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是需要先利己再利他…

文摘   2024-12-20 00:23   广东  

【一凡日记第1315天】

今天讨论一个人性的问题?就是人活着是先为自己,还是先为别人?


今天跟一位大哥聊天,他也一直在学传统文化,


…结果在“修齐治平”层面理解不一样…


他的理解竟然是,


我自己都不能修身,齐家,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好,怎么可以治国平天下下呢…

貌似听下来很有道理…

其实,仔细想一想发现大错!


接下来是我对于《大学》的理解和赘述:

(累计2700字,文字有点长,需要阅读10分钟)



老祖宗留下来的儒家思想,开篇是《大学》,里面的内容是三纲八目。

核心逻辑是,通个不断的学习,最终实现知行合一……这一点太难了,但是,我们最基础,应该做到到工作上知行合一…

也就是,啥感觉呢,初级的感觉就是孔子说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无忧无虑,无所疑惑,无所畏惧,心中平静,目标坚定,按部就班,宁静致远!


讲真,最近几年,我基本上做到了…至少在公司经营上是真做到了。
也就是我经常说,我自己醒了……

接下来分享一些我对于《大学》的理解和思考:

①开篇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就是三纲。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擦亮的意思。后面的明德,指的是人天生的德性本来就是光明、明亮的,我们只需要不断把它擦亮。

亲民。这里的亲,也当动词用,亲就是新,亲民就是新民,就是我擦亮自己的德性了,这还不够,还要帮助别人擦亮,让他也焕然一新。

止于至善。这说的是一种修炼的境界。明明德和亲民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就是回到本来的状态为止。

这让我想起禅宗的一个故事:

禅宗五世祖弘忍要考察弟子们的心性见地,看看把衣钵传给谁,就让大家每人做一首偈子。

首席弟子神秀,写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另一位地位很低的弟子,就是传说中的扫地僧,叫慧能,是个文盲,不识字,更不会写,但悟性极高。他口述一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虽然后来衣钵传给了六祖慧能,但是,请记住,我们毕竟不是出世的和尚…而是一个入世的凡人。

也就是说,我们本身自己藏污纳垢的地方多的去了……所以,光是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就够我们去追求的了……这就是明明德!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学习《大学》核心不是超凡脱俗,而是让自己少犯错误。

我们不是要尽善尽美,而是少犯错误,做到不自欺欺人,就已经是明明德了。

②新民。就在我们自己明明德了,就可以影响别人,也擦拭自己,推己及人,让别人也开始照亮自己。

商朝的创立者商汤在自己的洗澡盆上刻了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就是说每天都要自新,每天都要比昨天进步一点,明天又比今天进步一点!

就是持续的日拱一卒,日日不断。

如何做到新民呢?

只有一个路径,就是自己先做,作为公司老板,自己率先垂范!

③止于至善,就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最佳的状态了。

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知止了!

比如,我接受了我要做服务商这个使命,我自洽了。

比如,我知道了我自己的年能力半径,开始做减法了…

再比如,我享受每天学习,每天写日记,每天输出内容,每天接待客户,传道受业解惑……

就像今天,一位多年的兄弟来找我,我很直接的讲出他的真问题,虽然没有收费,也可能会让他不舒服……但是,我觉得一定要讲真话,我就直接了当说了…

我接受他的不愉快,或者是哪怕没有合作,我觉得也一定是帮助了他!

实至于至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就是要遵循天道!


④止定静安虑得…的思考

至于止善了,就是只止了,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该停止了…

知止而后定,就是要明确目标了…

定而后能静,就是按住自己的内心,不再在别人怎么看,也不再关注别的诱惑……按住当下,做一件事!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什么意思?

就是当自己已经安静下来,定完了志向 自己也就不焦虑了,内心也不慌乱了…专注坚持,对其他任何诱惑不为所动,时间到了,目标自然就达到了,这就是得到了!

⑤接下来是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里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也就是我们知道了八目,也要清楚学习的顺序…

意思是说,知道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接近得道了!

这个要记住,先后次序是儒家哲学的一个核心,任何事情都要分清先后。

比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为什么?因为,耕耘在先,收获在后,问耕耘才有收获;问收获呢,只会给你带来焦虑和纠结。


问耕耘可以改变收获,问收获什么都改变不了,这就是个先后问题。

这样是说我们要先学会付出,先学会利他,利他才能利己…

大多数人混不好,都在私欲作怪,就想索取,不想你到底付出了什么…

八条目当中有一条是核心,那就是中间的“修身”。

修身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告诉你修身的路径,修身的后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修身的结果。

格物致知,就是建立自己的原则,规则边界……

格,不是研究,是用是非善恶的标准去检验;物,不是物体,而是那个事,是你遇到的每一件事;致,不是穷尽,是导致,是找到;知,不是知识,是良知。

也就是一句话,作为人,何为正确!

自己内心有一杆秤,自己去考量,每个人价值观不同,但是,作为人,何为正确,是基准!

格物致知,就是完全没有任何利益的考量,只按是非善恶的标准去做,就是绝对坚持原则,没有任何选择性,该怎样就怎样。

诚意正心是什么意思,就很好理解了……

朱熹说:“诚者,不自欺也。”也就是,所有是非、善恶、真伪,都看得了了分明,心上发出来的念头和考虑,都是真实无妄,没有一点虚情假意,这就是诚意。

正心,就是你到底有没有正心正念,千万不能自私自利,自欺欺人…

总结一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

所以,修身是前面的致良知,没有致良知,谈何修身?

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齐治平”就是说,你只需要修身,管住自己,修养自己,自然就能齐家;一家人都一样好,就能成为一个所有家庭的示范;全国的家庭都跟你家一样好了,那全世界都跟你学,都学好了,这就是平天下!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身?因为大家都想模仿你…

你的率先垂范是核心逻辑…

当你要求别人的时候,你自己做到了,大家都向你靠拢。自己做不到的也不用要求别人,没用。你说什么不重要,大家都在看你是怎么做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利他,利他才能自利!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需要先找自己原因。

孟子有一句话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意思是如果行动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说,当你想要改变外部的行为,就得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


最后,总结一下:

所谓“修身”就是自我照镜子,就是跟自己“带货”…就是将心比心!

你有什么样的行为,就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什么货。无论你想要什么,都要率先垂范,换句简单点的话说,就是“从我做起”

你利他,别人就利你,你自私自利,你就恶性循环!

今日金句:

不要把别人当作自己,
也不要把自己当作别人,
因果不同,各修各行。
放大情绪,就是难为自己。
佛渡有缘人…





一凡私人号
每天一篇日记给你商业启发,终身使命:让天下所有的好生意不缺流量! 帮助1000家实体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成为一名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业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