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标杆何宗友:用精准测绘数据为美丽广东勾勒蓝图

政务   2024-10-10 17:34   广东  



一直到国庆假期前,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宗友出差的步履都没有停下。过段时间,广东将举行一场全省测绘行业技能大赛。这场比赛集合多个项目、汇聚全省各地测绘行业人才,对场地要求较高。作为亲自参与竞赛筹备的实施人员,何宗友最近一直忙着踏勘场地,以确保为每一位选手提供最佳的竞赛环境。


“这个月可能有二十几天都在出差。”何宗友说。他对这样的忙碌行程并不陌生。何宗友在安徽除了老家农村以外,到访的地方并不算多;然而,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他却走遍了广东的21个地市、122个县(区),累计行程之远,足以环绕地球三圈半有余。


用脚步丈量南粤大地的同时,何宗友也从一名水准测量作业员成长为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让他倍感振奋的是,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了测绘队伍,曾经高度依赖人工户外作业的测绘行业,也正在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AI等创新技术的支撑下,迈向智能化测绘新时代。




01
“水准王”完成全省水准测量超1万公里

大到太空探测、重大工程建设,小到地图导航、土地确权,测绘是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用途十分广泛。


“比如,南水北调工程就需要通过水准测量,让水渠形成落差,这样才能把长江水引到北京。”何宗友以水准测量举例解释道:“事实上,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水准测量,下雨时要避免道路被淹,公路坡度不能太大,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水准测量数据来解决问题。”


自2002年大学毕业进入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工作,往后十余年里,何宗友做得最多的一项业务便是水准测量。当然,这项技能他并不是天生就擅长。


何宗友回忆起刚毕业的时光:“刚踏出校园,我的肤色还是比较白的。一看带我的两位前辈皮肤怎么这么黑,我心里不禁一颤。他们问我是不是刚入职的员工,随后便让我跟着他们一起到番禺黄阁搞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不光条件艰苦,也以高效率高精度要求著称。七月的骄阳把广东的地面烤得发烫。那段时间,何宗友跟着前辈们的脚步,每日徒步数十公里,顶着烈日完成了水准测量任务。


后来,在长期的水准测量实践中,何宗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普查点位方法,即通过“看、问、查”三步走的策略,有效提升普查点位的效率,效率比其他小组高出20%至30%。


这也让何宗友在同事中赢得了“何能手”“水准王”的美誉。至今,何宗友累计完成全省水准测量超过1万公里。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测绘项目在广东落地实施,“水准王”何宗友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海岸线的变化直接关乎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018年,省自然资源厅启动海岸线修测项目,我们测绘团队要全面查清自2008年以来全省海岸线的主要变化,为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接到任务时,我深感这项工作意义非凡!”


整个项目过程中,何宗友带着团队跋山涉水,穿越复杂的海岸地形,面对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潜在的海洋灾害,从未有过丝毫退缩。经过昼夜奋战,2019年11月,海岸线修测任务提前完成。


这一成果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当项目荣获2023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的消息传来,我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激动。”何宗友说:“这是对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我们在高精度测绘、海洋测绘领域实力与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




02
见证测绘技术智能化转型发展

加入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以来,何宗友先后参与了广东多个重大、重点项目,包括全省水准网、GPS控制网的建立、全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以及地理国情监测和第二次、第三次土地调查等。


他说,看到自己的辛勤努力最终转化为精准的数据和实用的成果时,那种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满足,是他保持对测绘行业浓厚兴趣的重要动力。


从刚踏出大学校园的风华正茂,到如今两鬓斑白,肤色也被晒得黝黑,岁月不可避免地在何宗友脸上留下痕迹,但不变的是他对测绘事业的坚守和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我亲眼见证了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传统的平板地图测绘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测图,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让我深感震撼。”何宗友告诉记者,测绘院在2018年进行三调初始库提取时,专门租了两层四千多平方米的作业室、高峰期投入一千二百号人,对不同时期拍摄的海量影像资料进行比对,圈出变化的地方。“现在,我们把影像资料导进电脑,通过人工智能解译模型,就能自动地把变化图斑提取出来。”


传统的测绘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深入野外测量作业,这常常被测绘人称为“外业”。


2020年,以何宗友名字命名的“何宗友技能工作室”正式成立。随着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升级,测绘人员的工作重心也逐渐由传统的外业测绘转向内业为主。


在无人机、无人船、人工智能等设备、技术的帮助下,外业的工作量大幅减少,测绘效率和精度也有了飞跃。然而,无人机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习周期长、飞行操作风险高等。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何宗友技能工作室创新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成功研发了“在线无人机航摄仿真飞行与培训系统”。


有了这套系统,学员们不再需要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只需通过线上平台即可随时随地接入学习。系统内置的仿真飞行环境高度还原了真实的无人机飞行场景,让学员在虚拟世界中就能掌握无人机的操控技能。原本耗时一个月的传统无人机培训,在仿真训练系统的辅助下,学员仅需7天即可完成培训并考取证书。




03
培训测绘技能人才超2500人次

在院里,何宗友常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何教授”。


这不仅是因为何宗友的职称,更因为他十分重视对年轻测绘人才的栽培。如今,何宗友技能工作室已经成为创新技能人才培育的“摇篮”。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五年间,我们的工作范围不断拓展,从最初的测绘院内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步扩展至面向全省乃至更广泛领域的测绘人才培育。”何宗友介绍,“我们每年精心组织全省测绘技能人员的业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次已超过 2500人次,为行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和骨干力量。”


此外,何宗友还带领团队参与并指导国家级、省级测绘行业技能大赛。在一场场国家级、省级赛事中,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的选手屡获殊荣。


“90后”助理工程师张月梅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张月梅通过省国土资源测绘院选拔,作为代表参加全省省测绘技能大赛。


“除了对接场地、邀请专家裁判,何教授还要指导我们备赛。针对每个赛项,他都给我们列出了培训方案,甚至按章节列好了每天的学习计划。在他日常工作已经很忙的前提下,为我们准备的备赛资料详细到了这种程度,这让我特别佩服。”张月梅说。


此外,针对比赛中的实操项目,何宗友还邀请多位行业技术能手、高校教授到院里指导。最后,张月梅不负众望夺得第一,并因此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张月梅说,在日常工作中,何宗友常常会征询同事尤其是年轻人的意见,了解一线人员对技能、前沿理念的学习需求,依托何宗友技能工作室开展相关的专题培训。“这些培训能够真正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测绘工作很辛苦,但总有人在坚守,有一股信念在无声传承。


何宗友回忆,测绘院队伍有位资深前辈,一台老式“凤凰”牌自行车就是他的“老战友”。虽然骑着单车,但这位老前辈干起活来总能跑在最前。“我们在清远纺织城测量期间,林子密得跟迷宫似的,全站仪都很难获取数据。可这位老前辈,愣是每天背上二十多米长的竹竿,把棱镜绑在上面,一点点举高穿过树梢,愣是把数据给‘抠’出来了,那叫一个厉害!”


在何宗友看来,这是测绘人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能在测绘行业贡献我的青春,我觉得特别值。要抓住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好机会,跟着国家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前辈的接力棒,咱们得稳稳接住,再跑出自己的加速度和风采来!


【对话】


南方+:能否结合测绘工作实践,谈谈你对“实干奋斗”精神的理解?


何宗友可以说,“实干奋斗”贯穿测绘人工作的始终。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精准的测绘数据,都凝聚着我们无悔的青春与热血,它们在我们的努力下熠熠生辉。


当我扎根测绘工作一线的时候,几乎每年有十个月都在外业奔波。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和各种风险,我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如今,我投身于测绘服务自然资源事业,肩上承载更重大、光荣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将继续用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祖国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山河更加秀美,环境更加宜居。


南方+:面向年轻一代的测绘工作者,您有哪些寄语或建议?


何宗友:我有几点建议:一是保持好奇心,测绘行业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只有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才能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精益求精,测绘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精准和细致的工作。对待每一个测绘项目都要力求完美,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三是勇于担当,测绘事业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每一名测绘工作者都肩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要为测绘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相信在年轻一代的共同努力下,测绘行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南方+

- THE END -

广东自然资源融媒体团队出品

点在看的人都特别好看~

广东自然资源
广东自然资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