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蒙飘渺,清逸悠远,雾如同天地间最温柔的画师,一笔一划勾勒出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边界,蕴藏无尽诗意。
下面就请跟随地理君的脚步,深入这如诗如画的雾境吧,一起感受心灵的涤荡,体验至臻至美的艺术之旅~
雾贡献了多少意境?
雾这位神秘的画师,以其缥缈的笔触,为这个世界贡献了无尽的意境。它悄然弥漫在山水之间,将万物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山水因此变得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引人遐想。
浙江丽水瓯江江畔
图自《中华遗产》2014年12月
摄影/王伟忠
它让世界变得宁静而神秘,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的欲望,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
是战国时期屈原《九章·悲回风》中的“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岷山以清江”;是唐代诗人苏味道《咏雾》中的:“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亦是宋代词人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沈从文也在其名作《边城》里多次写到河流上的雾,“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永州八景”之一“香零烟雨”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月
摄影/汤玉军
因为雾的存在,景观拥有了更加多样的可能性,在它贡献的意境里,人们也品味出了更加丰富悠长的韵味。
那么究竟何为雾呢?
《大气科学辞典》对雾的定义为:“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雾和云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
气象学者孙奕敏编著的《灾害性浓雾》一书中进一步解释:“雾和云可以互相转换。雾升高离开地面便成为碎层云,云降低到地面便产生雾。”
云雾缭绕的担当力卡山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2月
摄影/程斌
近地表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相对湿度为100%),凝结为液滴(细小水珠),就形成了雾。而水汽饱和有两种途径:降温和增湿。
因此,虽然雾的分类较复杂,但一般可按形成途径分为两类:一类是因降温而产生的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等;另一类是因增湿而产生的蒸发雾、锋面雾、生物雾等(《大气科学辞典》)。
本篇将为大家介绍辐射雾、平流雾和蒸发雾。
四种雾的形成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10月
辐射雾
在夜间至清晨,通过热力辐射,将热量释放到空中后,地表迅速降温至露点温度以下,使得接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达到饱和形成的雾叫辐射雾。
创立赏云协会的英国人加文·普雷特—平尼,在其经典著作《宇宙的答案云知道》中特别指出,如果遇有低洼谷地,经辐射散热冷却后的空气,由于密度变大,会沿洼地下沉,水汽达到饱和,会在谷底聚集成为“谷雾”。也就是说,谷雾是聚集在洼地里的一种特殊的辐射雾。
谷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10月
摄影/吴东俊
很多深切峡谷,是发育壮观谷雾的理想场所,凹陷的洼地相对比较封闭,上方虽是敞开的,但逆温层的存在,就像给谷雾上方加了一层保温棉被或玻璃盖子,从而维持了谷雾较长时间聚集不散。
谷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10月
摄影/BAH
但随着阳光照射进洼地,导致地表和近地面空气温度升高,湿度下降,逆温层强度会减弱乃至消失,谷雾亦同样会逐渐解体和消散。在此过程中,谷雾会变成或浓、或淡、或团状、或絮状、或长条状的雾体,而且常常会形成令人惊叹的“雾龙”。
有山无雾,难显其高远。谷雾的出现为山水增添幽远感,使山水更具韵味。山脉的高峻、伟岸、超然、孤寂,峡谷的壁立、空幽、宁静、深邃,如果没有谷雾的映衬,就好比画龙之后还没有点“睛”。
深切峡谷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10月
摄影/李贵云
从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峡谷里升腾起的谷雾,让这座中国名山、武陵山脉主峰更加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梵净山所在的山区,被乌江和沅江两大水系切割,形成了众多深达一两千米的峡谷。这些深切峡谷也是发育壮观谷雾的理想场所。
平流雾
平流雾具有不同于一般雾的平流动感,这源于它“较湿气流平移到较冷下垫面上”的特殊成因。
“较湿”是指空气有点湿润,但尚不能成云。“下垫面”,指的是高山、平原、大海、河谷等地表和水面,不同的下垫面会对空气和气流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较湿气流平移到较冷下垫面上时,因为冷却降温,空气更容易凝结成云。在这种原理下所形成的雾,即平流雾。
由于平流雾是平移而来的气流所形成的,所以通常显露出平移的动感,雾的纹理如水流般,凝神观察之,也常能感受到雾如流水,向某个方向一去不返,灵动而神奇。
上海陆家嘴的平流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5月
摄影/胡圣韵
平流雾最容易出现于海岛和半岛上,这是由于这些陆地频繁地被海风穿过。自海洋上吹来的风,通常都裹挟有蒸发自海面的大量水汽,几乎总是湿润的。当这些海风以合适的风速吹临较冷的海岛或半岛陆地上空时,就很容易冷却形成平流雾。
而山地虽然温湿度与平原有显著差异,但山的存在会令气流紊乱,难以形成稳定适宜的“平流”,自然也就难以有海岛上那样频繁而壮观的平流雾。
新安江水电站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2月
摄影/叶悠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是诗人孟浩然在新安江建德段留下的动人描绘。
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无意中升级了建德的“烟渚”美景——江雾。江雾是由江水和气温之间的温差形成的一种平流雾,14—17℃恒温且清澈的江水,从新安江水电站70米深处喷涌而出,春夏季节,在大坝下游4公里远的江面形成江雾,游走其中,宛如仙境。
蒸发雾
蒸发雾是在暖水面上蒸发的水汽,遇到较冷空气时达到饱和并凝结成的雾。
在靠近河湖池沼之地,入夜后随着气温降低,原本空气中未饱和的水分,也会达到过饱和状态,因此在清晨我们常会看到水雾弥漫。
布满植物的沼泽,还会有植物通过蒸腾向空气中排出的水,就更容易产生一片迷雾的效果。形成这些雾气的水滴,通常直径不超过10微米。
水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1月
摄影/韦敏
除此之外,海浩也是蒸发雾的典型形态。它是指冷空气遇到了相对温暖的海面而发生的一种水汽凝结,它可能是液态的,也可能是固态或固、液态的混合。
海浩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10月
摄影/张忠民
当雾气在广袤海面上不断聚散升降时,就好像海面沸腾了一般,盛大壮观,令人赞叹。
一篇微信文章的体量
无法将“雾”介绍完
如果你想深入、全面地了解
雾的不同类型和悠远意境
就让中国国家地理为你深度解读吧
点击按钮查看杂志电子版
辐射雾
蒸发雾
平流雾
雾景
雾景
云雾林
动漫中的毒烟妖雾
寻找中国美色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别错过哦
编辑:小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