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设一个新的版块,向大家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
1、“母语”与“目的语”
对于学习者来说,母语与目的语是一对相关的概念。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但也有例外。例如在美国出生的西班牙儿童,他最先接触的可能是英语,但西班牙语依然是他的母语。不过,目前学术界也常用“继承语”或者“传承语”来称呼这类学生的母语。目的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有重要影响。因而,这两个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则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语言。第二语言可以在课堂环境中获得,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获得。一般情况下,第一语言是个人身份的标志,总体水平也高于第二语言,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在美国的移民子女,第一语言不是英语,但走出家庭之后,英语是学校和社会主要的交际语言,他们的第一语言往往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与英语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对于这些人来说,是第二语言(英语),而不是第一语言,标志了他们美国公民的身份。
3、“习得”与“学习”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习得与学习是一对对应的概念,用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获得过程和方式。习得是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通过习得的方式获得的是“隐形语言知识”。学习是指“正式”的语言规划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它是“有意识”的语言获得,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不一定只在课堂环境下才出现,而习得也并非一定发生在课外的自然环境。只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中也可能实现“习得”。
4、“第二语言学习”与“外语学习”
区分第二语言学习与外语学习依据的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环境。第二语言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就是第二语言学习;如果是中国人在中国学习英语,就是外语学习。之所以需要区分第二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是因为环境对学习者学什么和怎么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5、“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两个基本概念。按照乔姆斯基的观点,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凭借这种内化的语法知识,母语使用者可以理解并说出合法的句子,包括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内在语法的运用。换句话说,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6、“失误”与“偏误”
失误是指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比如有时说话人会不小心把“午餐”说成“晚餐”,这种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和语言能力无关。而偏误指的是那些有规律、系统性的错误。偏误与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关,比如当第二语言学习者说出“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这样的句子,反映出他们在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
7、“迁移”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获得的影响。与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
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另外,母语与目的语的有些特点表面相似、实际不同,也会产生负迁移。正迁移有利于语言习得,负迁移则阻碍语言习得。在学习者实际的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往往同时混杂出现。例如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初学者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一张照片的我女儿”,就是其母语正负迁移同时作用的表现。此外,教师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利用正迁移。以语音教学为例,如果只用学习者母语中存在的近似音“带”汉语发音,而不做充分地对比分析,指出其与汉语发音的差别,就反而可能促成了负迁移。
语言迁移还可以分为“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指的是已学到的目的语知识对正在学习的目的语的影响;语际迁移指的是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
练一练
请从A-F中选择下列叙述所对应的第二语言习得术语。
A 迁移; B 偏误; C 语言能力; D 学习; E 习得; F 母语
1、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2、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通过习得的方式获得的是“隐形语言知识”。
3、指“正式”的语言规划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它是“有意识”的语言获得,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4、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凭借这种内化的语法知识,母语使用者可以理解并说出合法的句子,包括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
5、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的有规律、系统性的错误,一般与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关。
6、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获得的影响。
参考答案:1. F;2.E ;3. D; 4.C ; 5.B ; 6A.
学习“证书考试培训课程”,可咨询于老师(微信:yjx150129,1342611768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