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钦州市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请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2024年产业招商方面主要取得哪些成效,2025年有哪些工作计划?
2024年,招商服务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园区工管委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平陆运河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和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等历史机遇,大力践行“抓招商、重贸易、强平台、优服务”工作思路,坚持“项目为王”,狠抓“百企入园”、产业链招商、外资招商、重点区域驻点招商等重点工作,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一、聚焦“百企入园”,高水平高质量项目入驻。狠抓“百企入园”项目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四轮“百企入园”共报送155个项目(含制造业和轻资产类项目),其中,已签约项目140个,总投资408亿元,租用厂房及写字楼面积共43万平方米。园区持续深化“百企入园”各项工作,致力于吸引高技术、高效益的项目入驻,目前已有9家企业达到规模以上标准,另有3家企业即将达到规模以上。
二、制造业产业链招商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制造业产业链项目85个,总投资额331.55亿元。绿色化工产业,引进台湾见龙钦州高端聚苯乙烯新材料、醋酸异丙酯、道化乙烯胺等延链项目。装备制造产业,引进钦州锦峰海洋重装二期、海澳华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广西昆大科技管道加工、钦州蓝河湾游艇及房船制造、印尼乐高再生铜全产业链等项目。新能源材料产业,引进中伟金能金属功能材料(钦州)产业园、华控钦州超导新材料(一期)、年产70万吨高端半导体化学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大健康产业,引进中佰医疗器械生产、源康鑫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宝聚禾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携健医疗配套服务、神农本草动物性药材提取等项目。林木浆纸产业,引进瑞吉特年产28万吨造纸助剂项目,重点洽谈金桂三期年产30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粮油食品产业,围绕棕榈油产业链,引进晟和果蔬食品加工项目;围绕燕窝产业链,引进燕之王燕窝加工贸易、拓纷燕窝加工贸易、东马京燕毛燕加工等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立足加快延链强链补链,发挥好中央支持政策优势,加快沿边临港产业园产业招商,会同华谊、恒逸、中船、亨通、中伟、格派、谷川联行等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招商行动,力争实现锦纶拉丝、风电装备制造、正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氢能源产业加快集群。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驻外服务处作用,谋划挖掘寻找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整合自治区国企平台产业基金,推进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招商,高起点谋划园区高质量发展。立足东盟优势产业,发挥驻马来西亚企业服务处作用,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联合强优第三方机构开展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实体项目精准招商,重点促进浆纸、棕榈油、燕窝、食品、医疗器械、影视文旅等产业加快集聚。立足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会同县区积极开展商贸物流、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招商。
近年来,自治区大力推进平陆运河建设,灵山作为运河沿线县域城市,2024年围绕平陆运河经济带做了哪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
一是开展平陆运河经济带灵山段的规划编制工作。《平陆运河灵山段“港产城”融合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已经完成规划中期成果,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该规划对平陆运河灵山段的开发利用在空间、时间上作出全局安排,明确了定位、目标、任务;对产业、城镇、港口、基础设施、岸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提出空间布局方案。
二是进一步明晰灵山产业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灵山县产业园区实行“一区三园”的管理运营模式。平陆运河陆屋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纺织制造、硅基新材料、新能源船舶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依托我县120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资源,规划建设绿色家具家居产业园;依托钦州港石化下游产品资源,发展纺织制造、无纺面料等下游终端产业;利用我县丰富石英砂岩矿资源,围绕百纳彩色砂等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建材、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服务平陆运河运输需要的新船型研发、建造、修造及配套设备制造,延伸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和高端船舶服务业;规划发展集装箱运输,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和大宗商品物资中转集散中心。
十里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特色食品加工、玩具制造和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武利工业园按照百亿级专业园规划建设,重点发展表面处理、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
三是实施平陆运河陆屋临港产业园升级发展工程,持续推进灵山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陆屋临港产业园轻工纺织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平陆运河陆屋临港产业园升级发展工程。推动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0亿元。
支持钦州首家本土上市企业——天山电子做大做强,推动百菲乳业上市,加快园丰屠宰冷链(二期)项目建设。力促心海玩具等一批玩具服装企业尽快进驻十里工业园电子信息标准厂房;加快力拓电子、幺正新能源项目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招引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新材料项目落户武利光达新材料产业园。
浦北县2024年主要开展哪些招商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浦北县坚持“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理念,以有力举措实现三个“精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高位推进实现精准对接。按照产业类别组建8个产业招商小分队,由县四家班子领导挂帅,各部门协同合作,组织一批招商推介活动,对接一批意向项目,促成一批项目签约,实现一批项目开工,联动共促全面开展招商行动。全县外出赴京津冀片区、长江经济带片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94次,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7次,对接意向企业343家,达成意向项目94个,新招引项目26个。
二是完善招商机制实现精准引入。制定出台《浦北县项目会商审核制度》,强化项目进入预审、分析评估,提高项目准入精准性、有效性。强化保障机制,常态化开展服务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活动,成立项目工作专班,组建由县领导领衔的用地用林用电用工等要素保障和代办服务小组,全力保障要素供给。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5000万羽优质家禽全产业链项目,首开我县养殖、屠宰及食品加工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先河。总投资5亿元的新浦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开辟了我县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链条式、高端化发展新前景。陈皮庄园项目为我县大红柑种植、陈皮加工和观光旅游提供了产业示范。近期开业的悦华金浦国际酒店,也结束了我县五星级建设标准酒店“零”的历史。
三是聚焦重点产业实现精准策划。重点瞄准食品药品(含陈皮)和木材家居产业,精心谋划包括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轻工电子、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领域招商项目,着力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集群化,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成功举办2024年浦北县招商引资推介会暨浦北陈皮产业发展大会,邀请240多家企业参会,会上签约6个总投资5.4亿元项目,有效宣传推介浦北,擦亮地域名片。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38个,投资总额53.3亿元,项目投资完成额37.5亿元。深化“园区+车间+庭院”模式,启动“聚百家企业·创千个车间·联万户家庭”产业振兴三年行动,发展镇村车间(加工点)593个,吸纳就业1.6万人,为浦北产业发展激活新动能。
钦南区2024年招商引资取得良好的成绩,请问钦南区主要采取哪些具体招商引资举措?
2024年,钦南区紧紧围绕自治区、钦州市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多措并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高位推动,“一把手”领衔招大企强根基。区委、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在全年招商引资系列行动中共对接洽谈企业450余家,重点储备项目65个。2024年,钦南区完成新签约项目59个,投资总额143.8亿元,占市下达全年60亿元目标任务的239.7%。新引进首次投资广西的专精特新企业7家,排全市各县(园)区第一。招商引资成效连续三年获自治区通报表扬。
二是主动作为,“飞地招商”与传统方式双管齐下。积极与发达地区、园区开展合作,与深圳市城区探索共建“飞地园区”,创建“两地政府共建+商协会招商和运营”的创新合作模式。目前谋划以钦南区临港工业区金窝工业园标准厂房、钦州高新区金石湖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和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为试点建设。
三是精心谋划,推动招商引资提速增效。突出产业链招商,绘制产业图谱,对招商链条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强筋健骨”、下游“顺藤摸瓜”,2024年,钦南区共策划重点产业推介项目60个,有效找准招商突破口和着力点。常态化驻点招商实现从“重总量”向“重质量”转变,从“撒网找”向“有序招”转变,年内组织外出驻点招商29批次,拜访企业166家,洽谈项目58个,总投资312.46亿元。同时,加强与广西森工集团开展政企联合招商,推动产业项目与投资资源实现了精准对接。
四是优化服务,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推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聚焦高效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推行“领导包片区、干部包企业”模式,提供“一条龙”服务,及时为企业纾难解困。2024年以来,我区跟进解决强强碳基新材料、锆业科技等33个企业项目备案、用地报批、环保审批、工程报建、税务开票等问题117个,其中已办成问题83个,办成率超70%,重大项目建设、牵引拉动成效不断凸显。
近年来,钦北区大力发展石化化工产业,请问2024年钦北区石化化工产业招商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呢?
2024年以来,钦北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关于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坚持“工业强区”发展战略,以钦州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和平吉临港产业园为产业协同发展承接平台,重点引进医药中间体、石化原料深加工、功能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链项目,积极推进石化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及石化产品的接续发展。2024年以来,钦北区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石化化工及关联产业实现开工项目6个,竣工项目3个。产业创新驱动特征更加明显,新增至善新材料、东岚新型材料等14家规上企业,规上企业数量创新高,累计达到95家。埃索凯新材料、至善新材料等2家企业获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广西创新型中小企业,埃索凯一水硫酸锌、鸿腾化工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东岚新型材料列入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并获批为广西“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数量达到4家,排全市县域第一,两山创新材料、至善新材料等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增数量排全市县域第一。全年新引进石化化工及关联产业项目12个,合同总投资额超40亿元。预计所有入驻项目满产达产后,钦北区化工类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钦北区重点产业园区的优势,深入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链招商,加强招商与营商联动、引资与落地并重,以招商引资成果助推钦州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2025年钦州市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5年,钦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和市委“359”目标任务体系,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集中力量攻坚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链招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改革发展等工作,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开展园区规划优化行动。以园区整合升级为基础,聚焦“3+1+4”园区发展格局,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完成编制《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钦州片区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县区开展辖区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或修编。依托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加强石化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研究。加强新质生产力研究谋划,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抢占产业新领域、发展新赛道。
二是开展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建立健全多方联动招商机制,构建“1+3+5+7+N”招商体系,组建大区招商工作组和重点产业招商专班,顶格推进融合招商,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模式。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平陆运河经济带、县域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主动谋划产业布局、梳理产业链结构、策划招商项目,持续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创新开展产业生态招商、场景招商、科技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建立应用场景清单、城市发展机会清单征集和发布机制,力争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盘活存量资产、外资招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强化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建立招服落一体化机制,拓展产业发展承载空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用地供给和审批流程,实现项目“招”“落”工作闭环。
三是开展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配套航道、码头、污水处理、应急管理等设施建设,建成金鼓江疏港道路、南港大道、鹿耳环大道、大榄坪至三墩公路续建工程、环珠东大街一期工程等路网,加快建设大榄坪污水深海排放管道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园区绿色化、智慧化水平。
四是开展重大项目建设行动。健全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单位、多个配合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和分类分级负责制,服务保障中石油二期、恒逸一期、格派一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建设桐昆一期、华谊三期甲醇制烯烃、环氧丙烷及聚醚多元醇、锦峰海洋重装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华谊三期绿色循环利用、见龙新材料、亮晶晶粘结剂等项目。
五是开展园区改革提升行动。持续深化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一强化、两剥离”改革,并向有条件的县域产业园区推广实施。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推动园区运营管理专业化、市场化。启动开展市县共建产业园试点,健全临港产业与县域产业协同发展。优化提升全市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六是开展园区品牌建设行动。用足用好产业园区政策,推动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政策落实,持续开展产业园区重点政策宣传工作,确保园区企业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智慧化运营管理,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推动园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围绕绿色石化等重点产业,组织区内重点高等院校、园区重点企业集中优势人才资源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申报实施自治区科技“尖锋”行动专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