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福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12月5—7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邵武市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首席顾问方华,应邀到邵武开展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第四轮推进活动。
总体部署 协同推进
12月5日上午,在市教师进修学校报告厅,方华主任为大家指出本轮推进活动的重点,强调了邵武市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中实验校和项目校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实验校在专家指导下多维并进,在全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中起综合示范作用;各项目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自选一个项目为切入口,带动学校发展。同时,要牢牢把握三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即:综合改革的目标、围绕目标所定的内容以及所采取的策略、三年后呈现的成效。
随后,为与会人员作了《教育生态构建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的精彩讲座。讲座围绕教育生态构建的价值逻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导向和实践探索这三方面阐述。点明任何事物都有价值与立场的逻辑,而教育生态构建的价值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协同育人的保障,也是教育治理的目标。而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是基于育人的目标、内容、方式、资源和评价等方面出发,无论在教育策略、过程、范畴,还是在资源、能力和效果上都是“分工不分家”的育人共同体,在实践中要从基础性与常态化、小切口与小群体、多样性与持续性、展示性与成果性等多种策略上进行不懈探索。
入校问诊 精准把脉
5日下午,方华主任在实小新天地分校,实地观摩了该校半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听取了何道龙校长所作《活力校园,育见未来》的报告,肯定了新天地分校以体育为突破口,以大课间为切入点,实现五育融合,用体育撬动学校教育的可行性。同时,对汇报方案的提法和策略思维作了细致的指导。一是讲明“五育融合”的关键是要培养完整而健康的人,学校教育要运用以某项为主,融入其他的导向思维,来确立相应目标与内容。二是学校在构建以人的文化场为内核的基本面上,要明白维护社会运行的秩序与规范、各教育机构的文化传承、不同群体的立场与价值观等,这些隐性因素都要结合事物的具象化和可操作化。三是指导拟定行动方案的逻辑思维,要以面对客观性问题的背景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目标,最后做出以内容与策略为主的可行性方案,系统地在各要素之间建立相互间的关联。并强调了实现目标的“三通道”:一要建立由制度与流程相匹配的支撑机制;二要分层分类做好团队建设;三要构建与时俱进的对应课程。
6日,六中和昭阳小学两所实验校的班子成员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大家以友邻互助的思维审视对方和审视自己,碰撞出在实验区建设中相应价值,实现自我成长。
两校人员相互听取了各项目内容条块负责人汇报后,对相应项目方案内容开展互相询疑、析评,此举促进了目标的清晰化和内容的明了化。会上,谢剑锋副局长强调,要进一步细化项目目标,明确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举措的细化与创新做到内容上的“加减法”,同时在项目行动中要处理好“减负”与“增效”、“守正”与“创新”、“里子”与“面子”的关系。
最后,方华主任指出两所实验校在本轮活动中各自采取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引导大家明确了综合改革的四个问题:一是常规在改革中的根本和底线地位;二是两校下阶段的任务是实现“减负不减效”,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目的;三是以不断完善行动方案为抓手,促进全体成员提升认知,找出真问题,变“你要改”为“我们一起改”的设计意图;四是行动中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做到先难后易、先慢后快,不可急于求成。
方华主任在指导中,以随和的口吻、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让大家进一步明晰了我市综合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学到了从目标出发的策略思维,大家受益颇多。
现场互动 答疑解惑
在多场互动活动中,方华主任为大家现场答疑。针对家长对学校一些工作的误解,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做好家校沟通,学校主动联系家长,了解其诉求,共同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引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他们了解学校,消除误解。面对当前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等教育热点,方主任指点大家要在紧抓教育质量提升的初心不动摇的基础上,去探索当前热点问题这一社会发展的进阶式要求,万万不可丢了根本而去随波逐流。
关注成长 思维引领
在名校长成长工作坊活动中,方华主任为邵武市名校长后备人员专门开设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维向度和路径》的讲座。他分析了作为客观存在的人文和自然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大家要认识到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变”与“不变”的因素,才能在办学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由此让大家思考校长是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并提出了校长要具备身心、知识、技能、文化、人文、逻辑和课程这七大素养的思维。中场休息期间,许多学员纷纷向方主任请教,此次培训为我市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在今后教育教学管理中指明了方向。
撰 稿丨中教股、初教股
编 辑丨何益财
初审初校丨吴佩瑶
复审复校 | 李春平
终审终校丨蔡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