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返乡创业者,他以“农业”为媒,做足“文创”文章,讲好“马关故事”,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他曾获2023年“云南省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称号,他就是文山云边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理事长——戴洪平。
走进文山云边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戴洪平正在和员工们一起点验产品。货架上,各种带着马关元素的产品琳琅满目。目前,这些农特产品正逐步成为马关名片,走出马关。
戴洪平是昆明石林人,2011年,他随爱人到马关,开启了农业创业篇章。“走进地方、融入地方,才走得更远。”戴洪平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融入地方,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他走访调查,了解地方文化,挖掘地方特色。将产品与“文创+农旅”相结合,以艺术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马关农文旅融合发展。
2021年,乘着好政策的东风,戴洪平成立了文山云边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以保护价收购,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合作社带动马白、八寨、木厂、仁和等乡镇的农户种植小黄姜、百香果、红果参等特色农产品。2023年,种植面积超800亩,销售超400吨,每天带动摘果、捡果人数60多人,累计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8000余人,增收80多万元。戴洪平介绍说,2024年,合作社和农户签订保价合作协议,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种植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让老百姓放心种植红果参,92户农户加入了种植,面积达800多亩,预计销售额1500万左右。
如何让特色产品“出关”,戴洪平积极组织返乡创业青年拍摄宣传视频,通过自媒体平台和各级媒体平台,不断讲好“马关故事”,宣传好“马关特色”。
戴洪平坚持党建引领发展,2023年,他牵头在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团支部,积极与云南财经大学党支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手拉手”结对共建,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同时,他还与云南财经大学、文山学院、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等院校达成教产融合、校企合作协议,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7月,马关县青年创业创新协会正式成立,戴洪平首任会长,他搭建起了对外交流平台,帮助创业青年拓展外部资源,促进青创企业的发展和青年人才的成长。通过举办“青年讲堂” “青联思想汇”等活动,增强会员的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引导会员关注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以“搭建一个平台、推出一批产品、孵化一批项目”为起点,依托马关资源优势,基于农业、文化、旅游、商业多重资源优势,以“农”为根本,以“文”为神韵,以“旅”为渠道,以“商”为形态,引导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优势资源相互结合、功能相互补充、效益相互促进的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传统企业开展农文旅商深度融合,让“农文体商旅”共生发展。
目前,戴洪平和他的团队还制定五年规划,合作社成员和种植户正致力打造“千年雄关” “高原特色” “绿色农业” “生态农副产品”等专属马关的“雲边来”农产品品牌,通过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力,实现规模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戴洪平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为乡村振兴添力的新篇章。
END
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