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北端起点
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
依靠钟鼓楼的报时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门规律地开闭
从而实现对城市的有效管理
承担着如此重要任务的“时间建筑”
为何设置在中轴线的北端
为了保证报时的精准
钟鼓楼里又蕴含了哪些营造智慧
↓↓↓
登顶鼓楼看北京中轴线
“故宫北海颐和园,东四西单鼓楼前”,始建于元代的钟鼓楼南北纵置,以其高大的建筑体量成为北京中轴线北端的制高点。
元朝人认为,钟鼓楼的位置比皇城的位置还重要,所以就把钟鼓楼放在了全城的中心位,而把皇城放到了钟鼓楼的南面。到了明清时期都在沿用,就形成了咱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北京中轴线的模式。
明代时期,北京城向南变迁,于是钟鼓楼逐渐处于了中轴线偏北的位置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暮鼓晨钟”的背后,蕴含的是古人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钟鼓楼的报时功能已不再使用,可它依旧是北京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鼓楼,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时间文化孕育出了精深的计时智慧。从元代到清代,碑漏、铜刻漏、时辰香等计时仪器计量着这座古城的“北京时间”。
碑漏是元代鼓楼初建时候使用的一种计时仪器,里边有12根这种“之”字形排列的曲筒,最上方有一个储球桶。当第一个金属小球随着这12根“之”字形的曲筒滚落到最下方,击落铜铙发出响声,全程是24秒。一天24个小时,需要滚动3600个金属小球,以此来换算时间。
这一计时方式昼夜使用,不受温度、湿度影响,展现了古人在精密计时上的卓越智慧。由于其是木质结构,在一次失火中被烧毁。于是,鼓楼后来便采用铜刻漏进行计时。
作为报时中心的北京钟鼓楼,数百年来,依据计时仪器,击鼓定更,撞钟报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报时系统。
鼓楼主要负责夜间报时。在古代,鼓楼内设有25面大更鼓,每当夜幕降临,鼓楼就会按照更次(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敲击鼓声,用以告知民众时间。鼓声的节奏和次数代表不同的时间,例如一更时敲一通鼓,二更时敲两通鼓,以此类推。
钟楼则负责白天报时。钟楼内有一口大铜钟,每天清晨,钟声响起,宣告新的一天的开始。白天,钟楼会根据古代的时辰制度(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两小时)敲钟,每个时辰敲响一次,以此来报时。
快慢时间敲两遍
共计108声
如今,“听”时间早已变为“看”时间。北京钟鼓楼这座古老的“时间建筑”,留给后人的不仅有建筑,更有对于时间的思考以及文明秩序的构建。
1.
AR&VR
①
“中轴奇妙夜”漫步式VR沉浸之旅
在“中轴奇妙夜”漫步式VR特别体验中,体验者会从数字化呈现的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出发,跟随屋脊兽“小龙仔”开启一场神秘的时空之旅。
回到700多年前元大都兴建的时期,看北京中轴线的“设计师”刘秉忠象天法地、兴建城邦,沉浸式探索中轴线的起源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感受中式哲学的意境之美。
②
中轴探秘之钟鼓奇观AR剧情式导览
戴上AR眼镜,立于文物跟前,开启一场由时间讲述的奇妙旅行。乾隆皇帝和你聊起了他的愿望、北京中轴线设计者向你讲述了他的设计思路、永乐年间的古人和你一起围观鼓楼的镇物安放仪式……沉浸式探秘中轴之钟鼓奇观,领略从元代北京中轴线规划,到元明清三代钟鼓楼的与众不同之处。
2.
钟鼓饮时
钟鼓饮时“鼓楼红”主题饮品
钟鼓饮时“鼓鼓生风”主题甜品
钟鼓饮时是位于鼓楼院内的茶饮空间,其取名于《论语》“不时不食”,即依照时间规律来饮食。游客可以驻足小憩,感受钟鼓之音的流淌,沉浸体验中国人对时间的浪漫感知,品味属于钟鼓楼的时间味道。
3.
钟鼓造物社文创
钟鼓楼下,一家名为钟鼓造物社的文创店内,摆满了钟鼓楼相关的文创产品。旗下的钟鼓故事、上映天星、四神来赴等7大系列产品不断丰富,带给游客新奇的游览体验。
4.
钟鼓时间妙会
「钟鼓时间妙会」立足于中国时间文化,依托文物古迹、非遗工艺、民乐戏曲等文化载体,以跨界联动与科技赋能的方式,打造一系列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与东方审美意趣的活动内容。
⏳
钟鼓楼
📍 地址
钟楼湾胡同临字9号
⏰开放时间
9:30-16:30
(每周一闭馆)
🎫 票价
鼓楼20元/人,钟楼10元 /人
全价联票30元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