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了解有关汉字形体和造字法的知识。
汉字作为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殷商的甲骨文,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我国历史上流传着汉字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说法,甚至把汉字神秘化。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在原始画画记事的基础上,由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
汉字有以下几个特点:(1)汉字是表意文字,也是语素文字;(2)汉字不是音节文字;(3)汉字是意音文字;(4)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5)汉字同音不同形。
汉字的形体演变
形体 | 时代 | 特点 | ||
正式字体 | 甲骨文 | 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 |
金文 | 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 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 ||
篆书 | 大篆 | 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 | 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 | |
小篆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 | 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了 | ||
隶书 | 秦隶 | 产生于秦代的隶书 | 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 | |
汉隶 | 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 | 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 | ||
楷书 | 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 | 字体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 ||
辅助字体 | 草书 | 章草 | 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 | 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
今草 | 产生于东汉末 | 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 | ||
狂草 | 产生于唐代 | 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 ||
行书 | 产生于东汉末,一直运用至今 | 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 |
汉字造字法
1、象形
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如:月、木、人、云、车等。
2、指事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如:末、朱、甘、刃、上、下、本等。
3、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如:武、休、取、明、涉、益、从、森等。
4、形声
由表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如:洋、芬、湖等。
有的形声字有省形和省声的情况。省形,是把作形旁的字省写了一部分,如“考”从老省,声丂,形旁老省写成了“耂”。省声,是把作声旁的字省写了一部分,如“薅”,从蓐,好省声,声旁好省写成了女。
还有一种亦声字,是会意兼形声字,如“牭”,四岁牛,从牛从四,四亦声。
形旁和声旁的有关问题
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大体有下列6类
左形右声,这类最多:河、梧、锡、堆、挑、谈、惜、肝等
右形左声:都、切、劲、攻、战等
上形下声:芳、竿、宇、窍、露、翠等
下形上声:勇、型、贷、岱、袋、姿等
外形内声:囤、阁、匣、裹等
内形外声,这类最少:问、闻、瓣、辩等
另外,有些字比较特殊,有的左上形,右下声,如“厅、府、病、屠”。有的左下形,右上声,如“进、越、飓”。有的右上形,左下声,如:“翅、匙”。有的形或声在一个角上,如“荆”,从艹(艸),刑声;“颍”,从水,顷声;“徙”,从辵,土声。
练一练
请选出上面汉字所对应的造字法,在A-F中进行选择,其中有两个多余选项。
A 象形字 B 会意字 C 指示字 D 假借字 E 形声字 F 转注字 |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
5. 上图中带问号的4个字是什么字体?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楷书
练习参考答案:1. A 2. C 3. E 4. B 5. A
学习“证书考试培训课程”,可咨询于老师(微信:yjx150129,1342611768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