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理想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而老年人又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2023年《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中指出,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80岁的人群中更是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指出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即诊断为老年高血压。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一)心脏病变
老年患者长期处于血压异常升高状态,可诱发心力衰竭。
(二)颅脑病变
血压异常可堵塞颅脑动脉,诱发脑梗死、脑缺血,还可增加脑血管脆弱性,增加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风险。
(三)肾脏病变
血压异常升高,可损伤肾脏功能。
(四)眼底病变
血压升高可导致眼底动脉发生硬化性改变,继发眼底出血,进而损伤患者视力。
2023年更新的中国高血压管理指南建议65~79岁老年人血压≥140/90mmHg应开始药物治疗,≥80岁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开始药物治疗;并存衰弱等老年综合征者,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可适当放宽。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或靶器官损害、心血管风险高危者应及早启动药物降压以改善预后,经评估后在患者可耐受前提下可采取较严格的降压策略。
建议65~79岁老年人降压目标<140/90mmHg,如患者可耐受,可降至<130/80mmHg;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150/90mmHg,并存多种共病或老年综合征患者降压目标需要个体化,衰弱患者收缩压目标<150mmHg,应不<130mmHg。
(一)缓慢降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缓慢降压治疗,使血压缓慢降低,规避血压骤然性降低。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可过于心急,要遵医嘱用药,不可为达快速降压效果大剂量频繁用药,否则血压骤降可引发危险。
(二)规避血压过低
老年高血压患者,若用药后血压过低,可致血压灌注受到影响,故应适当调宽高血压治疗标准。但老年高血压患者无固定血压调控标准,可由医师结合患者实际身体状态确定,以保障老年患者诊疗安全。
(三)兼顾收缩压与舒张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动脉弹性差问题,即脉压较大,表现为收缩压异常升高、舒张压降低。相关学者将舒张压指标正常、收缩压指标异常升高,称为收缩期高血压。但实际诊疗期间要兼顾收缩压与舒张压,即小剂量服用降压药,并在逐渐降低收缩压的同时监测舒张压,规避舒张压<60毫米汞柱,以降低低血压风险,保障老年高血压患者安全。
(四)科学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类型药物,故应警惕不同药物相互作用引发副作用风险。
来源:云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