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涨价40万倍的画看如何运作牛市预期

财富   2024-11-22 08:08   江苏  

美国的资本市场为何那么强,原因在于他们培育了一个完整的炒作链条,所以才能把一个又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炒作到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并且可以让泡沫维持很久而不破灭。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炒作,来看看美国资本市场究竟是怎么来空手套白狼的,中国股市的管理者从中也可以借鉴到一些重要的思路。价值并不是像考试成绩一样一成不变的,更多时候它只是人心的一种反应,只要你恰当把握人性就可以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价值。

在2005到2017年这12年间,这幅画的价值从最初的1157美元,飙升到了4亿5000万美元,涨了足足40万倍。一张画从2005到2017年这12年间,价格从最初的1000美元,飙升到了4亿50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这幅画的身价超30亿元,涨了足足40万倍。而且所有参与者最后都很高兴,这场完美牛市是怎么形成的?

故事要从2005年说起,美国新奥尔良的艺术品交易商罗伯特,在当地拍卖场上,发现了一幅模仿“达·芬奇”手法的画作。虽然耶稣主题的画作并不好卖,但罗伯特被这幅画的神秘气质吸引,所以将画买了下来。

罗伯特无法判断这幅画,到底出自何人之手。于是他将画交给了权威的修复家戴安娜手中,希望她能判断这幅画的价值。

凭借自己的经验,戴安娜发现这幅画的笔触很细腻,但她也无法判断这出自何人之手。戴安娜的丈夫马里奥曾经修复过达·芬奇的画作,于是她将画拿给丈夫看。马里奥看到这幅画,两眼发出了罕见的光芒“这是一位十分伟大的艺术家,虽然我不知道名字,但应该在达·芬奇之后。”

在慢慢抹掉画作修复层的时候,戴安娜发现一处“悔笔”一般的仿作,是不会有悔笔的,这至少说明,这幅画是真正的艺术家作品。接着往后修复,戴安娜惊奇发现《救世主》中耶稣的嘴唇,和《蒙娜丽莎》中女主的嘴唇画法一模一样。戴安娜瞬间兴奋,连忙告诉罗伯特,除了达芬奇,没人能画出这幅画。

罗伯特在得知后非常兴奋,但是修复家的话不够权威,更何况在世的达芬奇画作很少现在凭空多出一副,谁能信呢?

于是罗伯特开始了炒作三部曲,大家注意从这里开始下面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第一步:编造美丽故事

他首先需要证明这幅画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罗伯特和朋友遍览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古籍,并寻找关于这幅画记载的蛛丝马迹。虽然不能证明这幅画就是真迹,但他依旧将所有信息记录在PPT中,作为对这幅画的背书。

一旦和达芬奇发生关系,立刻就成为了艺术圈炙手可热的话题(这和股市蹭热点手法异曲同工)。

第二步——寻找专家背书(寻找卖方背书)

他邀请了一群研究达·芬奇的著名学者,从他们的反应中辨别画的真假许多专家翻阅了文献资料,并带着专业工具一番勘察后。最终给出一个不痛不痒的结论——有可能是达•芬奇画的,但也有可能不是,真•废话文学。


第三步——开始大肆宣传炒作

不能证伪,那就是真的。于是炒作的第三步开始了

罗伯特将结论给到了国家艺术馆馆长,馆长为了提升国家艺术馆的知名度,同意专门为《救世主》办一次画展,想借大众的眼“验证”这幅画真伪。

但在宣传画展的时候,艺术馆却在媒体上铺天盖地地发了很多通稿,大肆渲染这就是达·芬奇最后的遗作,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神作

全世界倾慕达·芬奇的粉丝,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只为一睹《救世主》芳容。一番操作过后,《救世主》这幅画的价值,已经出现了几何级数增长。但是故事发展到这里还仅仅只能算是pre-IPO,真正的高级操作还没有开始。

国家艺术馆收割了名气和流量,罗伯特为自己的画找到了“真迹”的证据。在展览的时候,馆长直接将《救世主》标记为“达·芬奇”真迹。有了艺术馆背书,罗伯特直接将画作的价格标到了2亿美元

但罗伯特又面临着一个问题:有价无市。他联系了很多博物馆,私募老板和个人买家,没有人愿意花这么大的价钱买下这幅画。

这时候一个更高级的玩家出现了,他花了1.275亿美元,从罗伯特手中买下了这幅画。这人名叫伊夫·布维尔他是著名的艺术品中介商。他拿到《救世主》后转手就卖给了与自己经常合作的俄罗斯商业巨鳄德米特里。

随后《救世主》又被转移到佳士得拍卖行进行拍卖。按照德米特里的要求,《救世主》的拍卖价,不能低于自己购买的1.275亿美元。而当时全球最高的艺术品价值,也仅有1.8亿美元。

到底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一幅有价无市的争议画作,卖出2亿美元的高价事实证明佳士得拍卖行,才是段位更高的炒作高手(大家注意,最牛逼的一个环节出现了,就是专业评级机构佳士得的炒作依旧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碰瓷式营销。

佳士得直接碰瓷全球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将《救世主》称为“男版蒙娜丽莎”。将《救世主》和《蒙娜丽莎》并列起来,无疑能起到最好的“带货”效果(这招A股主力可太熟悉了,下一个东方通信,下一个圣龙股份)

第二步,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和巡展(开始媒体传销与线下路演)

《救世主》将要拍卖的消息得到了全球各地新闻电视台的关注,每一个国家的艺术品相关节目,都会拿出这幅《救世主》作为节目主题,探讨它本身的价值,以及它与《蒙娜丽莎》的异同。

第三步操作最骚,请名人站台。

在为《救世主》拍预热视频的时候,视频拍的不是画而是看画的人。让他们表演出被画作震撼到流泪的浮夸表情。演得最动情的,是知名演员小李子,视频中小李子配合着各种彩虹屁文案,场面宛如认亲。操盘人熟练掌握了谐音梗的精髓,用一个知名的莱昂纳多来为大家寻找另一个失踪的莱昂纳多。这个视频宛如病毒一般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一夜之间,《救世主》变得家喻户晓(和抖音病毒式传销荐股一个原理)。

炒作到位,最后只剩下一个问题,就是收割谁了?

在拍卖之前,佳士得就声称已经和全世界各地的财阀和金主联系,有些人不愿意透露姓名,表现得十分神秘(很多股票增发前也是这个套路)。拍卖当天,人们还在怀疑它能否打破1.8亿美元的艺术品最高价值时,价格瞬间就被叫上了2亿美元。

最后成交价高达4.5亿美元。依当年汇率,也就是近30亿人民币。一时轰动全球,央视也在第一时间连线报道。

由于价格过于离谱,甚至还惊动了中情局,怀疑是恐怖组织洗钱。

经过调查后,才揭开了神秘买家的真实身份——沙特王子默罕默德•本•萨尔曼。

一个穆斯林国家首脑,居然买了一幅基督教先知形象的画作。这样的惊人反差,令这幅画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彻底出圈。

其实萨尔曼在乎的也并非画作本身,他只想通过对举世瞩目名作的收集,来提高沙特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地位。因为他担心在石油优势消失后,沙特地位不保,所以提前为沙特树立一个文化大国的形象。


因此最后的买家对4.5亿美元的价格也很满意,整个牛市当中,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赚的盆满钵满,皆大欢喜,这才是一场完美的牛市。中国股市如果想和这个故事一样,将A股打造成一个长期慢牛。其核心本质并不仅仅是提升A股公司的价值,美股很多公司压根就不值那个钱,比如特斯拉凭啥是比亚迪那么多倍?(如果没有上海超级工厂,特斯拉现在屁都不是,但是人家特别擅长说故事写PPT,从spaceX到人形机器人一个个星辰大海的故事)本质上讲现在的AI也是一样的,当这个故事破灭以后,美股一定还会去创造新的故事去骗全世界人的钱。

这里面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我们需要去学习,一个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去传播这个故事,另一个就是有权威性的评级机构去给这个故事背书。我们最大问题就是,首先没有一个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传媒(tiktok未来将是一个主要阵地,把它用好威力无穷);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一个在全球,甚至在A股有权威性的评级机构。

而这点至关重要,现在无论是中资券商研究所还是评级机构都已臭了大街,原因就在于太看重短期小利益,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能替主力出货。我们需要从国家层面打造一个最权威的顶级评级机构,并且不惜一切代价要让它出的每一份报告最后都能兑现(哪怕动用gjd去干预价格),要让所有相信这个机构的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投资者一开始都赚到钱,要大气一些不要整天狗来狗去,亏再多钱也要打造出这个品牌效应。

总结一下:

1、说一个美丽的故事

2、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向全球营销这个美丽的故事

3、通过一个权威评级机构给这个故事背书,最终让国际土豪心甘情愿相信这个故事做多中国,以傍上新世界老大大腿为荣而买入中国资产。

最后大家皆大欢喜,牛市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救世主奇迹。

冷眼局中人
北师大国际产能中心首席金融研究员。做最专业的择时分析,追求最靠谱的阿尔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