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穿行在准格尔旗的山峁上,纳日松镇映入眼帘,万家灯火点亮了暮色中的小镇。还记得它旧时的模样,一条河、一道街、一片又一片的平房、沿河岸的庄稼地,赶集市的人群热闹拥挤,周边村子里的人在小镇上来来往往,镇子里的门市部、小商贩摊一家挨着一家,这片黄土地朴实、厚重,它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
如今,曾经贫穷落后的小镇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座宝藏小镇,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好多村里人搬去了城里,还有好多人选择留下,在小镇里购置一处宽敞的院子,种菜、养花、晒太阳。
我们穿过狭长的街道、高高矮矮的院墙、一处又一处的院落,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摆,院子里旺火堆燃烧后的灰烬在诉说着“年”的故事,烟囱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一缕缕地飘向远方,熟悉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我牵着孩子的手拐入巷子,穿过砖瓦墙堆砌的那条窄窄的通道,来到了大伯家,一座拐角里的小院子。屋檐下挑着两盏红灯笼,院子里的杂物码放整齐,玻璃窗里人影绰绰,推开门,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亲切温暖。茶几上的凉菜有自制皮冻、卤肉、油炸花生米、豆芽……
顺着街道行走,转个弯便来到大姨家。等我们推门而入的那一刻,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饭菜,猪骨头烩酸菜、炖羊肉、红烧肉,大姨在厨房里忙前忙后,一会儿添一勺菜、一会儿舀一块肉,尝一块儿酥鸡,塞一个肉丸子,又吃撑了……
一脚油门的功夫,驶入移民区的小巷子。巷子里红红的灯笼在夜色中一盏连着一盏,火红的灯笼点燃了夜色中的小巷。二舅家在巷子的深处,远远望去,巷子在红灯笼的掩映下幽深、静谧,不知谁家院子里偶尔传来几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返程时,二舅妈塞给母亲一颗最大个儿的南瓜……
小镇不大,邻里间隔着一堵墙,跨过一道门,便可以拉家常、聊琐碎。母亲和小镇里的女人们一样,每到年关忙个不停。炸糕圈,甜甜软软的糕圈一串儿又一串儿地串在筷子上,散发着扑鼻的香味儿,惹得嘴馋的孩子随手拿一个放进嘴巴。最喜欢烟囱里升腾而起的炊烟,灶台上冒出的热气腾腾,那是生活的气息在涓涓流淌。
曾经我们奔跑在小镇的街头巷尾,点燃院子里的旺火堆,穿梭在小镇的角角落落。转眼间我们离开小镇已有十余年,小镇的年味儿依旧让人回味无穷。
▼
更多新闻,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