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陈谨林
推动磁阻尼减振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陈谨林在湖北柴埠溪特大桥现场。受访者供图)
陈谨林,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等荣誉。创办的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永磁电涡流阻尼与结构减振技术的应用开发,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沙市“小巨人”企业。
陈谨林最近出差挺多。近日,他作为长沙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代表参加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湖北柴埠溪特大桥。“这座大桥是世界最宽双边工字钢组合梁斜拉桥,跨越大峡谷,在峡谷风作用下,斜拉索会发生大幅振动,客户想用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我们赶去现场就是要洽谈合作事宜。”11月5日,陈谨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在出差途中。他告诉记者,公司的永磁式电涡流抗震减振新技术已获得业内广泛认可,已应用于全国超200个项目,以及马来西亚和摩洛哥等国的多个大型工程之中。
今年37岁的陈谨林是江西赣州人。2007年,当时还是20岁小伙的他远离家乡,踏上了来湘求学之路。
“我从小对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很感兴趣,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非常有名,我是慕名而来的。”陈谨林说,开始专业学习之后,他发现土木工程有很多细分专业,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正在读大二的他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觉得自己应该在结构防灾减灾方面做些事情,所以就选择结构抗风减振作为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并师从陈政清院士。
从湖南大学硕士毕业后,陈谨林进入一家建筑国企公司,工作稳定,幸福生活沿着既定目标前行,从未想过会创业。
人生的转变发生在2015年的一个晚上。“那天晚上,我接到了导师陈政清院士的电话。导师真诚地邀请我回学校,一起把以前的研究成果推广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陈谨林回忆,导师在电话里说完,他十分激动,当即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辞职,考博。
2015年底,重新投入学习、实验的陈谨林更加刻苦,他每天花大量时间待在实验室。“以前国内很多建筑用的是国外的油阻尼器,而且每隔5年就可能因为漏油而要更换一次。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建筑也用上中国造的阻尼器。”陈谨林心怀热望。
为了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将导师科研团队全球首创的新型磁阻尼技术落地应用,2016年,陈谨林同湖南大学的几名老师、同学联合创立了湖南省潇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发展“磁阻尼”。
在陈谨林的带领下,公司将磁阻尼器试验品变成产品,完成磁阻尼技术对传统油阻尼技术的革新,彻底解决传统油阻尼器因漏油而失效的问题,突破了世界减振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减振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电力工程、工程机械等领域。如今,随着磁阻尼减振新技术的运用,中国大型建筑的抗风抗震能力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创办公司推广、发展磁阻尼技术8年,陈谨林和背后的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创业过程中最难的是做出正确的决定。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决策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不重样,如何做出最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现状的决策、避免犯错误是非常难的。”他告诉记者,团队的应对方案就是不停学习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迎接新事物新状态。
对于长沙的创新创业环境,陈谨林称赞“非常好”。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感受到了支持和温暖:创立前几年需要资金时,政府每年给予30万元以上的无偿补贴和税金优惠;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张时,企业所在园区、长沙市以及湖南省,从人才招聘和融资贷款等多方面提供资源和扶持。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个感觉,只要把企业经营范围内的事情做好就行,其他的事情长沙都为我们做好了几套方案,我们只需要做选择就行。”陈谨林说。
进入湖南大学就读,是陈谨林第一次来长沙。此后,他就一直在长沙读书和工作、定居,长沙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说:“在这座开放、包容、温馨和创新的城市里,自己既可以享受到便利和安宁的生活,又能够感受到努力之后事业更进一步的幸福。自己关于生活和工作的梦想,在长沙都渐渐变成了现实。”
记者了解到,潇振工程科技最新开发出了阻尼力达到400吨的轴向永磁电涡流阻尼器和频率低至0.2Hz的调谐质量竖向永磁电涡流阻尼器,这意味着公司在桥梁、建筑抗震减振领域实现产品型谱全覆盖,在土木工程领域基本完成技术和业务布局。
“下一步将逐步在风机新能源、工程机械等领域拓展和布局,力争成为减振领域的龙头企业。”陈谨林信心满满。
来源:长沙晚报
排版:刘思阳
编辑:梁 露 刘孟妮
一审:刘妍楠
二审:谢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