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追“三国”时,我们在追什么

文摘   2024-11-21 18:19   北京  

⬆️ 点击上方🎧开启畅听体验

11月21日是世界电视日。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休闲娱乐的重要媒介。新闻时事、精彩赛事、文化艺术……特别是精彩纷呈的电视剧,陪伴我们度过无数快乐时光,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难忘回忆。



20世纪80年代,由中央电视台开启的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1994年,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引发社会各界和亿万电视观众的热切关注。史诗般的恢弘巨制,不仅成功展现了原著精髓和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也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活、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94版《三国演义》的成功,绝不止于超高的收视率和海内外观众的良好口碑。首次完成对该巨著的完整影像呈现、实行总导演制、建造拍摄基地、为剧中主要角色撰写人物曲……在那个电视剧产业奋力起跑的年代,主创团队通过创新思维实现创意突破,打造了开创性、引领性的精品力作,实现了广泛的海内外传播。



30年过去,老剧常青,人气不减。如今,94版《三国演义》又创造了一个纪录:某视频网站上,诸葛亮去世的“秋风五丈原”一集中,网友在线弹幕数量超过870万,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史上单集弹幕数量之最。剧集对忠义、勇武、智慧的歌颂,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激发了观众的文化自豪感。可以说,94版《三国演义》的成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在前,后来者更应创新不止,前行不辍。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佳作频出,“大剧看总台”已成为行业风向标,更是总台高质量发展的品质追求。《人世间》《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等一批“总台出品”“总台策划”的电视剧精品不断。近日,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公示,总台播出的电视剧表现亮眼,《繁花》《城中之城》《问苍茫》《三体》《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县委大院》《我的阿勒泰》等优秀作品纷纷入选。几十年来,电视工作者不断创新、精进不止,为广大观众奉献了无数精品佳作和美好瞬间。



30年了,当我们追“三国”时,我们在追什么?是经典台词?不可替代的人物?抑或某一个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场景?重温经典,我们得以感悟传统文化不断绽放创新之花——


94版《三国演义》

难以超越的“神作”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三国故事是历史文化意蕴丰富、影响深远的文化资源之一。从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到戏曲舞台上久唱不衰的三国剧目,三国故事已经深刻嵌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正是取材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自此,三国题材与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便密不可分。


近几十年,三国故事在影视领域热点作品层出不穷。其中,94版《三国演义》无疑是经典之一。1994年,《三国演义》在CCTV-1首播,当天收视率就达到46.7%。该剧拍摄的时代,是工匠精神处处闪光的时代。84集,5年制作,3年拍摄,总投资达到1.7亿元人民币,其中近1亿元用于建造拍摄基地,7000万元直接投入拍摄。



《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多年前接受《中国电视报》采访时表示,拍摄之初,他曾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总导演制,集中全国优秀的电视剧导演,分组拍摄;二是建设影视城,剧组不用再辗转各地,拍摄完成后还可以推动旅游业发展。这些都说明,电视产业在这一时期已经趋于成熟,体制也越来越完善。而秉持工匠精神拍出的94版《三国演义》,即使30年过去,仍是三国题材剧难以超越的“神作”。


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

寻找新切口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解读、阐释、利用与再创造,必然要满足时代需要,打上鲜明时代烙印。94版《三国演义》保留原著对忠义、勇武、智慧的歌颂,内容经过提炼、扬弃和转化,体现出现代价值。其之后,得益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影视产业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的强大支撑,国内又涌现出许多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新《三国》《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等电视剧,《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赤壁》《关云长》等电影。



如何能在大众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里,寻找新的切口,成为这一时期创作者的共同命题。为求创新,很多故事的主角,从以刘关张、诸葛亮等为主,变成了那段历史中的任意一个人。《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讲述汉献帝与同道携手试图振兴汉室的故事,《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讲述了名将赵云的传奇一生……



2022年,以三国为背景的电视剧《风起陇西》在CCTV-8播出,从创作层面上看,其尝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构历史的视角。剧中,时代的变化在无数小人物的选择下发生,故事从“失街亭”开始,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就是一封情报的误传,故事线由此落到几位“间谍”身上。“三国”和“谍战”元素的嫁接,在以往的三国题材剧中并不常见,而观照普通小人物更能引起当下普通观众的角色代入与情感共鸣。


三国题材剧

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从94版《三国演义》到2010年的新《三国》,再到2022年的《风起陇西》……30年来,三国题材剧百花齐放。这些作品或正说或演义,或鸿篇巨制或微视角切入,丰富多彩。它们帮助观众了解大历史,窥见小人物,徜徉传统文化资源宝库,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中国电视报》美编申建军用油画还原电视剧《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经典画面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具有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对三国历史进行解读阐释、重述重构而形成的三国故事,寄托着人民大众最为朴素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一代代影视创作者,从传统文化精华处钩沉发微,寻找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共通点,不断致敬经典,创作出一系列精品力作。正因为如此,从匠心到创新,三国题材剧正走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94版《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荡气回肠,岁月带不走的何止一个个经典角色,还有一部部镌刻在老百姓心中的文艺精品。




监制/刘征 王茂华

主编/韩平 孙莲莲

编辑/王莺歌 匡雪


更多精彩

“如果我写家乡”主题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马上点击参与,用文字让你的家乡发光~

👇🏻👇🏻👇🏻


中国电视报
《中国电视报》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唯一一份发行覆盖全国的国家级电视报,以宣传推介总台节目为宗旨,是国内广播影视报刊中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全国广电报刊中发行量最大、全国周报发行量第一,同时也是全国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