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重塑山水新底色 绘就生态新画卷

文摘   2024-11-15 15:53   宁夏  

生机盎然的石嘴山市,既有江南的婉约,也有西北的豪迈,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近年来,石嘴山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示范市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的征程中夯实生态支撑。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距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区2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浅山区,曾是风吹砂砾跑的戈壁。如今,一片新生林地在此成长,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一排排火炬树错落有致。“这些在石头窝里成活的树,别看树龄只有3年,现在胸径已经比较粗壮了,绝大部分长到了2米高。”惠农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叶伟说。

贺兰山东麓焕发新生机。

石嘴山市西依巍巍贺兰山,东临九曲黄河,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节点、生态通道。全力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发出以来,石嘴山市抢抓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及“三北”工程全覆盖的优势和机遇,扛牢荒漠化防治核心片区和前沿阵地的责任使命,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奋力书写新时代防沙治沙新篇章。

纲举目张,高位谋篇布局。石嘴山市树牢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坚持精耕细作、守正创新,巩固“四水四定”成果,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强化顶层设计,发布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把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石嘴山战役作为首要内容安排部署,谋划提出“1+4+7”工作思路,聚焦河东沙地防沙治沙系统治理等四大分区,全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等七大工程,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筑牢根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与吴忠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庆阳市政府签署《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构建4省区5市14旗(县)同向发力的新格局。

锚定“两高两新”定位,石嘴山市聚焦河东沙地防沙治沙系统治理、贺兰山东麓石嘴山段荒漠化综合治理、平原灌区绿网绿廊绿道修复提升治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四大分区,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河东沙地系统治理、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文旅产业发展七大工程建设为引领,合力加快推进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

今年全市围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43万亩,采用刷状网绳式草方格等新技术、新模式,完成扎设草方格1.3万亩,采用灌木高效水钻技术植苗3000亩,通过点播灌木种子和飞播草籽完成2.6万亩沙化土地治理,栽植各类苗木600余万株。

位于平罗县高仁乡的宁夏杉阳新 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电站项目,鱼鳞式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汇成一片“蓝色海洋”。光伏板下方,沙生植物茁壮生长。“光伏组件吸收了大部分光照,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降低了风速,有利于板下植物扎根生长。”光伏电站工作人员马翔宇说,项目每年发电2.3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吨左右。光伏电站不仅解决了电能生产时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具备防风固沙、减少蒸发、涵养水分的作用,让项目区有了绿色,开启了光伏治沙的新模式。石嘴山市推动光伏治沙打造“经济绿洲”,已建成平罗县2万亩光伏发电产业群,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循环发展模式,实现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
青黛作屏贺兰山

贺兰山山脚腹地,天工巧匠的细腻笔触与远处的黄河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云雾缭绕似轻纱,山峦壮丽若仙境。近日,记者来到贺兰山东麓大水沟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区、贺兰山韭菜沟生态保护区、石炭井大磴沟生态治理区,但见塞上煤城已发生绿色蝶变。

贺兰山东麓碧水长流。

重塑山水新底色,绘就生态新画卷。贺兰山东麓石嘴山段,如今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着生命力。

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街道居民62岁的葛义红说起曾经的石炭井,仍记忆犹新。“这两年生态治理成效逐渐显现,石炭井矿区有了新变化,不少久居深山的动物下山了。”葛义红一边说着,一边不时向山上眺望。

贺兰山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三区四带”的重要组成单元,巍峨高峻的山势,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挡了腾格里沙漠东移、乌兰布和沙漠南下、毛乌素沙地西进,成就了“塞上江南”平原,被宁夏人民亲切地称为“父亲山”。

2017年,石嘴山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再野化”等国际前沿理念为指引,把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先导工程,全面退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点。通过渣台削坡降级、采坑回填等措施,依山就势重塑地形地貌;通过高陡边坡截排水、沟道疏浚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飞播点播草籽,恢复原生植被,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区域推进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林建设,增强区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先后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4个,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46.8平方公里,植树造林14.68万亩,播撒草籽101平方公里。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随着保护区外围45处治理点整治不断深化,贺兰山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主要野生动物岩羊种群达到5万只,马鹿种群超过3000头,四合木等野生植物生长范围不断扩延。利用遗留工业遗址和废弃矿坑打造石炭井工业文旅小镇、大磴沟生态修复示范区等“旅游+生态修复”项目。依托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贺兰山下龙泉村年游客接待量达106.4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5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120万元。

事不避难,久久为功。2020年以来,石嘴山市对约85%不适宜人工栽植林木的治理区域,采取封堵进出通道、禁止人类活动、雨季播撒草籽等措施,促进自然恢复、增加林草植被,自然恢复面积124平方公里。对302、303省道沿线主要节点和已整治的渣台约22平方公里实施人工生态修复,推动贺兰山生态环境全面好转、持续巩固提升。

石嘴山市采用刷状网绳式草方格等新技术治理沙地。

围绕《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0—2025年)》,坚持自然保护区、生态关联区、生态延伸区梯次推进的思路,压茬推进项目实施,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沟道防洪治理及生态建设、贺兰山东麓绿道绿廊绿网建设、国土综合整治及湿地修复、生态产业培育发展5大工程,实施14个项目,开工建设98个子项目,完成国土综合整治2.4万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2.7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万亩,营造林23.9万亩,其中,新增造林13.6万亩。

特别是2021年以来,结合山林权改革,积极探索“政府规划主导+干部义务植树+企业划片认育+社会力量参与”的造林绿化模式,在石炭井大磴沟、平罗县崇岗镇、大武口区长胜街道、经开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5.29万亩。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如今的石嘴山市,天更蓝、水更清,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越画越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7年多来的接续攻坚,绿化贺兰山、建设大生态、守护碧水长流、留住鸟语花香的共识广泛凝聚,全市已调查监测到陆生野生动物29目81科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0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254种。

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将贺兰山清理整治作为落实“两山论”的典型给予充分肯定,并以督查通报予以表扬;2021年,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列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推荐的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发布。2023年4月,石嘴山市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经验在自然资源部举办的4.25“世界地球日”福州主会场做经验交流发言;2023年10月10日,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项目。

一山宁而万物生。贺兰山这座巍峨山脉,正见证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景。
灰鹤集结 鸿雁过境

10月23日,阳光明媚。石嘴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小组带记者去惠农区红柳园林场追踪灰鹤。

汽车驶入滨河大道左拐进入土路,这条路坑坑洼洼,陈小组在前面骑摩托车带路。天空湛蓝,不远处传来灰鹤清脆的鸣叫声。没走多远,就看到灰鹤在蓝天上排成“人”字飞翔,边飞翔边鸣叫,随后抖动翅膀落在河滩中。

一行人又往河边走了1公里,顺着灰鹤的鸣叫声往滩涂眺望,只见数百只灰鹤扎堆在一起,陈小组用有放大功能的无人机长焦拍摄,这样既不打扰灰鹤的生活,又能拍到它们优美的身姿……

作为一名摄影家,陈小组多年来倾心拍摄灰鹤。“寻灰鹤,找小组”,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他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石嘴山市地处我国三大候鸟迁徙线的东亚—澳大利亚和中亚两条迁徙线上,是重要的候鸟集群停歇地和迁徙中转站。近年来,该市以“一河一山两湖”为重点,全面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系统、重点生态廊道、重点河湖滩地保护修复,以银河湾、天河湾为主的黄河湿地以及星海湖、简泉湖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及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迁徙留居石嘴山市的候鸟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的6000多只灰鹤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相聚黄河湿地栖息越冬。

实时监测、拍照识禽,助力“鸟口普查”……近期,石嘴山市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基本建设完成,随着野生鸟类智慧监测平台进一步补充完善,该市对野生鸟类的保护管理又添科技助力。

飞鸟翔集。


在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科研宣教基地,记者通过石嘴山市野生鸟类智慧监测平台,看到来自星海湖、天河湾、银河湾等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集中分布区的实时监测情况。其中,部分画面出现了鸬鹚等野生鸟类的身影。“全市已建设野生鸟类智慧监测平台3个,通过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到野生鸟类的活动情况,动态捕捉到鸟类影像,并且通过后台的鸟类识别软件,识别被监测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石嘴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李浩介绍。

石嘴山市政协委员芦有碳介绍,石嘴山市紧靠黄河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貌特征,成就了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既包括在黄河湿地繁殖的鸟类,也包括越冬候鸟、过境鸟类,尤其是栖息越冬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豆雁、天鹅等。每年春秋两季,数万只候鸟过境石嘴山市,停留觅食歇息或是越冬栖息。丰富的候鸟资源、珍稀濒危候鸟物种,呈现出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为石嘴山市增添了灵动的生态新元素,成为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休憩的灰鹤。(图片均由石嘴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在重视野生鸟类资源保护的同时,对候鸟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生态利用方面还探索得不够,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建议选划候鸟保护地,支持候鸟研究项目,摸清全市黄河湿地的候鸟栖息规律,实施严格保护。建设护鸟观鸟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集生态修复、候鸟保护、自然教育、观鸟旅游于一体的候鸟保护与生态利用示范点。充分挖掘候鸟资源潜力,创造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芦有碳说。

平罗县黄河湿地绵延20公里,面积约10万亩,在黄河防护林带基础上,建设了平罗县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内有天然红柳林5万亩、野生动物资源59科236种、植物资源62科268种。根据近几年监测,黄河平罗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4月上旬,有300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灰鹤迁徙而来居留过冬,同时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灰雁、豆雁及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和白尾海雕冬季伴留越冬。夏秋季,赤麻鸭、斑嘴鸭和黑翅长腿鹬数量也达5000余只。石嘴山市文艺名家岳昌鸿在《鸣翔于河谷》写道:灰鹤集结,鸿雁过境,一条河由南往北,孤单,寂静,无为。两岸的众生与河相依相偎,草籽谷物无处不在,俊鸟隐于草泽,往事在一条河里盛放……

来源:宁夏日报

编辑:刘泽敏

责任编辑:王刚

新闻热线:0952-6016570

电子邮箱:Xwzx6016570@163.com



平罗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



平罗发布
发布平罗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