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围着患者转,挂一个号看多个科

健康   2024-12-26 11:28   湖北  


与疾病的战斗

从来不是某个科室“单打独斗”

就能取得胜利的过程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中

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

常常需要在不同的科室之间来回奔波

尤其对于患病时间较长的

慢性疾病患者而言

“患者追着专家跑”的传统诊疗模式

让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

巨大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诊疗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专病中心、专病门诊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多地出现。


2023年底,武汉市中心医院在全省医疗机构中率先启动专病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16个特色专病中心。这种新型的诊疗模式能为患者带来什么样的便利?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按病索医”告别挂号难

有的专病中心已开设独立诊区




“以前遇到睡不好的问题,不知道是挂耳鼻喉科,神经内科,还是呼吸内科,现在挂一个睡眠障碍专病中心的专家号,就能请来多个科室的专家现场看诊,感觉很省心!”近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睡眠障碍专病中心门诊就医的过程,让姜先生(化姓)体验到了专病中心这一就诊模式的便捷。


姜先生(化姓)今年52岁,40多岁以后开始“发福”,身高1米72的他体重超过了180斤。随着体重的增加,姜先生睡觉开始打鼾,从今年开始,姜先生的鼾声不但越来越大,还常常被憋醒,白天还出现嗜睡、疲劳的情况。今年10月,他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了该院杨春湖院区睡眠障碍专病中心的专家号。


第二天,他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睡眠障碍专病中心的睡眠疾病专家门诊就医。耳鼻喉科专家在详细询问病史后,为姜先生进行了睡眠监测,确诊姜先生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结合姜先生的其他症状,耳鼻喉科专家通过检查发现,姜先生还合并有高血压和脑梗。


耳鼻喉科专家立即请来睡眠障碍专病中心的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专家们在睡眠门诊里经过共同评估,考虑姜先生的脑梗和高血压与长期睡眠打鼾低氧血症有关。在他入住睡眠障碍专病中心的病区后,由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以及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来解决睡眠以及相关合并疾病问题。


像姜先生一样有类似就医困扰的患者,如何选择相应的专病中心就诊?连日来,记者探访发现,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选择相应就诊的院区后,位于屏幕最上方的就是专病中心的门诊号,目前全院共开通了16个专病中心,患者可根据自身就诊的病种选择相应的专病中心就诊。


目前已经成立的16个专病中心中,睡眠障碍专病中心和糖尿病足专病中心均开设有独立的诊区,其他专病中心的诊室则合并在相应科室的诊室中。患者在专病中心门诊就医的过程中,如果单学科专家发现患者存在其他问题,会现场邀请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必要时建议患者入住该专病中心病区,再由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一站式的诊疗。


专病中心多学科专家团队查房,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曾经在多个科室来回跑

如今足不出中心成功保住双脚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帮助患者“按病索医”精准挂号只是专病中心的好处之一,这一全新诊疗模式的优势更大程度上体现在患者入住专病中心后的住院治疗过程中。


69岁的赵爹爹(化姓)患糖尿病20余年,从两年前开始,他的双足跟皮肤反复出现溃烂,迁延不愈。今年11月,赵爹爹的子女带着赵爹爹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足专病中心门诊就医。该院糖尿病足专病中心负责人、内分泌科主任王中京经过详细检查,确诊赵爹爹为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级,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足部骨髓炎、低蛋白血症,可能面临截肢风险。她建议赵爹爹入住糖尿病足专病中心病区,接受多学科的规范化治疗。


入院第二天,该院内分泌科、创伤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便针对赵爹爹的病情进行了讨论。为了尽可能帮助赵爹爹保住双足,多学科专家团队为赵爹爹制定了个体化分阶段治疗方案:第一阶段,由内分泌科团队进行综合评估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如降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同时,神经外科为赵爹爹进行营养神经治疗;第二阶段,联合创伤外科团队进行传统清创和超声清创换药、负压引流、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术等治疗;第三阶段,待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及创面的坏死组织后,再进行手术,将皮瓣移植到双足缺损处,使皮瓣的血管、神经与缺损部位的血管神经吻合。


术后,赵爹爹的皮瓣成活良好,成功保住了双足。“跑了那么多医院和科室,本来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住在糖尿病足专病中心里就有多个学科的专家围着我们转,还帮爸爸保住了双脚。”赵爹爹的子女开心地说。


以往,患者在一个科室就医时,如果发现合并有其他疾病,该科室可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前来会诊。专病中心的多学科模式和此前的跨学科会诊模式相比,究竟有何区别?记者观察发现,以糖尿病足患者为例,他们的治疗过程涉及内分泌科、创伤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需要通过分步治疗将存在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按照传统的住院模式,每进行到一个治疗步骤时,所在科室的专家会请相应科室的专家来会诊,再将患者转至相应科室接受下一步的治疗。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要彻底解决糖尿病足问题,他们至少需要在四个科室之间不停轮转“搬家”,但如今这一类患者足不出中心,就完成了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评估和个体化诊疗,包括降糖、调脂、降压、闭塞血管的开通及创面修复等。


另一方面,此前的会诊模式一般是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他合并症状涉及其他科室时,再由所在科室邀请相关科室前来会诊。而在专病中心的住院治疗过程中,从患者入住专病中心开始,专病中心专家便会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科室,并邀请这些科室专家成立多学科治疗小组,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多学科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和患者进行面商。在每一个治疗阶段,都有相应科室的专家来到中心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在门诊,不同学科的专家围绕患者病情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




如何把专病中心落到实处?

虚拟病房实体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如今,老百姓就诊的常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就诊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老百姓对于医疗精细化和就诊体验的需求提高,这就需要医院转变医疗模式、医疗行为及医疗服务的内涵。”在采访中,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胡轶表示,该院于2023年底在湖北省医疗机构中率先启动专病中心建设,是一次顺应时代的“试水”和创新。如今,在该院已建成的16个专病中心内,这种多学科一站式的全新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胡轶看来,“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是专病中心的最大优势。“以前是患者追着专家跑,现在患者只用在中心里不动,多学科专家会通过综合研判和讨论,为患者制定完备、流程化的治疗方案,这种诊疗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诊、漏诊。”


该院糖尿病足专病中心负责人、内分泌科主任王中京介绍,专病中心的模式彻底解决了危重糖尿病足患者就医无门或辗转多科的难题,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截肢率和死亡率。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大截肢率降至1%左右,在全国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水平。


慢阻肺专病中心也是该院首批成立的专病中心之一,该院慢阻肺专病中心负责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倪吉祥介绍,专病中心成立一年来,每个月都会有200多位慢阻肺患者通过多学科全链条的规范化诊疗,重获畅快呼吸。


胡轶认为,此前在全国多地出现的专病中心多以虚拟病房和半虚拟病房为主,在这一背景下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将虚拟病房实体化,是打破这一“藩篱”的关键。目前,由该院消化内科牵头,联合胃肠外科、肿瘤科等科室成立的结直肠肿瘤专病中心,通过将消化内科医生派驻到外科成立实体病房,并担任管理小组负责人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多学科诊疗模式中的“藩篱”,让患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经过一年的运行,胡轶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专病中心提出来要把虚拟病房实体化,和传统的病区、科室划分开来。“多学科MDT的诊疗模式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让多学科专家共同管理患者的模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把多学科、全链条、多方位的服务做实,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诊疗服务。”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李蓓 马遥遥 刘姗姗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


极目健康
隶属于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全媒体新闻矩阵 极目新闻医卫部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