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一部分“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泛滥。
央视《财经调查》记者在线上部分直播间里看到,商家把所谓的羽绒被吹得天花乱坠,不仅保暖效果出类拔萃,各种检测报告齐全,价格也低廉。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直播间套路:
样品是“好绒”但发货是“丝”
羽绒被里没羽绒
吊牌全造假
这些标识又是怎么来的呢?直播间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标随便做的,做标的人就在屋里,我让他做啥标就做啥标。”甚至检验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也是电商们成批采购来的,一套成本仅1元、2元,“牌牌1元钱、2块钱”。
但是检测却用的真绒。直播间工作人员指出:“基本上客户是摸不出来,一般他不懂的,看不出来。”
那么,这些伪劣产品究竟是谁生产的,幕后制造假货的,又会是谁呢?
依照知情人提供的线索,记者辗转来到位于南通市的南海路,一家名为盟庭家居的公司里,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生产的所谓“羽绒被”,实则是采用非羽绒材料填充的被子。
盟庭家居工作人员:“我们跟你说直白一点,这就叫假羽绒被,我们现在有充丝的,它也当羽绒卖,就卖假货。”
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羽绒被品质优劣与否,关键评判指标在于绒子含量与蓬松度。 依据国家标准(GB/T 17685 - 2016)之规定,当产品标称的“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 50%时,方可被定义为“羽绒”。而且行业标准(QB/T 1193 - 2023)明确指出,唯有以同一规格的羽绒作为唯一填充物的被类产品,才有资格被称为羽绒被。
然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为营造出羽绒被的使用体验效果,竟采用“飞丝”来鱼目混珠,冒充“羽绒”。所谓“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
由于其形态与羽绒有相似之处,当“飞丝”和“羽绒”被填充进被壳后,无论是从外观审视,还是用手直接触摸感受,消费者都极难分辨出二者的差异。而商家为降低成本、追逐更高利润,便在生产过程中动起了歪脑筋,以“飞丝”冒充“羽绒”。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同样一款外观的羽绒被,充“90绒”,成本需要800元,充“高丝”,成本只要400元。
大量假羽绒被进酒店、民宿
儿童羽绒服质量堪忧
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这些假冒伪劣的羽绒制品,就这样被公然销售。提醒相关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实现产业全链条的监管,对这类利欲熏心、肆意妄为的商家予以打击整治。
编辑| 曹欣怡
校对| 毛欣
长江日报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与方式:①在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下点击“赞”和“分享”;②每周“点赞”“分享”总量前5名的粉丝将获得好礼1份,共计10份。获奖名单每周四在此公布。数据由长江日报后台自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