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卓越传统实践:科技创新的中国方案 | 科技导报

科技   科技   2024-11-25 16:30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500年以来,西方文明凭借其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工具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逐步成为全球现代化的典范,并设定了他们认为正确的现代化路径、技术标准和学科体系。通过体系化的学科理论、成果认定、技术标准、消费习惯、产业链条等,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将技术创新限定在他们认可的框架内。然而,在某些领域,这种架构带有显著的西方文化局限性,仅凭基础材料、方法或者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不足以彻底改变整个技术架构。

近代以来的全球性事件充分表明,人类的进步首先取决于思想认知的提升,其次才是在正确思想认知指导下工具技术的进步。在落后思想认知的指导下,工具技术的进步有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灾难而非发展。文化是社会化的思想认知体系,而先进的文化则是卓越社会实践的积累与广泛传播的社会化体现。在大众文化掌控消费话语权的领域,技术创新尤其受到族群文化进步的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

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有很多先进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对工具技术的追求和基于现代科学的认知方法。然而,其文化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在对待人粪尿的问题上,传统西方文化就单纯地将其视为有害的污秽物,形成了环境排放导向的传统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现代污水垃圾处理——达标排放的卫生排水范式。这一范式不仅经济成本高、污染去除不彻底,而且在资源环境方面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研究表明,其技术经济性能,包括卫生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已难以大幅提升。

图片来源:摄图网

相比之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识到粪尿既具有污秽属性,也具有肥料利用价值,因此开展了数千年的传统田园循环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园循环文化,这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传统田园循环的实践不仅无需针对污水垃圾处理投入额外的资金及资源,而且还能够形成资源利用。基于中华田园循环的文化思想,结合现代科学与技术元素,可以建立一套现代田园循环的技术系统,彻底颠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以及农业秸秆、畜禽粪便和面源污染治理等需求,重新构建以人类生活——农业生产为核心的有机过程闭环管理的循环型社会。这不一定需要在基础的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上进行颠覆性创新,当然也不排斥在这些方面进行创新,但文化思想的创新却能带来最根本性的技术效果颠覆。

中华文化在近代以前一直是世界先进文明的代表,其先进性源于拥有众多卓越传统实践的基础。尽管传统中华文明未能产生现代科学这一先进的认知方法,但是那些基于人类智慧并且历经数千年实践检验的认知同样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可惜的是,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内,面对西方先进技术文明的冲击,我们逐渐淡忘了本民族还有一些西方文明不认识、不理解也不会从事的卓越实践以及基于此建立的先进文化。忘却这些卓越实践并任由其消失,既是对民族自我的不尊重,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不负责。

图片来源摄图网

目前,除中医学等极少数卓越传统实践获得体制性认可外,大多数中华实践的精粹缺少进入学术殿堂的机会。例如太极拳,现在的主流科技仅将其看做传统武术和老年人健身的体操,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高级意识修复、提升并支配基础生理的人体运动与保健的实践,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科学原理。由于古人只能应用中国传统学说进行阐述,导致这种极为卓越的传统实践难以为多数人学习和掌握。如果能用现代科学阐明太极拳的原理并将其教学体系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全民健康,而且可为揭示尚不为现代医学与生理学所知的深层生理与意识耦合作用的机制指明颠覆创新的方向。用现代科学理论阐述太极拳的机理还可用来指导人形机器人开发。当然,与其他文明一样,中华传统文化与实践中也有落后的或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内容。在科技创新之中,我们需用现代科学的认识论和已有的科学认识去甄别,坚决反对对落后文化的支持,避免被伪科学所蒙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基于中华卓越传统实践开展科技创新,或用现代科学方法重新诠释和振兴中华卓越的传统实践,不仅能更好地服务本国民生和经济建设,还能以民族智慧为世界科技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基于中华卓越传统实践所开展的科技创新在初期具有天然的文化壁垒,若不接受、不理解、不掌握中华文化,自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参与这些具有中华特色的新型赛道竞争。而一旦这些卓越的中华传统实践经过充分现代化,并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重新展现出巨大的技术优势,这种先进技术及其背后的文化必将被世界所接受。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 彻底打破思维惯性,拆除束缚创新的障碍,将基于中华卓越传统实践且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纳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优先支持范围。

  • 梳理行业管理与技术应用的障碍,鼓励并扶持基于中华卓越传统实践开发的现代化技术系统的应用推广。

  • 向全社会征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项目,建立分类挖掘、保护与发展的名录。

  • 设立中华优秀传统实践科技振兴基金,支持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尚不能纳入国家重点项目支持范围的优秀传统实践进行保护性研究。


作者简介:范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精彩内容回顾

精密制造新篇章:均一微滴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科技导报

诺奖启示:冷门学科的坚持与坚守 | 科技导报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 科技导报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国家公园这般绘就蓝图 | 科技导报

杨文采院士:切实推进和长期坚持跨省市“科教融合” | 科技导报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
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科技导报
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