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文旅企业“嗷嗷”等待上市,谁能叩开IPO大门?

旅行   2025-01-28 06:51   山西  

来源:李志轩综合



1

2025文旅上市热:

15家旅企蓄势待发,谁能叩开IPO大门?

来源:钛媒体APP

作者:沈如风

 

近期,文旅行业的资本动作频频,其中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象大红袍”)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以武夷山实景演出为核心业务的文旅企业正式踏上IPO征程。无独有偶,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旅游”)也早前宣布重启上交所上市计划,两家企业的举动再次将旅企冲刺IPO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据了解,印象大红袍此次上市由兴证国际独家保荐,而陕西旅游则已完成了上市辅导工作,准备再次冲击A股市场。事实上,近年来文旅企业上市的热情持续高涨,但成功上市者寥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有15家旅企在排队等待上市,其中不乏多次尝试IPO的老将,如常州恐龙园和华强方特等。

 

在这些排队上市的旅企中,印象大红袍和陕西旅游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两家。印象大红袍背靠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铁三角”团队,以及“大红袍”这一茶中状元的美誉,其核心业务《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在文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陕西旅游则凭借《长恨歌》演艺项目成为西安最赚钱的上市旅企之一,年收入超10亿。

 

从财务数据来看印象大红袍陕西旅游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印象大红袍2023年实现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显著,毛利也大幅增长。而陕西旅游则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营业收入达到10.71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了4.18亿元。两家企业的业绩向好,得益于文旅市场的复苏以及自身独特的演艺IP

 

然而,尽管业绩亮眼,但文旅企业上市之路仍然充满挑战。一方面,A股市场IPO审核趋严,上市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港股市场虽然相对宽松,但竞争同样激烈。文旅企业自身也存在“木桶效应”,优势板块明显,但其他板块尚在探索中,这限制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为了突破上市难题,文旅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路径。一些企业选择“抱团取暖”,通过成立文旅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共同突破传统上市的阻碍。另一些企业则注重保住“核心入场券”,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更新节目内容等方式,维持稳定的营收现金流和吸引力。拥抱“国资力量”也成为不少旅企的选择,通过与国资合作,实现异地扩张和稳健发展。

 

以印象大红袍为例,该企业在保持《印象·大红袍》这一核心IP的同时,还积极开拓其他商业化可能,如发展印象文旅小镇、茶汤酒店等。而陕西旅游则计划买下瑶光阁演艺49%股权,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并对外计划投资山东泰安的旅游项目,寻找全新利润增长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文旅企业上市之路充满挑战,但仍有不少企业前仆后继地排队等待。这些企业大多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地理资源,但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2

2025年,15家旅企“嗷嗷”等待上市…

节录

来源:空间秘探

作者:秦敏慧

点击,可阅读原文

 

最近,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象大红袍)主动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这是该公司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近几年来,旅企想要冲刺IPO的信号已放出太多,其中不乏一些“老将”——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旅游”),前阵子也抛出重启IPO的消息。即使旅企上市成功之数寥寥,但仍有前仆后继的旅企排队等待……

 

01/Chapter

15家旅企,排队IPO

 

……

 

事实上,和陕西旅游一样想要上市的旅企远不止一个,甚至路途更坎坷、情况更复杂。

……

 

除此之外,还有三次IPO的常州恐龙园、三次申请上市的华强方特,天柱山文旅、井冈山旅游、银基文旅和清园股份都曾提出过上市计划。2004年,云台山也传出酝酿上市的消息,而后清明上河园、登封少林旅游集团、开封文旅也传出谋求上市的声音。单拎河南一省,想要实现主板上市的旅企就不止一家,旅企想要上市的心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据空间秘探不完全统计,单单2025年仍在寻求上市的旅企就多达15家。

 

2025年上市旅企预测盘点

 

02/Chapter

“摩拳擦掌” 等待上市是为何

 

虽说河南文旅拥有了上市的态度,但从第一家云台山提出上市至今,20年过去了,河南还未在主板上实现“零的突破”。

 

常州恐龙园三次IPO被拒。华强方特首次2012年申请上市,2019年创业板申请,20206月宣布终止IPO申请,同年12月第三次启动上市辅导备案,却因为疫情影响,公司经营受到影响,并于20234月再次中止上市计划。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为何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旅企“摩拳擦掌”,等待踏上IPO的征程?

 

探讨这个话题之前,不妨拿最近两家想要上市的旅企举例。

……

 

不难看出,步入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的格局发生着变化,供给侧从重投资到重运营、从重传统管理到重体验服务。由于文旅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资本退出机制尤为重要,资产证券化成为重中之重。

 

“体验经济”的升温,使得两家旅企的营收一路向好,其中类似印象大红袍一样,以实景演出为核心冲击IPO的,更是少之又少。旅企们对IP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似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希冀凭借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突破的难题。

 

03/Chapter

“弯道超车” 热衷港股上市

 

尽管两家旅企在演艺IP方面,打出一手手好牌,但蛋糕太小了不好分,为何这么说?

旅游产业可以被视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说文化和旅游产业同为一体,都经过了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

从整个文化产业大类来说,其创业融资却数年在谷底徘徊。2018年至2023年,文化产业通过私募股权融资渠道从1152亿元跌落到177亿元,融资企业数从789家下降到259家,可谓寒冷。

 

从整个A股市场来看,多项举措在源头上把控上市公司质量对拟上市企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2024AIPO市场共新增100家企业发行上市,比2023年同比减少68.05%,实际募资累计达673.53亿元,比2023年同比下降81.11%。可见,A股IPO市场呈现出上市数量少、募资规模下降的趋势,市场整体表现疲软,投资者信心不足,降低了对新股的需求,进一步压缩了IPO的发行空间。

 

AIPO企业数量显著下降、新上市规定对企业财务提出更高要求的指标等因素,影响着冲刺IPO的公司。由于行业的时间周期不等人、投资者有随时退出的可能,财务压力与需求加大,不少公司放弃A股转而向H股冲击。

 

A股相比,尽管2024年港股IPO数量与2023年持平,均为70家。但2024年港股募资总额同比增加89.93%,加之去年港股最大IPO美的“登场”,为港股IPO市场注入信心,可能吸引更多资金流进入市场。同时,香港市场因其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和成熟、国际化的资本市场环境,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印象大红袍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外部环境收紧,旅企内部也存在着“尴尬处境”“木桶效应”明显。简单来说优势天花板过于明显,其他板块尚在探索中。

……

 

04/Chapter

叩开“IPO大门” 的文旅面孔

 

据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20年起,有多达25家各类旅企向IPO发起冲击,可截至目前,成功上市的仅有4家。

 

回看拥有冲击IPO想法的旅企们,似乎总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企业的体量大小、商业模式的新颖程度、文化故事讲得好不好,都被众多专业人士看在眼里;走在创新的路上,却发现资金尚缺、人才储备不够、资源不匹配、跨界突破门槛较高等等,明明手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地理资源,却打不出来。

想要在业绩高点上市,目标看着很近,实际上又好像看不到尽头。

这些旅企们的上市机会在哪?

已经上市的文旅企业又为何能叩开“IPO的大门”?

 

“抱团取暖” 寻找开放平台

 

2024年初,一家名为环球文旅的企业在深圳成立,并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打造“文旅创新联合体”。这个“文旅创新综合体”的底层逻辑是将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优质旅企抱团在一起,形成一个文旅企业开放平台,它的背后并不是松散的企业联盟,是一种资本市场运作十分成熟的上市模式——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它普遍适用于纳斯达克交易所,具体操盘手是由投资机构、金融公司、专业企业发起一家没有具体主营业务的公司。

……

 

 

保住“核心入场券”

 

核心入场券指的不仅是旅企的主要营收,也划出了项目的“门槛”,这里“凡勃伦效应”被屡用不爽。以占营收入大头的杭州宋城旅游区为例,在小程序可以看到,其票价共分为特惠、单票、家庭票和联票。其中,除大学生票是200元以外,其他票价都在300元以上。较高的门票价格,不仅维持了旅企稳定的营收现金流,还一定程度上刺激着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

 

拥抱“国资力量”

 

和陕西旅游一样,许多旅企不甘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多或少有想要向外扩张的野心。但扩张的前提下,找谁来投资更稳妥,新项目签约的市场方向会往哪里走,怎样让每个项目最大限度贡献收益,是旅企们需要斟酌的问题。

 

在这方面,宋城演艺自重资产转轻资产后,两次与国资合作,形式出奇的一致,都是由国资投资,宋城演艺负责运营。第一次是2022年与国企湖北交投宜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约三峡千古情景区项目;第二次是前段时间与青岛国资青岛如意湖签署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该项目是宋城演艺近两年少有的异地扩张。

 

1994年成立至今30年,宋城演艺供给运营项目不超过15个,一直以来被提及拓展项目缓慢。虽然项目不多,但宋城演艺一直贯彻保质不缺量的态度,因此在投资和合作上求稳,通过拥抱国资的方式,筛选和考察拥有较高价值的目的地,赢在区位起跑线上。

 

综上,“文旅企业上市难”似乎一直都是业内的共识,但旅企正逐渐摆脱自然依赖,寻找新的IP增长曲线。尽管资本市场会有越来越严苛的门槛,但也孕生了更多新的渠道和可能。2025年,期待正在排队的旅企顺利拿到IPO“门票”,迎来高质量发展旅游时代的新阶段。

 

END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最新消息。


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现在必须加星标,多点在看,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如果不想错过“李志轩”的文章,记得设为星标哦,以前加过的也需要重加。

人生总有遗漏,加了星标,我们才不会擦肩而过…

版权说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配图由编者李志轩编配,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来源标注错误、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我将立即删除。谢谢!联系邮箱:928704450@qq.com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专注文旅法规与营销策划。涉足旅行社、导游、景区、饭店、KTV、网吧、演出经纪、出版物、网络直播、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对行业风险规避、安全监管、行政执法、税务和社保筹划、营销策划、商业模式设计、民事行政案件处理有较深的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