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党提出了“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度中断了的玉米自交系选育工作又得以恢复。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加速我国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吴绍骙依据获得性状不能遗传、基本株的配合力基本稳定等遗传育种学原理,并根据建国初期河南与广西相互引种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实践经验,提出玉米自交系异地培育方法,即利用我国南方冬季气候温暖,适于玉米生长的有利条件,进行加代选育,以缩短育种年限。为了验证他的设想,1957年开始,他与广西柳州沙塘农业试验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将北方玉米育种材料送到南方进行选育,一年种植两代。他与合作者发表的《异地培育对玉米自交系的影响及在生产上利用可能性的研究》及他撰写的《对当前玉米杂交育种工作的三点建议》等论文,以翔实的数据论证了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普遍应用于育种实践。它不仅有利于缩短北方杂交种的选育年限,而且通过互相交换,丰富了双方的育种材料;同时发现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并不因异地培育而发生变化。 吴绍骙的异地培育研究结果,不仅批驳了主宰当时的环境决定遗传的外因论错误学说,树立起正确的概念,而且通过实践开辟了我国南北穿梭育种的先河,改变了传统的在固定地点进行新品种选育的方法。从5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省(自治区)的科研单位纷纷到南方(主要是海南省)建立冬季育种基地。大批育种和种子生产工作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宝岛,利用这个天然的大温室从事育种和种子生产。最早是玉米,以后扩大到高梁、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甘薯、麻类、瓜果、蔬菜等数十种作物。“南育”已成为这些作物育种的常规过程。据统计,从1965—1988年,仅在海南省的南繁南育面积,累计达到164万亩,平均每年约7万亩,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吴绍骙倡导的异地培育方法短短几年内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缩短了农作物品种更新的周期,对提高我国作物产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吴绍骙在论文中还提出了双交种的亲本组配原则。他认为:在配制双交种时,自交系在亲本单交中对杂种优势所起的作用,决定于其配合力,而不能依靠类型间的差别作为产生杂种优势的主导因素。同时也指出:虽则类型间的差别不足以作为产生最大杂种优势的依据,但其血缘间的差别仍是要掌握的规律。如在组配双交种时,四个亲本自交系中A及B出于同一品种,X及Y出于另一个品种,则组配双交种时应采用(A×B)×(X×Y)的组合方式。他提出的这些育种学原理,对玉米育种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吴绍骙一贯坚持求实与创新的学风,主张重视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他更强调在科研工作中要有独创精神,要根据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新的方法和途径。1962年他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玉米研究工作会议上发表的《关于多快好省培育玉米自交系配制杂交种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意见》中,提出了利用国外引进的和国内育成的现有材料配制杂交组合,迅速投入生产应用以及自交系的早代利用等意见。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方式上,他主张由双交种改为单交种。他认为:在玉米生产中,单交种所以不作为生产上应用的种子,而仅作为配制双交种的亲本材料,其原因在于单交种的亲本自交系产量低,种子生产成本过高。如果亲本自交系表现在生活力上的衰退并不太强烈,产量并不太低的时候,在生产上自然可以考虑直接利用单交种,无须机械地强调利用双交种,徒然增加一重配制双交种的手续。他的上述建议迅速产生了回响: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科所于1963年育成了单交种“新单1号”,直接应用于生产,推广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由于单交种的种子生产程序简单,增产潜力更大,因此各地纷纷以单交种代替双交种,使我国成为最早普及推广单交种的国家之一。 在吴绍骙的领导下,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在杂种优势理论和应用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育成了“豫农704”、“豫单5号”、“豫双5号”等优良杂交种,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并荣获全国和河南省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六五”期间,他被推举为全国玉米育种协作攻关专家组成员之一,与专家组组长李竞雄等紧密合作,为发展我国玉米育种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正方兴未艾! 吴老永远铭记着周总理生前的嘱咐:多为祖国培育良种! 他立下的座右铭是:“宁尽瘁于案首,毋垂殁于牖下。” 注:欢迎各位老师提供素材。购买须知:1)现在加入 2025 年智种网付费资料群,免费赠送 2024 全年资料,现在只需要 399 元。如需要购买请联系微信 leafsword。2)智种网玉米栽培技术资料,内容涉及:玉米生长与发育,玉米播种,苗期、病虫害、穗期,灌浆期,收获等各生长时期资料。总计 40+ 篇文章,总计 180 元,。如需要购买请联系微信 leafsword。3)智种网付费资料群 2023 年全年资料(470+ 份资料)现优惠 200(原价 299),2024 全年资料(500+ 份资料)现优惠200(原价 299),2023 + 2024 两年现在只需要 399 元。玉米田间问题诊断既是艺术又是科学。Is both art and science…科学,在许多作物问题的症状识别、相关条件和原因方面有相当多的了解。Science, in that quite a bit is known about symptom identification, related conditions, and causes of many crop problems.艺术,在作物诊断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自于作为农学家的经验,观察的力量,以及整合观察和证据以得出结论的能力...Art, in that expertise in crop diagnostics comes from experience as a crop detective. Powers of observation. Ability to integrate observations & evidence to arrive at a conclusion…编辑@新锐恒丰研究院联系: novosee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