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见历院
“寝”述青春
2024级历院寝室风采大赛
本次寝室风采大赛的决赛队伍已经产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选出自己心中的NO.1吧~
01
桃二320
从第一次踏入这个陌生的房间到后来大家的相识相知,仿佛是一场早已预定好的旅行,一号床是来自甘肃临夏的买小英,二号床是来自贵州遵义的邓嫣然,三号床来自重庆本地的万金凤,四号床来自内蒙古包头的李可欣,五号床来自四川南充的候宛池。
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以前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但到了这里,我们成为了彼此的朋友,寝室,是我们五个人的小家。
在这里我们从陌生到熟悉,逐渐变得离不开彼此。
在这里,我们根据共同制定的寝室公约,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一起把它建设成为最美寝室。这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贡献。
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出题"刁难"对方,成功的把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小房间变成我们五个人温馨的家。很幸运,未来四年,与你们共同度过。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不负岁月长。
02
桃二321
来自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的桃园321宿舍,是一个轻松友爱,快乐团结的宿舍。
这里有来自贵州、青海、山东、四川、青海、安徽的五位性格迥异又志同道合的新晋大学生。在学习上,她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督促对方复习预习,主动分享学习资料。生活中,她们团结一心,有着极好的凝聚力,在寝室长带领下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也会进行娱乐活动,抽象搞怪,增进感情。
03
橘二234
欢迎来到我们的宿舍,这里是我们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我们友谊的港湾,也是我们成长的见证。6名五湖四海的女孩相遇在这里,开启属于彼此的乌托邦世界。
我们志趣相投,喜欢一起出去吃饭唱歌,也组织各种活动,如读书会、电影之夜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总的来说,我们的宿舍是一个充满温暖和活力的地方,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变化,也留下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刻,期待未来能够创造更多的精彩。
04
橘二134
嘿,快来瞧瞧咱们美丽温馨的134!
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姊妹们组成的一间不大却满是温馨的小窝,六张高低床整齐排列。床帘一挂,各有各的私密小天地呢!还有一位独享五室一厅呢!
室友们各具特色,有“早起鸟”,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还负责叫大家别迟到,那架势像个小闹钟。还有“搞笑担当”,总能冒出各种逗趣的段子,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卫生方面,我们制定有宿舍公约,分工明确,每人负责一块区域。把寝室收拾得干干净净,地面都能当镜子啦。
门上贴着大家一起的合照,书桌上摆放着学习用品和小摆件。在这里,我们一起熬夜赶作业,一起分享零食聊八卦,这个小小的寝室承载着我们满满的青春记忆,就是我们校园里最爱的家呀!
05
橘四723
大家好,橘园723是坐落于西南大学北区的一个小家庭,在炎热的九月,来自河北、成都、重庆、青海的我们在缘分中相聚到了一起,这里有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也有I人和E人的相容,我们互相包容、互相了解,尊重差异,开启了我们美好的新学期。
我们宿舍成员有:
刘佳熠:重庆本地人,日常给我们分享美食,分享西大攻略,在我们当中,她是最富有智慧的存在,总是会在生活中给我们想出一些小妙招。
温邵寒:河北保定人,宿舍的“忙内”,一个资深的追星人,爱打抱不平,乐于助人,总是充满着热情,喜欢和大家分享小零食。
吴燕:一个来自四川成都的小姑娘,具有行动力,小小的身体里面具有大大的能量,她总是能快速找到各种信息来源。
赵娜:来自祖国的大西北青海省,一个I人,平常喜欢运动和宅着,热爱生活,热情活泼,乐于助人。
橘四723里面的我们,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06
橘一316
群贤毕至,橘一之营营;
英杰云会,吾室之韬韬。
悟言室内,有京韵阵阵、雅曲声声、情歌不绝;
放浪形外,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舌战群儒。
古今中外,无所不通;
官讼家常,何事不晓!
奚名此舍?
橘园一舍316寝室也。
07
桃二504
寝室长:何鼎
寝室成员:陈彦吉,冉清双,刘旖,王茹
我们的寝室是一个温暖的小窝,五人同心,携手共进。整洁有序的环境,温馨和谐的氛围,可爱贴心的室友,让这里成为了我们另一个家。每天早晨,一声声“起床啦”让我们开启新的一天。傍晚回寝,一句句“欢迎回来”,让我们扫去一身疲惫。在这里,我们共同学习,一同欢笑,共同相伴,迎接未知的世界。
08
桃二503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503正是这样的一个寝室。我们来自天南地北,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一个寝室而聚在一起,摩擦出友谊的火花。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成员,我们有寝室长大人刘欣,嘴瓢女王邓成艺,疯狂兔子狄家祺,熊二李雨蒙,鼠妇周洋忆。
我们寝室卫生干净整洁,有着丰富多样的团建活动,例如吃饭,玩游戏,看电影,唱歌等。
总之我们是一个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请同学们为自己喜欢的寝室投票吧!
(投票截止至2024年11月3日0时)
监制:庄伟
制作:陈晴
策划:组织部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团学组织
新媒体宣传中心出品
渝籽同心辅导员工作室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