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东风拂面寒冰解 静待春始万物生

教育   2025-02-03 20:23   内蒙古  

内蒙古民族大学团声入微

公众号ID:nmdtw1958

关注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节气简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交节。这一节气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象征着新的生长周期的启动和万物复苏的希望。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物候现象


万物更生,新岁开启 

中国古代一些著作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后的第一个五日,东风开始吹拂,带来温暖的气息,大地开始解冻。东方在五行中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因此东风解冻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开始苏醒。

二候蜇虫始振

第二个五日,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回升,冬眠的虫类开始在洞中苏醒。虽然它们尚未完全出动,但已经开始在洞中活动,预示着春天的生机逐渐旺盛。

三候鱼陟负冰

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因为水底气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可能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这标志着春天已经到来,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逐渐活跃。


“立春一年端”的后半句是什么?

种地早盘算

点击显示答案


“立春雨水到”的后半句是什么?

早起晚睡觉

点击显示答案




传统习俗


 咬春 

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打春牛

又叫“鞭春牛”,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糊春牛

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迎春

为了迎春,人们会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游春、报春

迎春活动之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着“春牛”,边走边舞,锣鼓喧天,煞是壮观。按照传统风俗,春场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色彩旗,站在报春台上开始报春。第一报“风调雨顺”,第二报 “五谷丰登”,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同声呼应。

图文来源于网络

海报:李清越

排版:王   馨

责编:王熙友

审核:苑子玉

内蒙古民族大学团声入微
这里是共青团内蒙古民族大学委员会公众平台,展现青年风采,传播青年正能量,新媒体运营中心一直与您同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