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多首圆舞曲。但肖邦的圆舞曲与社交性舞会圆舞曲不同。肖邦的圆舞曲以其优美、高雅和华丽而著称,尽管肖邦的圆舞曲在形式上保留了舞曲的特点,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此并不适合实际的舞蹈。肖邦的圆舞曲被创作成适合钢琴演奏的小品,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独特才华。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旋律、华丽的装饰音和情感表达,经常被专业钢琴家们选为演奏曲目,也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迪努·李帕蒂(Dinu Lipatti)《肖邦 圆舞曲》
F大调华丽圆舞曲,作品编号Op.34-3,常被称为“小猫圆舞曲”,是肖邦于1838年创作的《三首华丽的圆舞曲》(Trois Valses Brillantes)中的一首,献给黛克尔小姐。这首圆舞曲以其轻快、活泼、富有热情的旋律闻名,展现了肖邦抒情而诗意的音乐风格。这首圆舞曲尽管篇幅较短,但旋律细腻丰富,情感起伏多变,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展现了肖邦高超的音乐技艺,更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深受钢琴演奏者和听众的喜爱。
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作品编号Op.42 ,作于1840年。被多数人认为是肖邦圆舞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首圆舞曲展示了肖邦对钢琴技巧的娴熟掌握,并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华丽演奏效果。这首圆舞曲在三拍子圆舞曲的节奏基础上,通过多变的主题与旋律交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画面。乐曲开始于八小节的持续音序奏,随后进入第一段的主旋律。特别之处在于,这段主旋律采用了二拍子的节奏,却在三拍子的伴奏下呈现,创造出独特的节奏感与流动感。
降A大调圆舞曲“告别”,作品编号Op.69-1 ,作于1835年,是肖邦为纪念与玛丽亚·渥金斯基小姐的离别而作的,这段感情是肖邦一生中的重要回忆。肖邦在与玛丽亚的重逢中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因家庭阻碍,玛丽亚最终拒绝了肖邦的爱意。为了纪念这段短暂而甜美的感情,肖邦为她写下了这首圆舞曲,并在乐谱上亲笔题写了“告别”(L'Adieu)字样,因此这首作品也被称为“告别圆舞曲”。这首圆舞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深情。乐曲采用降A大调,整体是慢板风格,三部曲式结构。从弱拍开始,主要主题呈现出下行的旋律,委婉而深沉,仿佛一首情真意切的恋歌,流露出对玛丽亚的无限爱慕与思恋。
升c小调圆舞曲,作品编号Op.64-2,是肖邦1846年至1847年间创作的,献给罗斯吉德男爵夫人。这首圆舞曲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节奏与波兰的玛祖卡舞曲相近,但它并非为舞蹈伴奏,而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抒情诗,展现了肖邦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乐曲采用三段体结构,没有序奏,开篇便进入主旋律。这一旋律中隐含着忧伤和悲叹,但依旧保留了肖邦轻柔、飘逸的风格,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最后一丝憧憬。紧接着的第二段旋律急速、连贯,晶莹剔透,仿佛滚珠落玉,但却不再是肖邦以往那种华丽、炫技的风格,而是充满了无奈和孤独,似乎在诉说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孤寂。
b小调圆舞曲,作品编号Op.69-2 ,是肖邦1829年创作的作品,时年19岁。这首圆舞曲创作于他尚未深入接触巴黎社交圈的时期,因此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绪,弥漫着淡淡的伤感色彩。乐曲的主旋律充满感伤,带有内在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肖邦对故土的思念。主旋律之后,旋律转入D大调,情绪变得明朗,形成了与前段的鲜明对比。然而,这份明朗的色彩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便回到忧伤的主旋律。
降E大调华丽辉煌圆舞曲,作品编号Op.18 ,是肖邦于1831年创作并题献给罗拉·波斯沃德小姐。这首圆舞曲以高超的钢琴技巧、辉煌华丽的风格而著称,是肖邦的第一首编号圆舞曲,尽管在当时已经是他发表的第五首圆舞曲作品。音乐评论家舒曼曾形容这首作品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并称其能够让舞者在音乐中越跳越深入。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旋律流畅、节奏感强,展现了华丽而热烈的氛围,具有明显的舞会风格。
降A大调圆舞曲,作品编号Op.34-1,题献给黛克尔小姐,是肖邦在圆舞曲创作中的一部成熟之作,展现了他对圆舞曲形式的巧妙运用与音乐内容的深刻表达。这首圆舞曲以其流畅的旋律、精致的结构和热烈的舞会气氛成为肖邦的经典圆舞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