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连发五篇报道,东山霸屏!

政务   2024-11-17 17:20   福建  


今天(11月17日),

新华网发表多篇文章,

聚焦报道东山谷文昌纪念园、

关帝文化产业园、

陈城镇澳角村、冲浪运动!

一起来看看!

(向上滑动查看)

东山岛上这个纪念园,初心故事催人奋进

这是谷文昌纪念馆,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1月17日电(肖和勇 刘默涵)“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网络主题活动16日走进漳州市东山县谷文昌纪念园,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一道参观园区,学习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
谷文昌纪念馆坐落在纪念园内。纪念馆通过影像资料、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根治风沙,从根本上改变东山生态环境的动人情景和不凡历程,讲述他“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感人故事。
纪念馆外,是谷文昌当年亲手建立的赤山林场。木麻黄郁郁葱葱,轻风过处,林涛阵阵。由东山县群众捐资建成的谷文昌塑像,屹立在林海间。塑像前,“绿色丰碑”四个大字闪亮醒目,直抵人心。
14年间,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战胜风沙,抗击旱涝,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改善交通,让荒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谷文昌在干部群众心里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东山百姓将谷文昌尊称为“谷公”。今天的东山,家家户户依然保留着“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习俗。每逢清明,很多人也会自发前往谷文昌纪念园祭奠缅怀。这种习俗对东山百姓来说,切切于心,相沿成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几十年来,东山县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狠下功夫。今天的东山,全岛绿化率超9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看见木麻黄,想起谷文昌。”今天的东山,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这般盛景,正是谷文昌当年的愿景。
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是谷文昌纪念园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游客在谷文昌纪念馆外拍照。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学习谷文昌感人事迹。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游客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学习谷文昌感人事迹。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谷文昌纪念园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游客前往谷文昌纪念园瞻仰谷文昌塑像(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游客在谷文昌塑像前参观瞻仰(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谷文昌纪念园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如今,万顷绿涛掩映着纪念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原文链接:万千气象看福建|东山岛上这个纪念园,初心故事催人奋进


(向上滑动查看)

“飞阅”关帝文化产业园“瞰”两岸乡愁

前来东山关帝庙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1月16日电(肖和勇 刘默涵)15日傍晚,“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漳州市东山县关帝文化产业园。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述说厚重历史,见证两岸乡愁。

关帝文化产业园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岵嵝山麓,园区占地面积420多亩,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关帝庙、“天下第一奇石”东山风动石、明代闽海抗倭重镇铜山古城、明朝大学士黄道周纪念馆、黄道周故居等自然人文景观。

东山关帝庙是关帝文化产业园的核心区。该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庙宇内装饰精美,剪瓷雕、石雕、金漆木雕、彩瓷、鎏金画等艺术瑰宝琳琅满目,集多种传统工艺于一体,被誉为“闽南建筑艺术博物馆”。

一座关帝庙,悠悠两岸情。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现全台湾及海外有近千座关帝宫庙共认东山关帝庙为香缘祖庙。近年来,东山县高度重视该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和力度,力求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同时,东山县也注重发掘和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是东山关帝庙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东山关帝庙太子亭是一座宫殿式楼亭,楼亭屋顶上的剪瓷雕图案造型生动。这是“八仙过海”造型(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关帝庙太子亭是一座宫殿式楼亭,楼亭屋顶上的剪瓷雕图案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关帝庙太子亭是一座宫殿式楼亭。楼亭屋顶上的剪瓷雕图案千姿百态,精美绝伦。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关帝庙太子亭屋顶的剪瓷雕图案,造型生动(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俯瞰视角拍摄到的关帝庙(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是关帝庙附近的黄道周故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东山风动石景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东山风动石,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东山风动石景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铜山古城的古城墙(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铜山古城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原文链接:万千气象看福建|“飞阅”关帝文化产业园“瞰”两岸乡愁

(向上滑动查看)

向海图强:这座闽南小渔村迈出共富大步伐

这是今天的富美渔村——澳角村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1月17日电(刘默涵 肖和勇)11月的东山湾刮起了风,澳角村的港湾内停满了渔船,红旗在船头迎风招展,远远望去宛若一座海上城镇。码头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三五成群,或拍照打卡,或悠闲散步,为这个古老的渔村增添了许多活力。

澳角村位于东山岛南部,三面环海。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澳角村向海图强,充分利用“海”的优势,积极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富村。

渔业革新
澳角村,并不是天生的富裕村。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澳角村被人们戏称为“天涯澳角”。
海,是澳角村赖以生存的基础。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向大海要效益,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改革开放初期,澳角村探索了一条渔业发展新路:由大队提供渔船,劳动力自愿组合,村民入股承担成本。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出海捕鱼的积极性,村民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东山县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忠说,随着渔业发展,又有两件事摆在了村民面前。一是缺乏渔港,大船靠不了岸、渔获保不了鲜、出海跑不远,渔民们只能靠“讨小海”生活。二是当时村民普遍使用木质渔船,这种船抗风抗浪能力差,存在很大隐患。
面对这些问题,澳角村的村民们没有退缩。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他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筹集资金,修建了现代化的渔港。这个渔港不仅解决了大船靠岸的问题,还配备了冷藏设施,确保渔获的新鲜度,大大提高了渔业效益。
与此同时,村民们也逐步淘汰木质渔船,换上了更为坚固耐用的钢质渔船。林华忠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6年他当选村主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带领村民前往龙海的浯屿村,参观学习如何发展钢质渔船。

这是澳角渔港一隅,钢质渔船有序停靠(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澳角村的捕捞业逐渐走上了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不仅如此,村干部还鼓励和引导村民建设鲍鱼、对虾、海带、紫菜等养殖基地,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截至目前,澳角村已拥有养殖基地128家,海洋捕捞年产值达3.3亿元,海上养殖年产值约3.7亿元。
渔村“触电”
见到澳角村村民徐玉明时,他和妻子正在清点刚收购的海鲜产品,准备寄给全国各地的买家。
“我们每天下午3点寄一批,晚上7点再寄一批,周而复始。”徐玉明说,像这样的日子,已经有十来年了。
1988年出生的徐玉明,17岁和父亲、舅舅一起出海捕鱼,这一干便是十年。2015年,徐玉明成了家。当时,淘宝和微商风潮吹进了澳角。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徐玉明决定“上岸”,利用互联网销售海产品。
“一开始并不顺利。但东山岛的海鲜品质过硬,我们靠着实打实的口碑,攒下了一批固定客源。”徐玉明数了数,这些年,陆陆续续有近5000人加了他们夫妻俩的微信。
拍照、上传、接单、发货……徐玉明夫妻二人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内容,不知不觉间,店铺的规模越做越大。3年前,他在澳角村民宿电商一条街租下了一栋小楼作为门面。生意也从最初的两个冰柜,发展到了三个冰柜、一个大冻库和一个急冻库。每年的营业额不断攀升,现在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元。

徐玉明(左)和妻子蔡丹华(右)在挑选海鲜,准备给外地游客发货(拼版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样的成绩和其他人相比可能还有不足,但我很满意。”徐玉明说,行船走马三分命,相比于“讨海”的不确定性,电商销售给他带来了稳定且富足的生活,“前几年,我在县城买了房,让两个孩子可以到城关接受更好的教育。”

像徐玉明一样,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海鲜产品,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梦想的年轻人,在澳角越来越多。

“目前,澳角全村电商产业人才队伍达到530多人,日均发货量超过2000件。”林华忠说,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商产业的竞争力,澳角村正积极打造电商产业一条街、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培育电商人才队伍,村里也成立了电商党支部,让崛起的电商产业更好地融入到村庄的发展规划中。

渔旅融合
傍晚时分,夕阳把澳角村的海面染成一片金色。海港边上的海上餐厅,游客络绎不绝。店主沈青梅站在冰柜前,抓起一条鲜鱼递到客人面前,热情地介绍道:“这个就是我们东山最有名的巴浪鱼,撒上盐,清蒸一下,非常下酒。”
澳角位于东山岛南端,状如“人”字,撇和捺分别是乌礁湾和澳角湾,这是两个弧度很美的沙湾。这几年,澳角村村民不断挖掘海岛特色,吃起了“旅游饭”。
沈青梅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在当地政府与村民的支持下,经过7年多的发展,她经营的海上餐厅已经是许多游客来到澳角必定要打卡的地方,餐厅也从最初的亏损做到了盈利。

傍晚,沈青梅在海上餐厅为游客推荐海鲜菜品。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现捕现捞,明码标价,真诚好客。”沈青梅掰着手指头说,这三样是她打造“金字招牌”的“三板斧”,“我们利用海港的优势,不断开发渔旅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吃得开心,还能玩得尽兴。”

在沈青梅等创业青年的带动下,澳角村的渔旅产业链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已有41家民宿及13家渔家乐大排档,年接待游客达13万人次。

11月中旬,到澳角村旅游观光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林湖斌(右)和妻子朱舜芳(左)在收拾房间,准备迎接游客入住。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去年,看好澳角村发展前景的村民林湖斌,决定回到村里投资一家高端民宿。他砸下1230万元,修建了一栋占地400多平方米的看海洋楼,设计了38间客房,涵盖13种房型,将其打造成澳角村首家吃住玩“一条龙”的新型民宿。今年6月,这家民宿正式开业,至10月7日,已经实现营收105万元。

“和我预期差不多。未来,随着村庄的发展,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遇到了好时机。”林湖斌希望,在他的带动下,村庄里涌现出更多精品民宿,共同把村庄打造得更加美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11月16日,“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澳角村。林华忠向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介绍渔村发展情况。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来自澳角村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澳角村社会总产值达15.5亿元,村集体收入173万元,人均纯收入5.8万元。澳角村村民实现家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林华忠说,澳角村的华丽蝶变,也是东山县牢记嘱托、奋勇前进的缩影。
“未来,我们一定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护更蓝的海、建更美的村、富更多的人。”林华忠说。

如今的澳角村风光秀美(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原文链接:万千气象看福建|向海图强:这座闽南小渔村迈出共富大步伐


(向上滑动查看)

过去“天涯澳角” 今日“诗与远方”

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忠向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介绍澳角渔港码头海鲜交易情况。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1月17日电(肖和勇 刘默涵)“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网络主题活动16日走进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在这里邂逅一群有故事的渔民,听他们畅谈“人生海海”,讲述富美渔村的蝶变故事。

澳角村地处东山岛东南角,三面临海,向海而生,也因海而兴。多年来,澳角村充分利用“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和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

今天的澳角村,更把碧海银滩当作金山银山。这里持续挖掘渔村旅游特色,发力推进渔旅融合项目建设,打造民宿电商一条街……短短数年间,这个“全国最美渔村”已经成为热门打卡地,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住海景民宿,观海上日出,体验渔家生活。

在澳角村徜徉漫步,可凭栏观景,也可枕海听涛,还可与朴实好客的渔民坐下来聊聊天。在他们心里,有说不尽的打拼岁月,道不完的幸福愿景。过去穷苦,“天涯澳角”是戏称,苦涩难明。如今富美,“天涯澳角”是网红,更是诗与远方。

澳角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忠向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介绍澳角村五大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澳角村渔民沈志辉向媒体人士介绍电商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村民沈青梅在澳角渔港码头经营一家海上餐厅。傍晚时分,沈青梅向游客推荐当天上岸的本港海鲜。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村民林湖斌(右)和妻子朱舜芳在收拾房间,准备迎接游客入住。去年,林湖斌回到澳角村,在澳角渔港码头边开了一家民宿。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村民蔡丹华在渔港码头海鲜交易区清点海鲜干货。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村民徐玉明在自家店铺打包海鲜,准备给外地顾客发货。

媒体人士和网络达人探访渔港码头海鲜交易区。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海鲜干货大虾。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位于澳角渔港码头的海鲜交易区,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打卡,采购海鲜(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澳角渔港码头。渔船有序停靠(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在澳角渔港码头拍摄到的渔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网。肖和勇 摄

这是澳角渔港码头一隅,小木船有序停靠(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澳角渔港码头边的民宿一条街(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夕阳中的澳角村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澳角村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澳角村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澳角村的民居,充满秩序感(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澳角村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原文链接:万千气象看福建|过去“天涯澳角” 今日“诗与远方”

(向上滑动查看)

万千气象看福建|东山冲浪:体验海上速度与激情

帆板运动员在海上训练(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1月17日电(肖和勇 刘默涵)到漳州东山旅行,一定要出一趟海,感受万顷碧波中的富饶与壮美,体验风起浪涌间的速度与激情。

位于马銮湾的东山县翔业帆船基地,运动员正加紧训练备战。海面之上,帆板随风冲浪,竞相追逐,渐入佳境。
东山县马銮湾拥有广阔海域,以平稳的风浪条件和宜人的气候闻名,是帆船帆板训练的绝佳之地。在这里,一批批运动健儿通过艰苦训练和不懈努力,逐渐成长为赛场上的佼佼者。近年来,东山县以打造国际旅游岛为目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提升,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提升产业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海上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

帆板运动员在海上竞速(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帆板运动员在海上竞速(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帆板运动员在海上训练(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帆板运动员在海上扬帆训练(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帆板运动员在海上扬帆竞速(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帆板运动员在海上训练(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运动员返回收板,准备上岸(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运动员在收板(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运动员在收板(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运动员在收板(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东山县翔业帆船基地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原文链接:万千气象看福建|东山冲浪:体验海上速度与激情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编辑:汤菁菁
校对:佘珊珊
审核:林艺英 李江涛
监制:林毓睿

  投稿邮箱:dsxwwcn@163.com



如果你看了,请让我知道

东山融媒
东山融媒立足宣传东山、展示东山、服务东山,由中共东山县委主办,东山县委宣传部主管,东山县融媒体中心承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