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原本是现代京剧,后改编为钢琴伴唱形式,这种将西洋的钢琴伴奏与中国传统的京剧清唱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在当时被宣传为“文艺革命的一个大胆的艺术实践”,具有独特的时代艺术创新意义,邮票的发行也是对这种创新形式的一种肯定与宣传。
邮票设计者李大玮根据中央乐团提供的彩色剧照,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突出京剧人物“亮相”的动作,使人物造型逼真。画面能够生动地展现出剧中人物的形象和风貌,让集邮者可以通过邮票感受到京剧表演的魅力。
整套邮票共2枚,2枚邮票在画面整体设计上基本一致。画面中,前方是京剧演员在演唱,后方是钢琴演奏者在全神贯注地伴奏,很好地将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场景展现出来,既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又突出了邮票的主题。
这套邮票规格为40mm×30mm,大小适中,便于观赏和收藏。这样的规格在当时的邮票发行中较为常见,符合邮票设计的一般标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邮票采用影写版印制,刷色纯正、厚实、鲜亮。影写版的网点大小相等、中间空心的特征明显,图案逼真,文字清晰。邮票图案下边的票题、铭记、面值均用红色专版印制,笔画清晰,具有较高的印刷质量。
文革期间邮票发行量其实都蛮大,因为除了文票题材已经没有纪特票了,比如这套文16发行量为5000万枚,在当时的邮票发行中属于发行量较大的品种,这与当时邮票的使用需求以及宣传需求有关,较大的发行量也使得这套邮票在市场上的流通量相对较大。
全套邮票面值为0.16元,每枚邮票面值8分,这是当时国内信件邮寄的常用面值,既满足了邮政通信的需求,也便于邮票的发行和使用。
文票留存至今不容易,所以手中还有文票的朋友记得好好保存,总还是有上升空间的,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