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与其所描写的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夏季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季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冬季
2.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甲带侄子外出游玩,遇地震,甲无需为侄子在地震中所受损害承担责任
B.甲用拳头殴打乙,乙将甲推倒后持刀将其扎死,乙无需为甲的死亡承担责任
C.甲、乙发生口角,对骂过程中甲欲讹诈乙而故意倒地,乙无需为甲因倒地所受伤害承担责任
D.甲、乙因言语不和而厮打一起,丙撞见后趁机殴打与其素来不和的甲,乙无需为丙殴打甲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3.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京剧起源于山西、河北一带
B.青衣属于京剧行当中的“净”
C.常香玉是京剧的四大名旦之一
D.《贵妃醉酒》是梅兰芳的代表剧目
4.下列湖泊及其成因对应错误的是:
A.云南滇池--构造湖
B.新疆天池--冰川湖
C.敦煌月牙泉--风成湖
D.杭州西湖--河成湖
5.下列与对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写的是元宵佳节
B.“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西汉人写的
C.“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符合对联“仄起平落”的书写习惯
D.“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适合作为理发店的对联
6.下列宗教与其经典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教--《黄庭经》
B.基督教--《圣经》
C.佛教--《南华真经》
D. 伊斯兰教--《古兰经》
7.从科学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历了三个过程:①牛顿对万有引力的证明;②哥白尼提出“日心说”;③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这三个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8.下列关于中国教育史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B.严复的“三育论”是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C.《三字经》《百家姓》和《干字文》是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D.蔡元培提倡“五育并举”,五育是指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教育
9.卜骨和卜甲是古代占卜器具,先民以其推测吉凶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上面钻出孔洞的形状
B.甲骨被水浸泡后的表面条纹形状
C.甲骨被敲碎后的碎片形状
D.甲骨上面灼烧出的裂纹形状
10.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效应的是:
A.晕轮效应
B.马太效应
C.破窗效应
D.配位效应
答案及解析
1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诗词曲赋。
第二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诗句的意思是说孩童们放学之后急忙跑回家,趁着春天里刮起的东风去放风筝。这里描写的是春天里孩童放风筝的画面。
因此,选择A选项。
2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正确,“遇地震”属于“不可抗力”,根据《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B项错误,乙将甲推倒属于正当防卫,当甲被推倒证明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伏,因而此时乙再持刀将其扎死不属于防卫,构成故意杀人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C项正确,甲欲讹诈乙故意倒地,即“甲倒地”是自己造成的,与乙没有因果关系,乙无需担责。
D项正确,丙殴打甲的行为与乙没有关联,乙无需担责。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3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京剧。
第二步,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开创了京剧的“梅派”唱腔,《贵妃醉酒》是其代表剧目。
因此,选择D选项。
4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湖泊成因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河成湖是由于受地形起伏和水量丰枯等影响,导致河道迁徙摆动,而在原有河道旁留下的湖泊。海成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杭州西湖是海潮和钱塘江挟带泥沙沉积将海湾与海洋分开而形成的湖泊,并不是河道迁徙的原因,所以杭州西湖不是河成湖,而是海成湖。
因此,选择D选项。
5
正确答案:B
解析:A选项是一副对联,描写的是元宵佳节,正确。B选项出自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门两侧石刻上的经典对联,而这个寺庙兴建于隋唐,所以对联不可能是西汉人写的,故此项表述错误。C项,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庆”是仄声,“春”是平声,所以C项正确。D选项“弹冠”是进门时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搔首”是以手挠头,所以这副对联适合于理发店,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6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宗教经典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南华真经》又称《庄子》《南华经》,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经文。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该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佛教的经典主要是指《大藏经》,该书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因此,选择C选项。
7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简史。
第二步,②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在1543年。③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包括三大定律,其中,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第一、二定律是在1609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是在1619年。①牛顿对万有引力的证明是在1687年。由此可见,这三个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②③①。
因此,选择B选项。
8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学记》是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于战国晚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正确;
B项:严复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学说的影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提出“三育论”, 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新民德,正确;
C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简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影响较大且流行较广的儿童启蒙读物,正确;
D项:“五育并举”是由我国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主张,“五育”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D项中的“劳动教育”不属于“五育”之一,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9
正确答案:D
解析:古代先民使用甲骨进行占卜,需先取材、钻凿、再用火灼烧甲骨,根据灼烧形成的裂纹推测吉凶,决定行止。
故正确答案为D。
10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正确,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对这个物品的其它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都是光环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B项正确,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C项正确,破窗效应,是指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被运用于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D项错误,配位效应是化学效应,是指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则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更多备考信息将持续更新
大家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打卡+在看】记录每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