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省大学生舞龙舞狮比赛中,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APT.》舞狮表演惊艳众人!网友:一觉醒来我成守旧派了!“老祖宗:传下去了吗?后辈:传下去了。老祖宗:怎么传的?后辈:你别管”。各种梗、各种热评不断,好在大家心态宽和,多是会心一笑:“00后有自己的舞狮了!”而表演者也表示,这是其中一个创意环节,比赛也安排有专业部分的考核。瞧!什么都没耽误!
无独有偶,连日来,甘肃会宁县的安万秦腔艺术剧团在西安爆火,几万人广场怒吼秦腔,台上台下共唱《潼关》,岁末的古城西安被秦腔唤醒,被安万点燃。安万剧团在金城兰州“开吼”,同样万人空巷。一个民营剧团,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能让受众少之又少、剧种称得上古老的秦腔在全国火起来。传统文化的“吸粉”能力,实在厉害!
我们的传统文化过时了吗?答案在群众的目光追随处。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新才是传统文化永葆生命活力的传承密码。没有一种文化能与创造之初保持一模一样的姿态,它必是在创新中代代相传,被改变、被加入、被删去,甚而被打碎、被重塑。每一辈人,都在口耳相传中加入时代独有的印记,使它最终身负祖先的钟爱、萃取历史的精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带着前辈人的体温,没有断层、没有陌生,毫无隔阂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才是文化传承的意义和历程。不是束之高阁、只可远观的瞻仰,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机械遵循,它应该是鲜活的、亲切的,是我们身边一直相依相伴的存在。
我们不必惊慌,这样“大逆不道”的改编有悖传统;我们不必纠结,这样中西合璧的尝试是否正确。这样做是对的吗?不一定,也不重要。它只是孩子们的一次探索,错了也只是一种形态,而对,不过是千万种形态中最适合的而已。只要我们愿意探索,只要千千万万的人都愿意为之努力,那总有一天,它会找到这个时代最适合它的元素,将它融入血肉,涅槃进化,长出新时代的骨血,带着无不协调的姿态,走入下一个生命周期。那才是传承真正的模样。唯其如此,才能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更加持久的生命力量。而我们自信,它的核心和内里,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最稳定的文化基因。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能探索、能容错、能创新,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呢?
监督曝光台
大家记得把“文明江西”设为“星标★”
热点视频推荐
↓↓↓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来源:中国文明网
栏目编辑:邓望
栏目校对:邓强
责任编辑:黄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