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节:你的孩子,其实是来渡你的

文摘   2024-11-02 16:29   河北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启迪心智、帮助我们成长的引路人。
也许是循循善诱的老师,职场中提携我们的前辈,也许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他们都是生命中的“贵人”,陪伴我们度过许多重要时刻。

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最为亲近的“贵人”——我们的孩子。

泰戈尔在《孩童之道》中写道:

每个孩子都曾是天使,他们放弃了天上无数的珍宝,像个小乞丐那样光溜溜地来到我们身边,只为用弱小的爱,引领我们的生命重新成长。

他们自从来到我们身边,便以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

孩子,其实是来渡我们的。



在面对孩子的成长课题时,我们往往能窥见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身为父母,我们或许都曾做过这些:

未顾及孩子的兴趣所在,便擅自为孩子报名了钢琴、舞蹈班;

面对孩子的不足,我们急于求成,责备多于理解,强迫孩子去完成我们设定的任务。

可是,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心理学家荣格一阵见血:

每个人心中都藏有阴影,那是我们不愿正视的缺陷。

而这些阴影,往往会不自觉地投射到他人身上。

孩子亦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与缺失。

我们逼迫孩子学钢琴,学舞蹈,也许是源于自己儿时未竟的梦想。

我们急于纠正孩子的每一个小错误,实则照见父母内心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不安。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成长,并没有所谓的“完美模板”。

而这样的“不完美”,亦正是孩子们个性的展现,同时也是父母自我觉醒的契机,反思与成长的起点。

表姐曾说起自己在读五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欠佳,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生活中也常常丢三落四。

这让她深感焦虑,频繁纠正孩子,结果亲子关系一度紧张,她也成为了孩子眼中严苛挑剔的母亲。

后来,在与儿子一同接受心理咨询后,表姐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对孩子的苛求,实则是自己内心恐惧与担忧的映射。

她回想起自己儿时学业不顺,未能踏入大学校门的遗憾,以及因此遭遇的种种挫折,不禁担心孩子会重蹈覆辙,拥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未来。

但现在,她决定尝试放下对孩子的诸多要求,学着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同时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当父母不再苛求孩子的完美,而是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们的独特之处时,其实也是在逐步接纳和欣赏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孩子,往往会以他独有的方式触动我们,引发我们的焦虑和痛苦。

而这背后,也是孩子在以某种诱因,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累积多年的渴望与伤痛。

比如那些未完成的心愿、被忽视或被打压的渴望,以及未愈合的伤口。


这些并未消失,而是潜藏在我们的生命库存之中。而孩子,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这些尘封的记忆,唤醒我们内在的深层力量。

若我们能以更高的智慧和觉察力去看待,就会明白,孩子其实是我们生命中的渡者。

他们来渡我们,唤醒我们内在的痛苦原点,引领我们面对并疗愈那些被遗忘的创伤。

只要我们愿意在这些地方发力,自然就能迎来更好的自己,以及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这个繁忙与喧嚣充斥的世界,成年人常常被工作的重压、生活的琐碎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所包围,我们容易心力交瘁,陷入疲惫与迷茫之中。

但这样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小确幸。比如,来自孩子的陪伴。

看到一句温暖人心的话:

每天的生活也是有喜有悲,有苦有乐。或许孩子的到来,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慰藉。

他们用自然而然的爱,跋山涉水地来看我们。

而孩子的笑容与陪伴,也是成年人最直接的情绪解压阀,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喜悦,驱散内心的疲惫,注入无尽的力量。

我家二宝出生后,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时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

有一次,二宝睡前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我有些烦躁,叹道:“好累啊,算了,哭吧。”

这时,一旁7岁的女儿暖心的关切传来:“妈妈,你累了,就休息吧。我来哄妹妹。”

随后,她用她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妹妹的背,轻声地哄着:“妹妹,不哭哦,我们睡觉吧。”

之后,妹妹的哭声渐渐停止。那一刻,我的内心被孩子的温暖填满。

这样的温暖瞬间还有很多。有次白天因为工作出了点小差错,感到身心俱疲,到家后我瘫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女儿感觉到我情绪的异样,走过来轻轻问我:“妈妈,要不要我帮你揉揉肩膀?”

有时,当我沉浸在写作中时,她也会悄悄端来一杯水,说:“妈妈渴了,要多喝水。”

这些来自孩子温暖的举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养育的真谛。

原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以她的爱与陪伴,默默地滋养我们,温暖着我们的心。

比如,每当回到家时,孩子向你奔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爸爸”“妈妈”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翻看手机里记录孩子成长的照片和视频,那些美好的瞬间再次涌上心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宁远在《母语》一书中,写到自己有了孩子后的变化。她说有了孩子后,自己变得更加敏感了。

她常常一边陪伴一边偷着乐,因为她觉得自己透过孩子,感知到了很多美好。

她借由孩子的目光,看见了过去三十年被忽略掉的很多美好,比如清晨的光线,阳光下排队行进的小蚂蚁。当然,她还看见了一个柔软的自己。

作家冯尘说: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相互滋养。

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养育孩子是一场艰难的旅程。但我们也在孩子的陪伴中,被温暖,被治愈,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也让我们在疲惫与困顿交织的尘世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成为母亲,究竟意味着什么?最近在看李小萌的书《你好,孩子》,其中有句话颇为打动我:

自从有了孩子,我多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人生,看待我自己所走过的路。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又把自己深深地’养育’了一遍。

这份体验,让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也经历了一场自我更新与重生。

我们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看见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并抚平过往的伤痕。

这份源自对孩子的深沉爱意,促使我们转而向内求,收获精神上的成长与升华。

《母爱的觉醒》一书中也提到:

许多母亲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勇气和内在的力量。

她们学会了如何在给予的同时,也为自己留出空间,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实现了情感上的自给自足。

我特别喜欢“水彩女王”尤琳的画,经常会看她的朋友圈,接受“美学熏陶”。

她有很多绘画作品,她为儿子画古意横流的唐诗集,画开阔静气的二十四节气,也画花鸟虫鸣,静美日常。

她把爱好经营成了生活与事业,向外传递出更多动人的美。她说,这是孩子带给她的力量。

尤琳坦言曾经的自己,走着一条与常人无二的路。大学毕业后,工作、结婚、生子,按部就班过着平凡的生活。

但尤琳的绘画梦想并未熄灭,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她更想做回自己,渴望重拾画笔,实现深藏内心已久的梦想。

她形容这一过程为“借着孩子的力量,重新养一回自己”。

尤琳说:
过去我觉得我不那么重要,可当我意识到我是孩子在这世间的第一道屏障、第一缕光,我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没有觉知,没有力量,没有方向。

我要为我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母亲而活,它提醒我需要什么样的自己,它让我有勇气审视我的人生,有勇气打破和重建我的生活。

于是,在每晚孩子入睡后,她重拾画笔,沉浸于创作之中。

三年后,她成功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成为星巴克、太古里等品牌的合作艺术家。

如今,她开创了绘画工作室,拥有了很多学员,把美好带给很多人。

孩子的降临,赋予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生命旅程,以及自我成长的契机。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不仅是孩子的引路人,更是并肩前行的伙伴,重塑和升华我们的生命。

这也让身为父母的我们走出舒适区,学习新技能,探索未知,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实现自我成长与蜕变。



亲子关系,是一场深刻的相互救赎与成长。

孩子是来渡我们的,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教会我们耐心、爱与宽容,引领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渡着孩子。

通过提升自己,言传身教,传递生活的智慧与价值观,为孩子构筑起抵御风雨的港湾。

也让孩子在爱与引导中,逐渐学会独立,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这是一场双向的航行,一个互渡的过程。

借着这一份关系里的所有呈现,父母与孩子相互依靠,共同探索广阔的天地。

最终,这段旅程也会让我们明白: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体的成长,更在于那份难以言喻的亲情纽带,它让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下,成为更加完整与美好的人。


作者 | 晚秋,写作者。公众号:晚秋的时光屋。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图片:AI,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福多多,优秀节日文化传播者。

荐读:中国航天日 | 划重点!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心理健康节:你个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世界行走日:每天散步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竟然有这么多好处!

节日福多多
节日福多多,人间共欢乐。和节日君一起,见识世界,见证自己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