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黄国虎:立在潮头的中药材产业“弄潮儿”

文摘   2024-10-28 17:47   云南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汉子,经过艰苦奋斗20多年,成了龙山镇中药材种植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就是龙山镇尹兆场村黄国虎,人们对他的评价很多:重楼老板、中药材大佬、农民企业家……而我认为,他更是这个乡村发展浪潮里敢于“弄潮”的“先行者”,是永不懈怠、不断探索的“冒险家”,让我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去感受这份迸发自贫困山区的热血精神。






01

敢想敢干,”拓荒“前行






黄国虎出生于1984年,龙山镇尹兆场村人,小学学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他的家境贫寒,10多岁就开始研究野生石斛,一方面是为了谋生,另一方面是兴趣,从小喜欢捣鼓石斛的他和中药材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县委、县政府把石斛产业作为农业“422”工程中的一项亿元产业来培植,成立了龙陵县石斛研究所、龙陵石斛协会、组建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等,黄国虎嗅到了商机,当时的石斛产业领域还是一片“荒原”,大面积种植石斛的人寥寥无几,思来想去后,他决定“拓荒”前行,说干就干,他和亲朋好友借来12万元,和朋友合资在茅草坪建设了一个18亩的石斛种植基地并开始种植紫皮石斛,但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没有那么容易,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当,第一批投资血本无归,由于大家的家庭情况都比较困难,与他合作的朋友们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并将基地以24万元的价格转给他,他接下了基地,同时也变得一贫如洗。“拓荒”并不容易,但放弃不是他的个性,重整行装再出发,他开始了技术领域的“拓荒”,那个时候人工种植石斛的屈指可数,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以借鉴的经验、技术并不多,都得靠自己摸索,黄国虎的智慧和耐心在这个时候显现了出来,他想到了对比种植的方法来摸索种植技术,他把一块地分成无数小块,每块地都用不同的种植方法,通过对比石斛的长势来选择出最合适的方式,最终,他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2009年底,他的智慧和辛劳获得了第一次回报,他的紫皮石斛为他带来了48万元的收益,2010年的时候收益达到了128万元,2016年,为了扩大规模,他在河头村建设了一个80亩中药材基地,他成为方圆百里中第一个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的农民,也是第一个自主探索出各类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土专家”,算是真正地走在了这个行业的潮头。





02

洞悉规律,转型蝶变






从黄国虎种植第一批石斛至今已经有16年,现在他的中药材基地已经扩大到200亩,里面种植了重楼、黄精、珍虫石斛、毛慈菇、红珠石斛、冰球子等9种中药材,年产值已经达到了2000余万元,而早些年“陪他发家”的紫皮石斛已经没了踪影,这正是黄国虎成功的关键秘诀——转型很快。在中药材市场走向上,一个产业是否即将达到饱和,产品价格是否会下跌,他都能精准预判。2010年他的紫皮石斛产业正如日中天,但他已经意识到随着种植的人变多,紫皮石斛价格可能会走低,单发展一种产业也顶不住市场冲击,所以他引入了其他中药材,采取间套种植、以短养长的模式,实现“多条腿走路”。他最先引入的是麻黄重楼,随后的几年里,他慢慢地探索种植了珍虫石斛、黄精等中药材,2016年完全淘汰了紫皮石斛,2018年,他引入了冰球子以及价格高昂、种植稀少的红珠石斛,2024引入了毛慈菇。对于即将“走下坡路”的产业,他没有过多“留恋”,快刀斩乱麻,及时淘汰,并替换上新产业,这套模式让他的中药材产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

而能够如此精准预判市场走向,又得益于他的第二个秘诀——敢于“走出去”。发展产业不能“闭门造车”,市场和行情更不是在基地里转悠两圈就能看到,黄国虎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想要搞好他的产业需得到“远方”看看,从最初外出考察时的到处碰壁到现如今的轻车熟路,这16年来,他去过许多地方,省内的有文山、丽江、昆明等,省外的有四川、贵州、山西等,考察过的基地、园区、公司数不胜数,每到一个地方,他从未“走马观花”,而是真正脚踏实地、认真学习,他说,近几年来,他每年都要出去考察15次左右,看技术、看市场、看行情,才做到了与时代接轨、与市场接轨,所以他的产业总是蒸蒸日上。



03

克服万难,破浪前行






黄国虎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在第一批石斛种植失败的时候,他的生活也随之跌入了低谷,他分享过一个往事:在他和亲朋好友借钱接下24万元的基地后,他的兜里仅有100块钱,有次孩子生病到芒市住院,他连押金都交不上,又回到村里找人借;而家人的生活也很清贫,孩子赶集时候想买点零食玩具,他也拿不出钱买……个中辛酸与滋味恐怕只有他懂。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他遭遇的大风大浪也不少,种植失败、市场冲击等问题时不时困扰着他,但困难是不可怕的,因为他有克服万难的勇气。2010年引入麻黄重楼后,由于种植不当导致亏损18万元,后来他从这一批石斛里面选出几株品质好的一代接一代地培育,终于培育出了品质好、产量高的重楼,他把它称作“虎头重楼”并一直种植到现在,年产值已达到70万元;2016年在河头建基地时由于经验不足、协调不到位导致灌溉用水跟不上,直接亏损8万元,他四处奔波,到家家户户走访与群众商量,找到了合理办法,让基地顺利建了起来;2023年他尝试大规模种植冰球子因为管理不当“全军覆没”,损失180万元,但他看好冰球子的市场,今年他从头来过,在技术、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改良,找到了门路,现在他的30亩冰球子已经下地,只待开花结果……乱云飞渡仍从容,这是他的定力,他总能从挫折中不断奋起,于坎坷中砥砺奋斗,在艰险中破浪前行。




04

激情犹在,逐梦不停






黄国虎在中药材行业上一路“狂奔”,早已将许多人甩在身后,他的财富也足够他和家人锦衣玉食过好一生,但黄国虎没有“躺平”,他的激情犹在,对中药材行业的热情丝毫不减。他说: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事情,我还不到停下来的时候。对于他的基地,他总是侃侃而谈,他说基地里每年都要招几百工人,每年工人工资都到60多万元,他的规模还在扩大,他的产业还要向上,他还要带动就业。谈到他的产业,他总是激情澎湃,他说他的黄精、珍虫石斛、重楼产业正在收缩,而冰球子、毛慈菇、红珠石斛的规模正在扩大,他又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他的理想是什么难以具体描述,但做大做强、创造辉煌是他正在努力的事情,现在的他浑身是劲,活脱脱一个“拼命三郎”,我们看不到他停下来的势头,甚至看不到他“歇一歇”的想法,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05

朴实无华,初心如磐






如今,黄国虎已经是身家千万的企业家,但与他接触和交谈时,总会发现,他的着装朴实、言谈温和、平易近人,他没有失去“本色”,在左邻右舍眼中,他仍是那位乐于分享的“老熟人”“老朋友”,平时有种植方面的问题请教他,他总是不吝赐教,把经验分享出来。在他产业初有成效的时候,他就开始约着亲朋好友们一起做,希望能够带着大家富起来,到现在已有15人入股他的公司,和他一起迈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在招工人的时候他更倾向于招收入困难的群众,只为帮助解决就业难题,带动群众增收;他很乐于帮助和他一样有想法、有胆识、能折腾的“老乡”,自己出苗、出技术带动尹兆场村的12户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他也奔赴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村里有集体活动、志愿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捐资助学的活动他也常常出钱出力。他说他来自农村、长在农村、成功在农村,所以他的心在农村,未来还会在农村继续谱写他的人生篇章!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黄国虎这样敢于“弄潮”又兼具“弄潮”智慧的人,或许能够成为正在迷茫的农村创业者们的榜样,英雄不问出处,成功的故事由千千万万人民创造,农村是一片热土,在农村也能大有所为,希望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能够破壁出圈,像黄国虎一样,不等不靠,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弄潮”精神为乡村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用大智慧、大气魄、大定力去推动乡村大发展!






-END-

作者 | 余素花

编辑 | 濮永娣

编审 | 杨艳波
投稿热线:lszzhbgs@163.com

跨越龙山
及时发布各类党务、政务信息、文化活动、工作动态、政策指南,提供业务流程指南,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