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来,朋友圈动态即将开启五花八门模式:有人晒旅行,有人晒美食,还有人总结了一年计划,憧憬新一年的目标……可能大家会发现有各种文章教你如何充分利用寒假,“精进自我”,安排“有意义的社交”、“升级个人形象”以及“弯道超车”,好像假期成了另一场“自我升级”的战场;然而这种对“有效假期”的过度强调,可能让我们“事与愿违”。
假期,不用过度计划
有的同学喜欢在假期制定详细计划,把时间切割成一块块紧凑的日程表。旅行、学习、社交、健身,每天都被填得满满当当。然而,2011年《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研究发现,假期中过度安排活动可能会降低整体满意度。研究者指出将每一时段都塞满活动,会让人感到时间被控制,反而失去了自由感,而自由感正是休息的核心。
建议
不用”弯道超车“
寒假时,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假期就是反超别人的机会!”“别人休息时正是你拉开差距的时候!” 这种观点无形中制造了焦虑,让人觉得如果不在假期学习新技能、看几本书、做点“有意义的事”,就是浪费时间。研究表明假期时“持续维持高强度”的学习或工作,会阻碍身心恢复,甚至可能导致“休息倦怠”(Sonnentag,2015)。假期可以是缓解慢性压力的机会,而不是另一场“马拉松”。
建议
• 提醒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时间,用假期来休整身体、恢复精力。假期无需带着“追赶”的心态去做事情,允许自己真正停下来。
• 如果想学习新技能,也可以选择更轻松有趣的方式,比如听播客或体验式活动,减少持续高强度学习带来的消耗。
允许自己无聊
建议
接纳一切状态
假期并不总是轻松愉快的。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没有人陪伴而感到孤独;有些同学因为与家人相处时的矛盾而烦躁;还有的因为假期结束后的回归感到焦虑。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
不需要强迫自己快乐,也不需要掩盖真实感受。
2018年情绪研究指出,接纳所有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负面情绪,能够显著提高心理弹性和幸福感(Forb,2018)。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在假期中偶尔“emo”,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休息方式。
建议
总结