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过好中国节日

民生   2024-12-23 16:48   陕西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不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


接下来就和团团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节日”吧~





春   节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活动庆贺新春,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  宵


正月十五,即元宵节。传统民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朱淑真《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清   明


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既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改为龙形,叫龙舟竞渡。唐玄宗《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七   夕


农历七月七日。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夜,人间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在庭院中摆设美酒瓜果,向织女星乞求让自己心灵手巧,称为“乞巧”。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  秋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认为此时的月亮最圆最亮,是赏月和团圆的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祭神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   至


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传统节日。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冬至这天,南方流行吃汤圆,北方流行吃水饺。杜甫诗《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腊   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杜甫诗《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小   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宋·孙纬《献寿》:“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除   夕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就有祭祖、扫除、守岁、贴春联、挂灯笼等习俗。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编辑:王 璇 | 校审:沈珺茹 | 审核:王 梓
投稿邮箱:plgqt@163.com

共青团平利县委
信息发布 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