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绰号小AK

百科   军事   2024-09-05 16:30   天津  

 文|老白

丛林冲锋枪的诞生背景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为了应对在丛林地带作战,开始计划研制一种适合于丛林作战使用的冲锋枪,当时这种冲锋枪简称为丛林冲锋枪,跟我们上一期介绍的63式自动步枪一样的研发环境,所以这款冲锋枪的研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大为延长,自项目开始研发到最终服役整整经历了15年,这款冲锋枪就是本期武器大讲堂的主角-中国1979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

▲讲堂视频

射速高达1000发每分钟的冲锋枪

1979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立项初期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丛林作战和计划升级老式冲锋枪而研制的,在1965年8月就已经开始了项目的试制,但是当时的研发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赶上了文革的开始,因此研制工作在刚刚开始的1966年就停止了。

在第二年的1967年又因为部队对于这类型武器的需求开始恢复研究,但是当时的环境下大量的科研人员频繁调动,项目的管理也非常混乱,基本无人管的状态,因此在1969年又再次下马。

时间来到了1970年3月,当时的解放军总参二部要求研制一种适合侦察兵、通信兵、炮兵、空降兵等特种专业分队以及公安人员使用的便于携行的武器。
所以当时的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八研究所接过这个项目,并在同年的4月份开始重新研制被下马的丛林冲锋枪项目,并重新命名为 “7.62毫米轻型冲锋枪”项目继续研发。
在研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插曲,在1971年空军部队曾向研发单位索要当时还被称为丛林冲锋枪的设计图纸和两支样枪,在随后将图纸归还,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上百只私造的7.62毫米冲锋枪,好在对研究所影响不大能继续项目的研发。
1971年12月~1972年1月,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冲锋枪的样枪第一次在国家靶场试验,但是这一次试验发现样枪卡壳、卡弹、主要零部件强度不够等等诸多问题,随后进行样枪的大量改进,改进后的样枪在1974年进行第二次国家靶场试验,依然存在不少缺陷。
于是乎一直修改到1975年9月,这一次是该样枪第三次进入靶场试验,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无法通过实验,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79式冲锋枪的研制试验过程的比上一期介绍的63式自动步枪要严苛的多。
在1976年2月,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八研究所的项目有迎来了一次调整,这一次是国防工办邀请有关人士召开会议,定下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是上海方面以208所冲锋枪图纸为基础,对其进行改动并试制。
这个改动试制的冲锋枪,主要机构依然还是沿袭设计所的79式冲锋枪,但对机匣盖进行了改动,增加了散热孔,弹匣仓和拉机柄也做了改动。
这一批进入了当时的四人帮集团手中,随后随着粉碎四人帮之后,这些枪都交回给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八研究所,该所在后续继续优化设计,并少部分进入部队进行实际试用.
在1978年4~5月,这款新型冲锋枪第四次前往国家靶场进行补充设计定型试验,经过四次的国家实验,终于获得认可。
在1979年9月25日被轻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官方正式给它命名为1979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历经十五年的波折,最终设计定型进入部队服役。
服役的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全枪长度为740毫米、枪托收起长度为470毫米、枪管长为250毫米、不含弹匣空枪重量为1.75千克。
整体的结构非常轻、尺寸也很小巧,对于警用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枪管的前端没有设计枪口装置,但是做了内侧倒角,将枪口的毛刺去除提升射击的精度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枪口往后是沿袭具有中国特色设计的全包式准星,这个准星的高低是可以调整的,通过使用工具从准星护照上方的那个开孔插入用来调整。
准星搭配后部的缺口式照门进行机械瞄准,照门的瞄准距离通过表尺偏转钮进行调整,表尺很简单,只有1和2这两个位置,通过旋转调整旋钮,就可以在100米和200米这俩个射程位置调整照门瞄准距离区间。
枪管的整体设计寿命为5000发,但是当时的工艺和故障率都比较不理想,所以服役的79式冲锋枪很少能达到5000发的设计寿命,往往因为出现故障,就提前报废了。
枪管四周没有设计护木包裹,所以在射击的时候枪管很容易会烫手,近些年的一些魔改版为了便于持握,已经在外部加上镂空的护木套件进行优化。
套件四周都设计有皮卡丁尼导轨,可以额外加装前握把、战术灯、激光瞄准器、全息瞄和红点瞄准镜等配件,基本上很难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曾经的79式冲锋枪。
枪管与机匣连接处上方是一个短行程气体活塞,导气系统包括气塞销、限制片、气塞、活塞和气室组成,通过工具可以很轻松的拆解。
当发射的时候高压气体经导气孔时,一部分火药气体会经导气孔进入气室冲击活塞,活塞则会撞击枪机框使其向后运动,往后是钢制的机匣,其机匣选择的是冲压成型工艺,这种工艺带来的好处就是便于快速量产,但是整体的结构强度就有点不足,机匣上部是上机匣盖,将上机匣盖拆下就可以看到内部的枪机结构了。
1979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的枪机结构可以说是从AK47突击步枪的枪机改造而来,算得上是缩小版本的导气式步枪结构。
自动系统采用活塞短行程型导气式自动原理,包括复进簧、枪机框、机心、开闭锁定型槽、突笋和击针击锤等组成。
其击发模式为闭膛待机模式,在当年同类型的冲锋枪中,采用闭膛待击的几乎很少,大部分的传统冲锋枪都是使用枪机很重、弹簧比较强的开膛待击模式,这种模式容易让枪机运作不稳定造成精度下降,79式冲锋枪很前瞻性的选择闭膛待机的模式能让它应用很多年都不过时。
整个枪机系统的最后部还设计有缓冲垫片,可以进一步降低枪击后座产生的后坐力,整体的后座控制对射手很友好、操控性也比较强
整个内部系统可以看成是AK47的系统,但是设计的过程中还是做了修改,例如其导气孔的位置设计的离弹膛比AK47的近,这样一来可以带来更大的气压,那么更大的气压就能让枪机运作的更猛烈,配合上更轻巧的枪机部件和闭膛待击的模式能带来更高的射速,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的射速高达1000发每分钟,在当时的冲锋枪领域这个射速是非常高的。
高射速下必然对枪机的结构部件强度要求非常高,当时在设计位于机匣右侧的拉机柄的时候,发现常规设计的拉机柄会在高速前后撞击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的情况,为了解决因为转动惯量的增加造成拉机柄强度不足的问题,设计师选择了一种末端稍尖、根部宽的方案。
这种方案可以降低拉机柄末端转动惯量,但是也造成了拉机柄变得很单薄,整体的强度就大大降低,为了进一步增加强度,在量产的时候选择增加拉机柄厚度,并在模锻时增加预型槽,沿着机柄方向开槽以提升强度。
类似于匕首军刺刀身上开槽以提升强度一样,这才将问题解决了,但是末端尖锐的拉机柄在携带的时候比较容易钩挂衣物,背负携行的时候只能一个方向,不然容易扎到后背,甚至在射击或者是操作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划破手指的危险。
在发射模式上,快慢机设计在机匣的右侧,采用冲压钢制成,类似于AK系列的风格,可以选择保险、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模式。
在快慢机上对应的最上位置、位置1和位置2,在位置2的时候可以释放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高达1000发每分钟的射速,如此快的射速下必然需要搭配大容量的弹匣才行,而事实上79式冲锋枪配备的却是容弹量非常少的20发直插式弹匣进行供弹。
弹匣由弹匣本身、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簧板与弹匣盖组成,采用冲压钢板和点焊工艺,弹药选择的是7.62×25毫米手枪弹,在发射这款子弹的时候枪口初速为515米/秒、有效射程为200米。
因为手枪弹的锥度较小,为圆头型,所以采用直弹匣能更好的搭配手枪弹的使用,但是这种手枪弹弹壳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自动退出膛外,在无拉壳钩的情况下也能自动抛壳。
所以在国内生产的时候,弹底缘厚度控制不严,所以弹壳的弹底缘厚度有的较薄且有斜坡,在导气式原理拉壳及抛壳的79式冲锋枪上会出现大概率卡壳的问题。
另外因为弹头为圆形弹,所以不像尖头弹一样很好的导引,搭配上79式冲锋枪的机头前端回转闭锁结构占据了枪机的空间,造成供弹机构的进弹行程过长,所以很容易会出现卡弹的问题,这在后来通过对托弹板的修改才解决卡弹的问题。
除了供弹之外,79式冲锋枪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单打连故障,也就是在快慢机处于单发模式下会打出连发的故障,79式冲锋枪的单发精度是很不错的,所以大部分有经验的射手都会选择单发点射。
毕竟本身就只有20发容弹量,很容易在紧张的作战环境下意外的消耗完弹药,所以选择单发点射是很好的选择,另外79式冲锋枪并没有空仓挂机功能,所以你可以想象在作战环境下根本无法确定弹匣里面到底有没有子弹,而单打连故障会让射手于危险境地。
在扳机机构上,其扳机击发方式为击锤回转式击发,位于扳机护圈内,扳机往后则是一个手枪握把,在这个握把底部有一个底盖,拧开这个底盖之后可以从里面取出冲子和毛刷,用于日常的保养使用。
机匣尾部为一个可以向上折叠收起的枪托,这个枪托上设计有加强筋,中间是镂空的设计,能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可以说79式冲锋枪比解放军装备的所有冲锋枪都要轻的多,枪托折叠之后体积也非常小,因此携带很方便。
79式冲锋枪的量产本身也是处于一个比较不规范的年代,从1981年试生产算起,到 1992年生产总量近20万支,虽然有诸多问题,但是从南到北,从国内到国外依然会看到79式冲锋枪的身影。
在实际的使用中大家也看到它的优秀实力,甚至还有人称呼它为小AK,曾经苏联的枪械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在来访中国时,就试射过79式冲锋枪。
79式冲锋枪高达1000发/分钟的高射速,可以在扣住扳机的1.2秒内打光20发弹夹,几乎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将弹匣打空了,因此子弹的散布会比较集中,这能带来不错的射击精度。
但是枪机结构和工艺上存在不少缺陷,这也造成了在恶劣条件下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恶略的战争环境下是无法发挥预期作用的。
在服役之后就被军队抛弃使用,但是得益于小巧的体积和不错的精度,被公安、武警和民兵预备役这种小强度使用的机构看中,小容量的弹匣在警察部队中单点使用也完全够,因此79式冲锋枪也算是真正的找到定位了。
在后来大家为了提升它的使用可靠度和舒适性,还进行了现代化套件的升级,例如加装带有皮卡丁尼导轨的新前端,用于安装配件,改造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枪托等等,甚至在这些年还计划使用无人机搭载轻巧的79式冲锋枪进行空中执法。
枪身轻巧、弹匣满弹重量也不大,刚好是无人机火力平台的首选武器,可以说79式冲锋枪这款老伙计又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

-关注武器大讲堂获取节目索引-


武器大讲堂
地球科技应用在军事领域! 你们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任何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