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绿动青神 谱写生态产业新篇章

政务   2024-11-04 19:20   四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神县,享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美誉,正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诠释着绿色产业的深刻内涵。这里,每一根竹子都承载着温暖的情怀,每一缕竹韵都流淌着绿色的诗意。

青神的竹,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奋进,也是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尊重。它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谱写了产业发展新篇章。

绿意盎然

打造亮丽竹林风景线

驱车沿着蜿蜒的“四好农村路”,来到瑞峰镇天池村。眼前,一片片竹海翠绿盎然、长势喜人。微风轻拂,竹叶婆娑起舞,发出沙沙声响。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置身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宁静与祥和。不远处,村民李开明正细心地查看竹林土壤的湿度,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

“土壤湿度对竹林生长至关重要,是近期管护的重要任务。”李开明告诉记者,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决定种植竹子。如今已拥有400余亩的竹林,成为了当地最早的种竹大户。

“我们种植的竹子管护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抗虫害能力强、纤维品质优,是竹企业的优质原料来源。”李开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竹产业的自豪与期待。他感慨地说,这几年他见证并享受到了竹生态带来的红利,每年通过卖竹笋和竹原料,能有可观的收入。

天池村在竹产业的推动下,不仅为当地增添了绿意,更为村民带来了财富。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带动农户与当地竹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如今的天池村,满目翠绿,萤栖竹绕,吸引了敏感的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骄傲。

“放心不下萤火虫,总想着去看看。”每年三四月份,天池村村民郑开春都会忙碌到后半夜。他不仅是瑞峰镇乡村治理的一名“片长”,更是天池村竹海萤光驿站的一名志愿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竹林和萤火虫,也提醒着大家文明观萤。

“一年比一年好,年收入从原来的一两万元变成现在的十多万元。”天池村村民吴勤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每年观萤季是他和家人最忙碌的时候。在他看来,竹产业不仅让家乡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也让大家更愿意保护竹林。如今的山更绿了,水也更清了,他们过上了城里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如今,像郑开春、吴勤一样,天池村的村民们见证了青神县厚植生态本底带来的变化:村里的夜经济逐渐火了起来,游客人数、旅游收入、集体经济都在逐年上涨。村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良好生态环境的滋养下,青神县的萤火虫栖息地从11处增加到52处,萤火虫数量达上亿只。县域内共发现萤火虫12种,其中1种新发现的珍稀品种被命名为“青神萤”。

在青神,被悉心守护的点点萤光和片片竹海,成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希望。竹产业不仅让家乡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也成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抓手。青神县已建成“竹里”系列主题公园13个,打造竹林风景线150公里,竹林面积达2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48.8%。

技艺精湛

发展传承非遗文化

在青神,竹子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竹里萤光”,更为青神竹编这一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走进中国竹艺城精品馆,一幅名为《苦乐清凉》的竹编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让人印象深刻。

“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我们始终秉持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精心打造了如花鸟虫鱼、瓜果菜蔬等乡间风情系列,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喜爱。”青神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介绍道,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竹编艺术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美丽乡村人民绿色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状态。

《苦乐清凉》作品选用了青神特有的粉单竹,经过刮青、分块、三防处理、染色分丝等80多道工序的精细处理,最终制成了不腐、不蛀、不折、不裂的优质竹丝。在染色环节,陈云华大师及其团队采用了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了竹丝串色、跑色以及过渡色难以把握的难题。他们运用染、揉、描、固四种专业用色方法,历时45天,完成了这幅作品。

青神竹编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遐迩。竹编匠人们在经纬交织间,不仅坚守和传承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通过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竹编家具等系列,以及超过2000种的产品种类,赋予了竹子全新的生命形态。这些带有青神标签的竹编制品,漂洋过海,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陈云华表示:“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精湛竹编艺术的展示,更是对竹制品环保价值的广泛传播。竹制品具有耐用、易降解等特点,是降低塑料污染、保护环境的优选材料。”

如今,在“中国竹编第一村”兰沟村,正涌动着绿色低碳环保的浪潮。陈云华、殷超、张德明等竹编大师不仅探索出了平面竹编编织工艺,还研发出瓷胎竹编、仿真竹编等一系列竹编制品。眼下,他们正紧锣密鼓地创新系列作品,为即将到来的竹博会做准备,旨在向世界展示青神竹编的绿色、低碳魅力。

“青神竹编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力量。”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营销合作部部长冯刚说道。

环保实用

上新“以竹代塑”新场景

随着国家“以竹代塑”战略的加速推进,多样化的“以竹代塑”应用场景,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青神正努力成为这一绿色革命的先行者。

在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一条条生产线正繁忙运转。这是青神县抢抓“以竹代塑”机遇,和高校联合创新研发的竹保青生产线。

竹保青技术,一项将竹子青色锁定在竹材产品表皮的专利技术,正是这里的核心。这项食品级竹保青技术的突破,得益于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的持续创新,它有效解决了新鲜竹材及带青竹制品易变色的难题。

这些竹筷,取材自三至五年的优质毛竹,其材质坚硬、生长迅速、资源丰富,是制作筷子的理想材料。它们被赋予了“三味一箸”的美名,寓意着人生味、烟火味、美学味,既保留了竹筷的原始韵味,又增添了时尚与实用的元素。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创新,成功研发出食品级竹保青技术。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延长了竹材产品的使用寿命,更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与环保价值,为‘以竹代塑’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青神国际竹艺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泽辉说道。

在青神县竹里院子,竹元素无处不在,营造出一种闲适安逸的氛围。这里,竹居、竹境、竹食等生活场景与绿色环保理念相得益彰,成为青神在“以竹代塑”绿色理念下文旅融合的新探索。

“这些餐具,看似简单普通,却极大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使用起来,手感、质感都很不错,非常好。”走进餐厅,竹筷、竹勺、竹纸、竹杯、可降解竹餐盒、竹制吸管等竹制品琳琅满目,它们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塑料制品的使用,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用餐体验。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里院子的室内家居,由环保生态的原竹与竹板材精心打造,提升了家居环境的格调与品质。国家级非遗竹编的巧妙点缀,更是让整个院子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游客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青神竹编,不仅是传统艺术,更是绿色产业。在“以竹代塑”的推动下,青神县的竹制品,以其自然之美、实用之便、环保之优,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了文化传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竹景观、竹文创产品、竹林康养体验、竹艺研学之旅……青神县正以丰富的创新实践,积极打造“以竹代塑”文旅新场景,推动竹制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竹,已成为青神的绿色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未来,青神将继续发挥竹资源优势,秉持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努力从全竹利用向全竹应用迈进,探索更多“以竹代塑”的应用场景,让“青神竹韵”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中国改革网、青神发布



往期精彩回顾


共青团中央等十一部委联合印发《“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方案(2024—2028年)》

排污单位新增排放口适用哪条规定?

东坡岛体育公园进度刷新!明年1月和你见面哦~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眉山生态环境
眉山市生态环境局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权威消息,普及环保知识,凝聚公众共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