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练兵:戊戌变法中的清朝基层政论家
文化
2024-11-21 12:00
上海
自从满洲八旗问鼎中原,朝廷对民间或者低层官员的上书议政就采取严厉压制态度。哪怕你的目的只是想歌功颂德,也会因大拍当朝皇帝马屁而犯禁之罪。况且处罚极为严厉,轻则流放抄家,重则当即处斩且全军诛连。直到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不但帝国本身财穷智竭,还在甲午战争中输给自己所看不起的日本。至此,颜面尽失光绪皇帝才勉强做出决定,启用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公车上书堪称戊戌变法的导火索
然而,这种接纳民间士子进入中枢,就是对“民间禁止言事”祖制的突破。毕竟,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广开言路。允许士民司员直接上书给皇帝,提出自己对变法的意见。结果,许多早就憋了一肚子学问的民间理论家,便成功等到这300年来的巅峰时刻!戊戌变法本身 就是对清朝祖制的破坏
由于事情源自甲午战争失败,所以国防始终是晚清士民会关注的头等大事。哪怕绝大部分人对当时流行的现代化军事改革一窍不通,更没有实操层面的任何付出,依旧不妨碍自己大开脑洞,将自己多年来能触及到的只言片语都拼凑起来。进而用融汇古今的真知灼见,彰显出高人一等的谋略水平。比如家住湖南永州的举人何某就认为:应该将全国的科举武生都组织起来,只要让他们在各自的家乡办团练,大约可组织起40-50万人的团兵。朝廷派出教练官培训,武器则由地方团练自己采办,经费则可通过地方加增额外捐税的方式解决。晚期时代的某地方团练照片
无独有偶,住在山东登州的于某也认为:因为时局混乱,每个农民都要练习作战,自己掏钱购买1杆火枪。平时交由本地的习武科举生们统领,等到战争爆发就可以在正规军身后助战。前内阁中书涂某则也积极上书:请朝廷求招募东三省的职业猎户,以及潮汕海岸的渔民疍户,并将这些长期散落民间的“中华特种兵”都编练入团。目的不仅仅是对外作战,还要防止他们被对手抢先雇佣。民间高手也一直是清朝士人的热议话题
当然,也有摸准朝廷脉络的翰林周某。他在自己的上书中提出:可以在每个大县练民团500人,而中等地方县是300人,到最小的县则缩减为200人。主要选拔健壮男子,每月给3两白银的口粮补贴,并交给当地的知县统领。目同样不是为抵御外国侵略,而是防备这些人民起义生事。奈何清朝政府屡屡战败,闹到各地会党武装都蠢蠢欲动。但传统绿营军又编制不足。所以,周某提出这个应急之策,不过是朝廷议论多年都无疾而终的老大难问题。余额不足问题始终困扰着晚期朝廷
此外,还有些人提出编练团练的具体办法。但只要真正落到具体操作层面,就能看出这些民间理论家们的真实水平。譬如户部当实习生周某在折子里提到:要在全国广泛建设防垒,并由当地民团负责驻守。如果需要列阵对敌,就在阵前安排铁牌车防弹。每辆车都安排3人推行,后面再布置2人发射毛瑟步枪。倘若敌人继续来犯,团练就可按八卦方位去排长蛇阵出击。因为刀矛类武器是西洋国家的军事空白,我国民间去自有好手,足能一当百。骑兵因为不能举铁牌出动,就应该可考虑用铁片护胸,可防敌之枪炮!冷兵器 始终是清朝民间理论家们不能割舍的情节
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户部江西司的杜某:他觉得可将一乡百姓全都编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乡兵用洋枪作战,中等乡兵只能用鸟枪射击。唯有最下等者使用刀矛藤牌类冷兵器,专门学习纵跳之法。经费由各地祠堂向乡民筹集,且每年都要考核一次,以便做到有事调用。更有甚者,企图借用这股潮流来浑水摸鱼,让自己达到升官发财最终目的。其中典型便是贵州平越的举人州某:他建议朝廷不如召集3000名天下壮士充当敢死军。用一年的时间练成,并在战争充当先锋。因为要求由自己全权负责训练和领导军队,所以被光绪等满清上层置之不理。德国陆军也引起部分民间理论家的兴趣
至于如何训练好已有的正规军,民间理论家的主意就更多了。常见的主流观点,就是让武科考试弃用弓箭大刀,把科目改成洋枪洋炮。还有人提出,能将各地的八旗和绿营军都改用德国陆军操典训练,并效法全套的普鲁士军官教育和预备役制度。不过,任何思潮的诞生,都会迅速激起与之对立的反面。所以,就有家住直隶的某书生向皇帝建议,撤销在清军各营中雇佣的洋教练。其一是担心洋教练尽窥我军虚实,所以是容易泄密而不得不防。其二,就是指责教练训练的清军士兵,在面对日军时也能“空放枪炮”,可见洋教练根本没用。北洋舰队的洋教官们也被理论家拉来背锅
有似观点的户部候补主事陶某,煞有其事指出:福建水师明明在当年的马江海战中与法国人军舰数量持平,最后竟然会全军覆没。一定是法国工程师日意格在造船时故意捣鬼,把火药舱建在桅杆后,便于本国盯着那里狂打。至于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失败,也是因为德国军火商行贿,继续卖给北洋舰队黄色火药,而不是新式的栗色火药。此外,德国人汉纳根和教练马格禄都不是海军出身,属于滥竽充数。所以,朝廷将来选用洋兵洋将,还需要在这方面多加谨慎。与此同时,身为国子监学正的黄某则觉得:洋人腿脚屈伸不方便且力气又小,所以只敢远处放枪。一旦被我军冲到面前,就只有引颈受戮。洋人打仗猛是猛,但大都是娇贵的老爷兵。前排还在放枪,后排就开始吃肉喝酒。只要一举打败他们的前排,就能让洋人落荒而逃。甚至连他们的铁甲舰也不难对付。因为其甲板较高,所以火炮打不到水面的小船。完全可以建造体型极小的皮划艇,每艘都载上3名能游泳、跳跃和善用短刀的健儿。战时用20条小艇围攻1艘铁甲舰,就可获全胜!至于洋人的骑兵,居然要开枪射击之前必须下马,到时候就用步兵冲击就可全歼。理论家们还提出用大量小艇 围攻高大的铁甲舰
另有上书贡生要求“练军宜精学技击”:清军迎战敌人时只放炮打枪,遭遇冲锋就迅速溃退,主要是因为不会近身肉搏之术。他还举例南洋苏拉威西马加萨岛的武吉斯人擅长技击,让堂堂英国殖民者都不敢侵犯,还请他们做商船保镖。因此,建议聘请天下有名的拳师武师和剑客,传授武艺并亲自肉搏,方能己之长去搏洋人之短。事实上,这些可笑言论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晚清国人普遍不了解现代军事。曾有人提出将天下兵马一半留驻本地,其余半数都送去京城操演,却完全不理会50万部队的损耗和花费。还有人指出俄国在东北修铁路是居心不良,可以先在铁路两旁大量植树,预备在俄军乘火车入侵时用火攻之法。真正具有深远价值的北洋新军
这些荒诞不经的民间政论家发言,自然不可能被光绪皇帝采信。事实上,当时的北洋大臣荣禄就选练了5支使用现代化武器的京畿驻军。加上海军后续采的购较小型舰艇方案,足以说明后甲午时代的军备重整已悄然开始。等到袁世凯在小站按照德国样式操练新军,民间理论家们的五花八门招数也就彻底哑火.......海国图志:魏源的野望与世界强国梦想大清百姓:我们赢得甲午战争的胜利!
70万大军保皇上:维新派大佬康有为的拯救光绪计划
脑洞大开:清末民初的国产科幻爽文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