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最火爆的话题不是电影、旅游,而是DeepSeek(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一家成立仅一年半的中国AI创业公司。从1月20日DeepSeek发布开源推理大模型R1算起,半个月间,它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掀起关注热潮、占领各国头条新闻,由其引发的研究、讨论及相关话题持续霸屏,成为AI发展史上的现象级事件之一。
相信科技的力量。从ChatGPT到Sora,再到DeepSeek,接连三个春节,我们都在AI的硬核刷屏中度过。短短两年,AI的社会渗透力和持久进化力反复提醒人们,科技已成为主导未来的革命性力量。从今年元旦自上海发出的“世界第一段由意念完成的新年祝福”,到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扭秧歌”,每一个身边人多少都在惊叹:改变未来的颠覆性创新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科幻成真”正在发生。这是从未有过的创新时代,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机会。
相信中国的力量。在基本由硅谷推动故事进展的AI浪潮里,一家中国公司的只身闯入实属罕见。随着英伟达、亚马逊、微软三家美国科技巨头宣布接入DeepSeek-R1,更多企业和机构正在加入。“真香定律”面前,没有人愿意错过。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去年发布的白皮书,全球AI大语言模型已达1328个,其中36%来自中国,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AI技术贡献国。在登上春晚舞台的机器人背后,并不只是宇树科技一家公司的出圈,而是整个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
一个多月前,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在首届浦江AI学术年会上自信地说:“在本土AI人才培养上,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展现出来的面貌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未来中国有希望迎来AI人才的大爆发。”姚期智口中的“大爆发”精准回应了此番硅谷的评价:DeepSeek雇佣了一批“高深莫测的奇才”——实际上,DeepSeek团队大都是一些本土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仅毕业几年的年轻人。
“中国式逆袭”不只发生在AI领域。去年12月,谷歌发布超导量子处理器“垂柳”后一周,合肥国家实验室发布了处理器各项性能指标与“垂柳”相当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标记着中美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同一水平线。这样的你追我赶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已不是从前的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绝非空中楼阁,黄仁勋、马斯克、库克的中国行印证着从未有过的中国力量。
相信坚持的力量。40岁的梁文锋坦言:“幻方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我们对技术驱动型创新的信心,但也不都是坦途,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国内7家大模型创业公司中,DeepSeek是唯一一家放弃“既要又要”路线,始终专注基础技术研究的公司。这是切中时代的长期主义。这群年轻人坚信,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旧动能的转换会更依赖硬核科技创新,需要更多人不计回报地探索未至之境。
正如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所说,量子计算机还处在婴儿时代,科技突破需要代代接力。只要年轻人充满梦想,中国就充满希望。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DeepSeek戳中的正是当下最弥足珍贵的信心:相信科技正在并终将深刻改变世界,相信中国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将越来越多扮演“从0到1”的贡献者,相信时间会证明所有的投入和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弯路”积累的价值都将通向那个光明的未来。
在全球每天发生的大量创新里,DeepSeek的模型构架创新也许只是普通的一个。不过,它所引发的冲击波提醒我们意识到上一个时代的惯性,让更多人看到另一种可能,击鼓传花式的讨论足以证明大家都在期待下一个“中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