动。川版好书推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