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的发行背景和特点如下:
1. 发行背景:
江西安源路矿包括安源煤矿和株(州)萍(乡)铁路,于1898年开办,属帝国主义直接控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汉冶萍公司一部分。全路矿一万七千多工人深受压迫剥削,生活极其困苦。毛泽东同志在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时,1921 年冬曾深入安源矿区考察工人状况,发动工人斗争。1922 年 9 月,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等在党的派遣下,通过工人俱乐部领导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并取得胜利。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一个高峰。《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视为对毛泽东同志革命经历的重要展现和歌颂。为了反映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1968 年 8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这套《毛主席去安源》“文”字头邮票。
2. 发行特点:
邮票画面选用油画家刘春华的原画“毛主席去安源”。画面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身穿蓝布长衫,手拿雨伞,在乌云翻滚的天空下凝神走来,形象传神地展现出毛泽东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画面整体色调较为暗沉,乌云翻滚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与毛泽东同志坚定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革命的艰难和毛泽东同志的伟大。
该邮票发行总量 5000 万枚,在当时的邮票发行中属于发行量较大的品种,这也反映出了这一主题在当时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使用时需要盖戳,但由于印有伟人画像,盖戳可能会污损画面,在当时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政治问题”。因此,邮电部军管会曾硬性规定此枚邮票“不能盖销”,交寄时需在邮件封面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戳,如有误盖,立即换贴。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种做法导致邮资流失等问题,经周恩来总理指示后,改为可以盖销,但最好盖在邮票的左右两角。
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市场上保有量已经不多了,因此这也是高价成交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