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赤胆忠心
陈成义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自此,华夏大地上的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与此同时,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兰州,经常会看到一个瘦削挺拔的身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引导青年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不辞劳苦地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工厂学校,他就是本片所要介绍的共产党人——陈成义。
陈成义,原名瞻舜,字子高,1906年4月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金崖镇的一个文人家庭,幼年在家乡读书,后赴兰州求学,1929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兰州一中的前身。
1931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数学系就读。在北平学习期间,他有幸结识了在北平开展革命工作的张一悟,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自此,在他的心中确立了人生的远大抱负和追寻方向。
1932年6月,陈成义经张明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民国大学支部担任宣传委员。从此,陈成义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以更加坚定和顽强的斗志全身心投入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劳苦大众彻底解放的革命运动。
1933年5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前往张家口,参加了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当年,同盟军高举抗日旗帜的行动,激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恼恨,欲除之而后快。后来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围攻下,同盟军孤军奋战、弹尽粮绝,最终失败。
陈成义遂和张亚衡等一起秘密回到北平,住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关公祠内,苦苦寻找党的组织。1934年1月20日,由于遭叛徒出卖,他二人被捕入狱。
在狱中,敌人对他施以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
在法庭上,他义正词严地质问敌人:“我要求抗日,恢复失地,热爱我中华民族,这是全中国千千万万有血性的爱国青年的天职,谈何有罪?”最后,敌人以所谓“妨害治安罪”判了他两年半徒刑,被送到河北省第一监狱监禁。
到1936年8月26日出狱时,他已骨瘦如柴,面目全非,使得接他出狱的少年时期同学难以相认。
走出监狱铁门的陈成义因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只好在朋友的帮助下辗转返回故里养病。
此时,他寻找党组织的心情更加迫切,便拖着羸弱的身体来到兰州,经中学时期的老师引荐到兰州师范学校任教。他不气馁、不灰心,利用教师的身份,一面努力寻找党的组织,一面向青年学生宣传灌输抗日救国的道理,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37年10月,中共甘肃工委在兰州成立,随后工委审查恢复了陈成义的组织关系。他兴奋不已、倍感欣慰,夜以继日地投入了紧张的革命工作,并在自己任教的兰州师范学校发展了数名党员,进一步壮大了党在这个学校的队伍。
1938年4月,甘肃工委批准成立中共兰州市委。6月,陈成义被任命为市委书记。他经常同陆云龙、罗扬实等到崔家庄、高牌村、石头巷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并遵循甘肃工委指示,举办读书会、通讯社,引导青年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同时,他们还把经过革命斗争考验的38名青年通过“兰州八办”送往延安学习,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我党的骨干力量。
期间,他将爱人岳生平(共产党员)的私房积蓄银两,全部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组织上用这笔款创办了"国光纺织合作社",以此掩护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们开展革命活动。
1939年,国民党政府以“有政治嫌疑”为由解除了陈成义在兰州师范的教师职务,并将他列入黑名单准备逮捕。是年9月,遵照党组织的安排,陈成义离开兰州到达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学习期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踊跃参加了大生产运动。
1945年9月,中共甘肃工委重新恢复,他被派回庆阳任工委委员兼组织科长。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为重新开辟党在甘肃的工作,为恢复和建立皋榆工委等地下党组织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9年6月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指定他代理中共甘肃工委书记,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西进。7月29日,经中央批准,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成立中共甘肃省委,他被任命为省委常委兼秘书长。
1954年12月,陈成义在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甘肃省副省长。
在担任省委、省政府重要领导职务其间,他深感责任重大,时刻告诫自己要有强烈的群众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总是把党的方针、政策、任务和甘肃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甘肃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想问题,做事深思熟虑、严肃认真、敢于负责。
1957年8月15日,陈成义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年仅50岁。陈成义的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无私,虽历经艰难坎坷,遭受不公正对待,依然百折不挠、赤胆忠心,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