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手机不离手
熬夜加班996
当代脆皮职场打工人统一症状
背疼脖子僵
颈椎开始「报警」
医生提醒
颈椎病找上门
不仅仅是脖子难受
还有更多严重后果
· 什么是颈椎病 ·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导致颈肩臂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男女比例约为6:1。
常见的颈椎病目前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
脊髓型颈椎病(最为严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以脊髓型颈椎病为代表的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脊椎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过程中累及神经系统,从而产生若干症状,如压迫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等。
· 为什么要重视颈椎病 ·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普及。颈椎病在生活中已然成为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长期的伏案工作,低头查阅手机,习惯性的不良姿势等诸多源头使得颈椎病逐渐成为“国人之痛”。
据统计,我国颈椎病患者大约有2亿人,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高发年龄却逐年降低,自1980年的高发于55岁人群,到2020年的高发于39岁人群,40年间整整降低了16岁。
颈椎病不仅可以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存在着日后对重症患者的看护以及康复治疗等带来的潜在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
国际颈椎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近年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非手术治疗不仅疗效甚微并且还将出现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其他诸多类型颈椎病虽无明确临床数据证实,但极有可能存在同样的情况。
人体各个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往往忍受的不仅是颈椎病带来的某一种病痛,而且全身的、多器官、多系统的综合障碍所带来的“折磨”。100名中风患者中80%有颈椎问题,100名老年性眩晕患者中60%有颈椎问题。
临床发现,颈椎病至少可引发全身70种病症,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症:
颈源性心脏病
当颈椎出现病变并且压迫到交感神经时,会相应影响到支配心脏的神经继而引发心脏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如心前区作痛、心律失常,还会有胸闷不适感、心悸、气促等。
脑梗塞
很多颈椎病患者因椎动脉痉挛、栓塞,而诱发为脑梗塞、脑萎缩等疾病。
耳聋
脊柱的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发生了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当其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产生耳鸣。此外,小关节的错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突发性耳聋。
顽固性失眠
经临床观察,患有顽固失眠,神经衰弱的患者70%以上都有颈椎病发生。
所以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颈椎病来说至关重要。
· 诱发颈椎病的不良习惯 ·
长时间的看手机
很多人在看手机的时候,低头角度超过45度,甚至达到60度。以头部重量为8公斤来计算,当头部低至60度时,颈椎承受的重量相当于三十多公斤,这等于给颈椎挂上了两个超级大西瓜。
久坐不动
长时间的看电视、盯电脑屏幕等保持一种坐姿,颈部持续保持一种僵直姿势,再加上低头或者跷二郎腿等不良习惯,使得肌肉受力不均,都会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颈部受凉或吹冷风
温度下降会引起颈部肌肉收缩,相应的会打破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颈椎关节,同时肌肉里的血管也会被挤压变窄,使得肌肉供血不足,加速颈椎病的形成。
爱喝碳酸饮料或咖啡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或咖啡会导致体内大量钙流失,颈椎椎间盘周围的纤维环会逐渐变得松弛,从而使得髓核更易突出,诱发颈椎病。
· 生活中应该如何防治颈椎病 ·
1
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定期做颈椎保养操。
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续很长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持续低头工作,则难以使颈椎椎间隙内的高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缓解,这样会加重加快颈椎的退变。不做“低头族”、退出“手机党”,适当做保养操可使颈椎病得到一定恢复缓解。
01
左顾右盼保养法
头向左转90度,停留3秒,再向右转,停留3秒。做两次。
02
仰头望掌保养法
双手上举过头,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将头仰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
03
手头相抗保养法
双手交叉紧贴颈后,用力顶头颈,头颈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2
注意日常饮食少喝碳酸饮料,咖啡及酒精等,多吃新鲜蔬菜:如豆芽、海带、木耳、绿豆等。
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牛骨等具有补肾髓功能。可以把这些材料加入到日常饮食中,以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脊柱蜕变的效果。
3
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提取重物等平常应当注意保护颈部,防止其受伤。
上肢应该避免提取重物,当上肢提重物时,力量可以经过悬吊上肢的肌肉传递到颈椎,从而使颈椎受到牵拉,增加了颈椎之间的相互压力。颈椎病患者在参加重体力劳动后症状有可能会加重。
医生提示,颈椎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时要多加保护。
供稿:脊柱外科一病区
责任编辑 :刘克臻 鞠超 丁磊
投稿邮箱 :stjyyxck@t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