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上了年纪日常体检时经常会查出“颈动脉斑块”等,这样的血管斑块该如何处理?能逆转消除吗?
此前,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在公众号刊文中分享了一位患者逆转动脉斑块的案例。这位患者自我调养了一年后,血管斑块消失了!她是怎么做到的?
调养一年后
血管斑块消失了
这是一位50多岁的女士,2022年春季查体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左侧颈总动脉有一个粥样斑块。
不过她的血压、血糖都正常,饮食结构合理,体重也正常,不吸烟、不喝酒。唯一一项值得关注的异常就是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为4.22毫摩尔/升。
有人会问,“既然她生活习惯很好,为什么胆固醇还会增高?”答案很简单——遗传因素。为了防止她的动脉斑块进一步长大并预防全身发生更多的粥样斑块,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应用降胆固醇药物治疗。一年多后她再来体检,见面后她很兴奋地表示,她的颈动脉斑块消失了。给她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是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并且使用了同一台设备。医生也发现她的颈动脉斑块确实消失了!
为什么她的颈动脉斑块会消失?因为她成功控制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次检查发现她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2.01毫摩尔/升,降幅达到52%。
郭艺芳教授表示,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部分斑块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退。
这些习惯都是
血管斑块的“催化剂”
1. 抽烟喝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都是催化斑块生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朱翠玲曾在接受大河报采访时表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保护动脉免于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而大量饮酒不但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脂质代谢。
2. “三高”饮食
高盐、高糖、高油的“三高”饮食,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导致更多油脂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些都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3. 久坐少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增加血管弹性。而长期的久坐不动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强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4. 超重肥胖
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子刊《儿童与青少年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该研究在调整性别、血压、血脂、体重等变量后,发现体脂总量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持续体脂过高的人群动脉更僵硬。
而动脉僵硬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明显的信号,会增加心梗、中风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5. 经常熬夜
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人员2019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示,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激素可以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免受损伤。而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
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话,这种机制就会失效,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6. 压力过大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进宇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高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经常熬夜时,人体生物钟可能会被打乱,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和血糖升高,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做到这5点
有助于逆转斑块
如何消除或逆转斑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教授曾在公众号刊文给出了5个具体建议:
1. 及早干预
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但年龄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因此,若能在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并在早期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比如控制过高的体重、调节升高的血压和血脂等,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关重要。
2. 调控血脂
血脂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加速器”。了解血脂水平,尽早发现异常,积极调控,可有效延缓斑块的进展。
3. 平稳血压
收缩压升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血压,应该尽量严格把控,把血压降低到120/80毫米汞柱以下,比130/80毫米汞柱的血管获益更大。
4. 远离烟草
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才能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血管的损害。另外,控制饮酒、健康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措施。
5. 定期检测
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大。可以说,纤维蛋白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风向标”。
因此,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保护血管健康,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